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序
- 我想和你好好的:在沟通中改善亲密关系
- 舒丽
- 5565字
- 2025-05-07 14:52:39
亲爱的朋友,你好啊!感谢你能翻开这本书,读到我的文字。我相信,这场相遇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希望你能喜欢我的文字,能够从我的文字中获得能量,收获成长。希望我的文字能够温暖每一个相遇的人。
写下这些文字时,我刚刚进入而立之年。我的文学梦在这一年得以实现,我真的很开心。这本书主要基于我和我老公王先生的感情经历以及其他朋友的情感故事所写,包含了我对两性心理的一些分析,希望能解决你的一些情感困惑。
我和我的老公王先生相识于2010年,那时我才19岁,刚刚上大学。我们相爱6年后走入婚姻,那时我25岁。如今,我们的孩子已经2岁了,我们也都进入而立之年。
我们从校园恋情走入婚姻这12年来,有过误解,有过冲突,有过快乐,也有过痛苦,更有过感情危机,差点就离开彼此。幸运的是,虽然我们这一路走得跌跌撞撞,但两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也更加笃定我们要相知相守一辈子。
我们现在既是彼此最好的朋友,最亲的家人,也是最懂彼此的爱人,最佳的婚姻合伙人。很多朋友都曾羡慕我们是真正的灵魂伴侣,琴瑟和谐,彼此扶持,共同成长。
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我们也经历了大部分伴侣都会经历的很长的争吵磨合期,哪怕现在,我们也时常争吵,矛盾重重。但每一次争吵,似乎都让我们更了解彼此,离彼此更近。
这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积极沟通,遇到任何问题都不会逃避,也不会相互埋怨。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去深入交流,把心结打开,开诚布公地聊,聊到我们彼此都满意,所以才没有让矛盾越积越深。
沟通交流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我和王先生的相爱离不开彼此相互表露,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最初的自我表露,我才能一直以真实的自我与王先生交往,彼此都没有经历幻想破灭期。
其实,王先生不是我的初恋。在和王先生交往前,我还有过一段很短的恋情,我当时很爱很爱那个男孩子,总是想在他面前尽力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从来不敢暴露自己脆弱不堪的那一面。
我经常猜想他应该会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然后刻意表现出那个样子。我很少主动表露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情感,爱得很克制,很小心翼翼,以至于都快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这段无疾而终的初恋对我的影响很大,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自我怀疑,活得很痛苦。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对两性心理学特别感兴趣。我总是会想,为什么我的爱情会这样无疾而终?我爱的到底是他,还是我幻想出的他?真正爱一个人到底会有哪些表现?人这一生会爱上很多人,还是只会爱上一个人?爱情是唯一的吗?我应该怎样去爱一个人?
关于爱情,我有太多的疑问,当时却只能从书中找答案。于是,从进入大学开始,我就如饥似渴地去自学心理学,看的大部分书都与两性心理学有关。渐渐地,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的初恋会这么仓促地结束了。
因为我在不对的时间爱上了一个不对的人,我是那么不成熟,而对方也有自己的路要走,无法和我一起成长,这样的感情又怎么长久得了?所以,在遇见王先生后,我经常和他聊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以确定这个人到底是否与我契合。
在他对我第一次表白时,我就坦诚地跟他说了我的择偶标准,希望未来的另一半是一个有上进心、责任心、正义感,并且有涵养的人。他说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只是涵养还需要多加修炼。
在后来的考察中,我发现他确实具备这些特质,而这些特质是我最看重的,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只要他的闪光点在,缺点是可以包容的。毕竟,没有完美的恋人,任何人都是不完美的。
不仅是最开始的坦诚沟通让我们能以真实的自我走入亲密关系,而且在日后的相处中,我们遇到问题,一般也不会让矛盾积攒到第二天。记得在大三那年,王先生突然跟我说,他觉得我并不需要他,他想暂时分开一段时间,看看我是不是还需要他。
我的第一反应是他是不是在找借口,想要离开我,他不爱我了。但我并没有生气,也没有耍脾气,而是很认真地跟他说:“如果你这次和我分开,我不会再给你机会靠近我,如果你可以承担后果,真的不想和我在一起了,那就分开。如果你是觉得我不需要你才离开我,那你就实话跟我说,我哪些表现让你觉得我不需要你。”
于是,他很坦诚地细数了很多方面的表现,总而言之,就是我太过独立,太过优秀,让他觉得自己没有用武之地,让他觉得很受挫。我听他说完,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
因为从小到大,我是家里的老大,很早就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习惯了独立。甚至在和朋友的相处中,我也很少麻烦别人,凡是自己能做的事,就不会去寻求任何人的帮助。
我把这种独立带到了亲密关系中,殊不知一段长久的亲密关系一定是独立和依赖的相互平衡。太过独立,就没法建立深度的亲密关系。只有学会适度依赖,才能让亲密关系更进一步。
如果这次,我们没有开诚布公地深入交流,就很可能因为误解而分道扬镳。实际上,很多关系都是在误会中结束的。正因为我们积极沟通,我才知道了他的情感需求,他也了解了我的过往经历,之后,我们的关系更亲近了。
