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沟通,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你现在的伴侣,是你理想中的另一半吗?

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会对未来的另一半充满幻想,心里也会有自己的一套择偶标准。但最终,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另一半并不符合当初自己理想中的标准。

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文艺女青年,青春年少时就曾幻想自己未来的另一半应该是高大帅气、儒雅博学的谦谦君子,就像电视剧《一生一世》中的周生辰那样完美。

等到长大有了基本的自我认知后,我的择偶标准就下降了点,毕竟我也没有女主角时宜那么美丽聪明、博学多才,又怎么能奢求拥有那么完美的另一半呢?人贵有自知之明,才能找到与自己真正匹配的另一半。

我现在的先生高大帅气能达标,但儒雅博学却差得很远,顶多只能算比一般人更爱看书罢了。和我差不多是半斤八两,也算“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吧。

心理学上有个“适配价值”的概念,也就是作为另一半的综合吸引力。这个综合吸引力可能包括:长相、性格、社会资源和经济条件,等等。我们在确定自己的择偶标准时,可能都会考虑这些因素,并且越是到了应该结婚的年龄,考虑的因素也会越现实。

我有一个朋友叫小娟,今年32岁,单身,相貌平平,是一家公司的会计,月薪5000元左右。她对另一半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对方年薪50万元起步,有车有房,长得要帅,性格要好。

其实,她的追求者一直都有,可她不是嫌人家长得不行,就是嫌人家工资太低,总而言之,就是离她的择偶标准太远,她压根儿看不上。她觉得,女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投资就是婚姻,一定要嫁给一个优质男。

她的择偶态度本也无可厚非,每个女人都想嫁得好,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她忽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她想要一个高适配价值的男人,但她拿什么来吸引高适配价值男人?

“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人们就像购物那样在“人际商厦”里浏览所有人,寻找最合意的商品。每个人都在寻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能提供最大奖赏价值的人来交往,我们只会与那些能够提供足够利益的伴侣维持亲密关系。由于每个人都这样做,所以亲密关系中的另一方必须满足我们的利益才能让亲密关系维持下去。

相互依赖理论看起来可能很现实,可婚姻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一场社会交换,我们都在和另一半交换各自的价值。明白了这一点,你就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你自身到底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能吸引来具有什么样适配价值的伴侣?

如果你想吸引高适配价值的伴侣,可能需要自己先成为高适配价值的人。比如,你想吸引来一个高富帅,自己的长相肯定不能太差,至少得有自身的某种优势,无论是长得美还是气质佳,或者是聪明伶俐,成熟知性,等等。总之,伴侣能从你身上得到自己需要的奖赏价值,亲密关系才能得以建立。

拿朋友小娟来说,她的适配价值决定了她所在的圈子很难出现她想要的另一半。她如果对另一半有高标准,首先自己得对自己有点要求,不断追求自我成长,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进入更优秀的圈子,才有更多的选择性。如果她止步不前,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就很难遇到心仪的另一半。

很多大龄女青年,排除那些真正的单身主义者,之所以未婚,其实都是在等那个高适配价值的人出现。只是有些人永远都只在原地空等,幻想着某一天与自己的白马王子不期而遇。而有些人则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不断激发自己的潜力,探索自身更多的可能性,不断成长,渐渐成长为自己期待中的样子,与期待中的伴侣在某一天棋逢对手,坠入爱河。

我的另一个朋友佳佳,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追求自我成长的女孩。她现在是一个畅销书作家,有着自己的公众号和工作室,虽然长相普通,却气质优雅知性,思想独立。她之前也跟我说过她理想中的另一半是什么样子:“不求大富大贵,至少努力、上进、有责任心;不求有多帅气,至少看得顺眼;不求有多博学多才,至少能接得上我抛出去的话。”

后来,她的另一半让所有人都羡慕,不仅帅气多金,还气质儒雅,性格超好,标准的“暖男”一枚。而这都是靠她的自身魅力吸引来的。在佳佳没有成为足够优秀的自己时,她一直努力修炼,让自己足以配得上最好的一切。所谓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便是如此。

为什么到头来,很多人的伴侣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另一半呢?一方面,自我认知不足,高估了自己,设立了过高的择偶标准,像小娟一样,自然很难找到匹配的另一半。另一方面,所谓理想中的另一半只是幻想出来的,可能并不适合自己,等到实际生活中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自然也就放下了那些标准。标准是在那个人出现之前设立的,等到遇见了让自己真正倾心的那个人,所谓的标准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那么,如何才能尽可能找到理想中的另一半呢?

1.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

你首先得非常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不要试图通过寻找另一半去弥补自身缺失的部分,那样很可能会以我们对感情的失望而告终。只有自我完整的人,才能找到完整的另一半。

你可以把自己的优缺点列在纸上,把与父母相处中出现的问题也都写下来,来一场深度的自我剖析。想一想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接纳自己的不足,然后去不断完善自己。在足够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再去想想自己内心想要找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才能遇见那个对的人。

2.找三观契合的另一半

无论你的择偶标准有哪些,一定要有一条,就是要找与自己三观契合的另一半。这一点在刚开始恋爱时,可能显得没那么重要,毕竟只要彼此有感觉、有激情,就有可能走到一起。但在以后的长期相处中,尤其是走入婚姻后,这一点是直接决定两人亲密关系能否稳定长久的关键因素。

在爱情中,如果三观不合,无论面临大事小事,都很容易起争执,越争执,矛盾越多,到最后感情就会越淡。三观不合是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不在同一个频道的两个人,无论怎么交流沟通,彼此都无法做到真正理解。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薛宝钗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两人结婚了,但最终还是以宝玉出家收场。因为宝钗和宝玉在本质上就不是一类人,宝钗是精通世故的世俗之人,而宝玉对一切功名利禄都不感兴趣,注定了他们无法走入彼此的心里。所以,即便最后宝玉娶了宝钗,但他们之间自始至终都有很大的距离,无法真正亲近对方。“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就是对三观不一致最恰到好处的诠释。

三观不一致的人,在一起时间越久就越会发现,很多问题是无法调和的,即使再多磨合,两人也会渐行渐远。一辈子很长,强融在一起的两个人是很难走到最后的。真正能长久的感情,一定是彼此默契十足,相处舒服。所以,一定要选择与自己三观一致的另一半。

3.不断调整择偶标准

在充分了解自己后,你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择偶标准。因为人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你不断成长,个人优势、劣势也会发生变化,自我认知水平也会改变。你需要隔一段时间便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择偶标准,使理想中的另一半更贴近现实。当然,你也可以一开始就设立高标准,然后通过不断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足够配得上这个标准。

4.尽可能放宽标准,让择偶标准有弹性

不要太固守所谓的标准,还要多用心体会爱的过程,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人交往。不要因为标准而蹉跎了岁月,耽误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也错过了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