第17章 难以忘却的纪念

四十年前,一对军人夫妻从硝烟弥漫的淮海战役前线转战南下,随军一路解放蚌埠、解放合肥。两年后,他们在合肥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十年前做了我的妻子。

二老很高兴有个女儿在安徽结百年之好。因为合肥有他们很多的老战友和无尽的思念。我自然更是激动,一个一无所有的农家弟子,她却并不在乎我一无所有就跟了我闯荡艰难时日。

于是,为了筑起一个窝,我一连几日怀揣只是一张薄薄红纸片的结婚证书满街巷地跑,打听、询寻发放优惠结婚商品票证的地方。

一日,宿州路,市票证办公室。我领得买两床被面的票1张。十年前的合肥市场,冷清萧条,能数得着的除了一家百货大楼就是一条淮河路。日用商品少得可怜且渠道又不畅通。连丝绸软缎被面也如同今日彩电一样的紧俏。发票人规规矩矩在我红红的结婚证上签上“被面票已发/1978年×月×日”字样,然后盖上一个方方的私章。我如视家珍,生怕弄丢。

又一日,铜陵路,市家具公司。领得大二件小一件结婚家具票1张。发票人同样规规矩矩在我红红的结婚证上签上“家具票已发/1978年×月×日”,也盖上一个方方的私章。我又赶紧收好,生怕弄丢。

再一日,寻到市水产公司,领得冻鱼票1张(3斤);问到市副食品公司,领得肉票1张(5斤);又摸到市糖业烟酒公司,领得烟票1张(1条),糖票1张(2斤)……发票人一律认真负责地在我红红的结婚证书上见缝插针地签上字盖上章。一圈子跑下来,我那结婚证哪还有一点结婚证书的形象!什么时候这些发票证人都失业就好了,当时,我心里就这样嘀咕,这样希望。

二老素来自信子女的独立能力。小女婚姻大事,一见这等窘迫,赶忙从上海大包小包为我们送来许多的结婚日用品,我不胜感慨。

就在近时,我偶然在一位新婚青年朋友富丽堂皇的高档居室,看到他们的两册绒面结婚证书在西式组合柜中央熠熠大放光彩,便忍不住取出看看,一句话脱口而出:“你们的结婚证书可以放在新房中增辉,我的结婚证书可以放在历史博物馆陈列。”众人与我都轻松一笑。

前不久,二老来了一趟合肥。我陪他们逛气派的龙图商场,逛人头攒动的城隍庙市场。二老旧地重游,十年巨变着实使他们吃惊不小,自有一番不胜感慨和激动。说,再也用不着从上海大包小包地往合肥背了。

我说,是的,昨天在我结婚证书的签名盖章,成了一页难以忘却的纪念。

1989年1月24日《合肥晚报》逍遥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