我们毕业后还经历了两年异地恋,很多人都说校园恋情很难走入婚姻,更别说还要经历两年异地恋了。但在异地的两年里,我们依旧每天都在交流,中午一通电话,晚上一个视频,互道了1000多个晚安,每一天都从未缺席,也总有着说不完的话。正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聊天,所以对彼此的生活和工作情况都了如指掌,对彼此的喜怒哀乐也了然于心,就像从未离开过彼此身边。
结束两年异地恋,走入婚姻后,我们也遇到过很多新问题。毕竟婚姻里总是充满一地鸡毛,问题也就接踵而至。比如,通过学习心理学,我发现我们对爱的需求不同,王先生需要的是身体的接触,也就是说,他需要我经常抱抱他、拍拍他,给他一些肢体接触,这样他才能感受到我对他的爱。
而我需要的是鼓励的话语。我需要他时常赞美我、鼓励我,我能从这些赞美的话语中感受到他对我的爱。在我们知道两人对爱的需求不同之前,我们会时常觉得对方不够爱自己,因为我们总是在以自己需要的方式去爱对方,而不是以对方需要我们的方式去爱他。在清晰地知道彼此对爱的不同需求后,就会爱得更轻松,也能进一步感受到彼此的爱意了。
在有了孩子的这两年里,我们的婚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可能由于初为人父母,夫妻关系之外突然又多了一层亲子关系,我们都需要时间去适应这一新角色。于是,我以书信的方式和王先生来了一场深入长谈,以下是这封信的内容。
亲爱的王先生:
今年,是我们相识的第12个年头,结婚第6年,马上就要迎来所谓的七年之痒。从校园恋情走入婚姻,很多人都曾羡慕我们纯真的爱情,羡慕我们幸福的婚姻。
如今,我们的孩子也两岁多了,马上就可以上幼儿园了。我们结婚4年才要孩子,这是我们计划好的,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希望能给他最好的一切。
我们不再仅仅是夫妻,还是孩子的父母,这层关系的变化,说实话,我们刚开始都不太适应。毕竟第一次为人父母,谁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好,所以我们经常一起讨论怎么能更好地养育孩子。
孩子的到来在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确实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他是个高需求宝宝,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夜里轮流哄睡,他刚出生的那个月,尿不湿都是你给他换的,你给他洗脸、洗屁屁、洗澡,一切驾轻就熟。你一直喜欢孩子,尽管他很难带,你却一直对他充满耐心。
从出生到现在,无论他怎么闹腾,你从来没有发过脾气,甚至没有烦躁过。你总说他只是一个小宝宝,什么都不懂,你对他的那份宠爱,甚至让我都有点羡慕。那种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在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却好像没办法一直保持耐心,我经常会因为他的高需求而崩溃,经常感觉力不从心,还会忍不住发脾气。你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你觉得我自私,那是我们的孩子,我应该对他有足够的耐心,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而不是发脾气。
每次我发脾气,你都接受不了,甚至觉得我不可理喻,有点神经质。你害怕我发脾气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这个,我们吵过很多次。我只是希望你能体谅我的辛苦,给我多一点理解和包容,而你似乎怎么也不理解我为什么会发脾气,每次都跟我讲道理,让我改变自己。
后来,我不再奢求你能理解,或许这就是男人和女人思维本质上的差异吧,你永远无法理解我作为妈妈的感受。这世上本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哪怕夫妻之间也做不到。
我只能努力去改变自己,毕竟除了这点分歧,我们在其他方面都很合拍,我不想因为这个影响我们之间的感情。你在努力做好一个父亲的角色,我不能太贪心,不能对你要求太多,因为我们都不完美,都需要不断成长。我期待自己,脾气能够好一点,不再那么急躁,多一点耐心,内心多一点柔软,期待我们的关系能够越来越融洽。
我一直觉得,在一个家庭里夫妻关系应该要高于亲子关系,只有父母相爱,相处和谐,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你也认同这点,只是孩子刚刚到来,我们还不太会平衡好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都对孩子投入了太多关注,有点忽略了彼此。我希望,我们能够渐渐多关注彼此一点,多花点心思经营夫妻关系。
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希望这个家越来越好,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我们能够越来越幸福。你相信我能做到吗?我相信你,我对我们的感情一直很坚定,尽管我们有过很多次矛盾和争吵,但我从未想过要和你分开。我们彼此相爱,善良有品,只需要多交流沟通,多理解包容,我希望我们都能意识到这点,并不断努力做到。
不长不短的6年,我也算学到了不多不少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争吵都是为了表达需要,婚姻里的每一滴苦涩,都来自没有被理解的需要。我们感情一直不错,但我们的个性和自我意识都很强,一次次的彻夜长谈,一次次解构和重建我们的沟通方式,才有了今天的我们。
一路走来,我们都不容易。我很珍惜我们之间的感情,珍惜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最后,我要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包容,对我梦想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可以一直做真实的自己。
