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来信这日,长安城飘着柳絮。
沈砚正在批阅奏折,小禄子跌跌撞撞冲进来,手里捧着个沾满风沙的铜匣:“八百里加急!忠勇侯送来的!“
匣中除了周承烨的亲笔信,还有份泛黄的羊皮卷——北狄老可汗与萧远山的盟书,末尾按着两人的血手印。沈砚展开信纸,熟悉的字迹跃入眼帘:
「皇兄如晤:绿洲之下果有密室,除盟书外,另得父亲手札。当年他并未死于矿难,而是...」
“陛下!“殿外突然传来惊呼,“忠勇侯回朝了!“
沈砚手中的信纸飘落。按行程,周承烨至少还要半月才能返京。他疾步走向殿门,却在门槛处猛然驻足——
宫道上缓缓行来的不是凯旋的仪仗,而是一具黑漆棺椁。八名玄甲将士肩扛灵柩,每一步都踏得沉重无比。棺椁上放着那把熟悉的青铜剑,剑柄红绳已经褪成淡粉色。
“怎么回事...“沈砚听见自己的声音飘得很远。
为首的将领跪地哽咽:“侯爷在返程途中遭遇雪崩...我等拼命挖了三天三夜,只找到...“
沈砚没听清后面的话。他眼前浮现出十七年前那个雪夜,裴琰的灵柩也是这样被抬进宫门。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而命运最爱开残忍的玩笑。
“开棺。“
简单的两个字,耗尽了他毕生气力。
棺盖缓缓移开,露出周承烨平静的面容。他像是睡着了,眉间那道疤淡得几乎看不见,嘴角甚至还带着丝笑意。双手交叠放在胸前,掌心里攥着块残缺的玉佩。
沈砚伸手触碰弟弟冰冷的面颊,突然发现异样——这具“尸体“没有喉结!他猛地扯开丧服领口,锁骨处光滑平整,根本没有当年在边关留下的箭伤。
“这不是承烨。“沈砚的声音陡然转冷,“说!到底怎么回事?“
将领们面面相觑。突然,棺中“尸体“睁开了眼:“皇兄怎么认出来的?“
“周承烨“一个翻身跳出棺材,随手扯下脸上的人皮面具——竟是个眉清目秀的少年郎!
“玄甲军暗卫统领裴七,参见陛下。“少年单膝跪地,“侯爷命我演这出戏,说要试试...“
“试试满朝文武的反应?“沈砚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人呢?“
“在...“裴七突然指向殿顶,“在那儿!“
一道黑影从琉璃瓦间跃下,猩红披风如鹰隼展翅。周承烨稳稳落在丹墀上,手里捧着个乌木匣子:“皇兄,我回来了。“
沈砚一拳砸在他肩上:“混账!“
周承烨吃痛却笑得更欢:“不这样,怎么引出那些魑魅魍魉?“他打开乌木匣,“看看我找到了谁。“
匣中是个巴掌大的铜镜,镜面模糊不清。沈砚刚触到镜框,镜中突然浮现出一张熟悉的脸——裴琰!
“父亲?!“
“时间不多。“镜中的裴琰语速很快,“当年我确实没死,但为镇守龙脉,不得不假死脱身。承烨找到的密室,是通往龙脉的入口...“
铜镜突然出现裂纹。裴琰的身影开始扭曲:“记住...双生子不可...同时...“话音未落,镜子“啪“地碎裂。
周承烨从碎片中拾起张薄如蝉翼的绢纸:“这才是真正的发现。“
绢纸上画着复杂的星象图,标注着“双凰星“与“紫微星“的运行轨迹。最下方一行小字:「双星同辉则紫微黯,需间隔十八载」。
沈砚猛然想起铜镜里裴琰未说完的话。原来所谓的“双圣临朝“,终究逃不过天意弄人。
“皇兄不必忧心。“周承烨突然跪下,“臣弟请旨永镇边关。“
“胡闹!“沈砚一把拽起他,“朕去...“
“你们谁都不用去。“
清冷的女声从殿外传来。沈知意扶着安乐缓步而入,少女的脚心缠着白纱,每一步都走得艰难。
“母亲?“
沈知意从袖中取出个锦囊:“太皇太后临终前交给我的。“她展开里面的绢帛,“先帝遗诏,你们看看。“
绢帛上写着:「若双生子难共处,可效古制,兄终弟及,轮流为帝。一人在朝,一人守边,十八年轮换一次。」
沈砚与周承烨面面相觑。这法子既保全了双生子的情谊,又顺应了天象。
“臣弟愿首镇边关。“周承烨率先开口,“待皇兄立储后...“
“朕不立后。“沈砚斩钉截铁,“十八年后,这江山还是你的。“
周承烨眼眶微红:“那臣弟就在边关种满石榴树,等皇兄来吃。“
翌日早朝,沈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半块虎符交给周承烨:“漠北不安,朕命忠勇侯永镇边关,非诏不得回京。“
老臣们纷纷劝阻,却见周承烨欣然接旨。退朝后,两兄弟并肩站在角楼上,望着远处的青山如黛。
“其实我找到的不止那些。“周承烨突然道,“绿洲下有座石碑,刻着「双凰涅槃,日月同辉」。“
沈砚想起太庙铜钟上的铭文:“看来我们的路,前人早就走过。“
“十八年后...“周承烨欲言又止。
“十八年后,朕去边关找你。“沈砚解下颈间银锁戴在弟弟脖子上,“带着它,就像朕在身边。“
周承烨翻身上马,猩红披风在夕阳下如烈火燃烧。他最后看了一眼巍峨的宫城,突然扬鞭大笑:
“皇兄,记得给我留几坛好酒!“
马蹄声渐远,沈砚久久伫立。安乐不知何时来到身侧,轻轻握住他的手:“砚哥哥,承烨哥哥会平安的。“
“朕知道。“沈砚摸了摸她发顶,“因为他是...“
“凤凰涅槃。“安乐接口,眼中闪着奇异的光彩,“就像你我一样。“
沈砚怔住。少女解开脚心纱布,露出已经结痂的伤口——那形状,赫然是展翅的凤凰!
永和四十二年春,年近六旬的沈砚在睡梦中安然离世。没有子嗣的他留下遗诏,传位于镇守边关二十四年的忠勇侯周承烨。
当白发苍苍的周承烨重返长安时,带回了满车的石榴树苗。他亲手将树苗种在皇陵两侧,其中最大的一棵,正对着沈砚的墓碑。
史书记载,周承烨在位十八年,励精图治,开创“双圣盛世“。临终前,他同样选择传位给沈氏旁支的贤能子弟,而非自己的子孙。
而那把青铜剑与银锁,则被永远供奉在太庙偏殿的铜钟下。每当风吹过,铜铃便发出清越的声响,仿佛在诉说那段关于双生子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