谢谢你对这个家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是一个好父亲、好老公,我也在努力做一个好妈妈、好妻子。正所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只要我们一起同心协力,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王先生看完这封信后很感动,他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经过这一场深入沟通,我们对于彼此的新角色有了更深的认识,自我成长了很多,也达成了很多共识,有了更多经营婚姻的智慧。
也就是说,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总是会遇到重重障碍和种种问题,而大多数问题本质上都是沟通出现了问题,只要我们不放弃交流,积极主动沟通,总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去解决一个个问题,让亲密关系不断进阶。
由于我这些年来一直深入研究两性心理学,所以我在写作上也一直深耕这个领域。我在很多心理类公众号上发表过多篇阅读数量在10万人次以上的爆文,是情感类公众号潘幸知、《婚姻与家庭》杂志、武志红等平台的签约作者,写过很多篇有一些影响力的情感文章。
我还有自己的自媒体平台,经常会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他们和我讲述他们的情感故事,希望我能解决他们的感情困惑。因此,我接触了大量情感咨询案例,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他们分析感情问题,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和价值感。我看到了太多人在感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给了他们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我希望把在自己感情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在别人的感情中看到的一系列问题分享给更多人,因为很多人的问题其实都是相似的,我们总能从别人的经历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你会发现,你并不孤单,也不是异类,你所遇到的感情困惑,其他人都经历过。这些问题都是亲密关系中的共性问题,也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段亲密关系,能够帮助我们看到自己未知的部分,让我们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说,亲密关系到最后,都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无论是好的关系还是坏的关系,都能让我们实现自我成长。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不要害怕冲突,也不要去逃避沟通,每一次沟通哪怕是冲突,都是暴露彼此问题和了解彼此的契机。想要拥有一段长久幸福的亲密关系,沟通一定是终极密码。生活中没有一劳永逸的关系,所有亲密关系都需要我们用心经营和呵护,而沟通能让两颗心越来越近。可以说,经营亲密关系也是一条终身成长之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修炼自己。
愿你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提升自己亲密关系质量的沟通密码,获得经营亲密关系的智慧,拥有一段幸福长久的亲密关系。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编辑陈晓冉老师,是她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了我,给了我出书的机会,让我圆了自己的出书梦,她是我写作路上的伯乐和贵人。同时,我要感谢中国法制出版社帮我顺利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
感谢为我写推荐序和推荐语的老师,包括田青青老师、韦娜老师、十二老师、晚情老师、李菁老师和闫晓雨老师。是田青青老师带我走上了写作这条路,在最开始的时候发现了我的写作慧根,给了我很多机会,让我尽情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韦娜老师已经出版了5本畅销书,她对写作的热爱让我动容,她经常鼓励我一定要坚持写下去;十二老师是我大学时代的榜样,我很早就阅读了她的畅销书《不畏将来,不念过去》,成了她忠实的读者,没想到居然也能得到她的推荐;晚情老师对人性的洞察,让我佩服;李菁老师是一个文艺女青年,也很有商业智慧;闫晓雨老师才26岁就出版了5本书,是一个非常优秀的“95后”,我和她很同频,也是好朋友。感谢她们对我的托举和支持,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都铭记于心。
感谢给我提供真实情感故事的朋友,是你们的故事丰富了我这本书的灵魂,给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们也是这本书的共建者,这本书同样属于你们。
最后,衷心感谢我的读者,因为特别的缘分,你我才会在这本书中相遇,实现同频共振。当你翻开这本书时,我的文字就成了我们彼此沟通最好的桥梁,我们之间就开始有了故事。如果你被我的文字温暖,一定要记得将这份温暖传递给你身边的朋友,向他们推荐此书,那将是对一个“素人”作者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感恩所有的遇见,希望你能够开启一场美好的阅读之旅,在亲密关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如果你通过践行这本书所述的方法,改善了亲密关系,请一定告诉我,我的微信公众号是【遇见丽丽赫本】,你们的积极反馈就是我继续前行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