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二刻,“云锦阁“的檀木珠帘被春风掀起,周秀指尖划过货架上的蜀锦,目光停在一匹茜素红缎上——那颜色像极了母亲临终前咳血的帕子。
“小姐眼光真好,这是刚到的'醉桃夭',扬州织娘用三季桃花染的色。“掌柜的哈着腰,金戒指在算盘上敲出细碎的响。
春水凑近她耳边:“李姨娘屋里的屏风就是这花色。“
周秀指尖顿在缎面上:“要三匹,两匹做冬袄,一匹...“她忽然瞥见柜台后站着的灰衣男子,腰间玉佩刻着麒麟纹,“做个香炉罩吧,父亲书房的博古架该添新了。“
掌柜的刚要拿剪子,门口突然闯进个丫鬟,鬓角簪的杏花被风揉得凌乱:“小姐,不好了!二姨娘房里的橘猫把您的紫狐裘叼走了,撕得稀巴烂!“
周秀转身时,袖口扫落了货架上的流苏穗子。她望着丫鬟发间的银蝶步摇——那是上个月李姨娘赏给贴身侍女的。
“无妨,“她弯腰捡起穗子,指尖绕着金线,“正好我在挑新料子,不如给姨娘们都做身衣裳?就按她们屋里的陈设花色来,张姨娘爱茜素红,张姨娘喜月白,至于...刘姨娘...“她顿了顿,“听说她院子里的绿梅开了,就用翡翠绿缎子吧。“
回到周府时,西厢房传来猫儿的惨叫。周秀绕过九曲桥,见李姨娘正揪着那肥猫的耳朵骂:“贱蹄子!谁让你碰小姐的裘衣?“猫儿颈间的金铃晃出碎光,正是今早李氏姐妹在学堂把玩的那只。
“姨娘不必动气。“周秀将云锦阁的礼盒递给丫鬟,“这是给您挑的蜀锦,做冬袄正合适。“
李姨娘的手僵在半空,涂着丹蔻的指尖在红缎上划过:“哎哟,这颜色太艳了,我哪敢穿...“
“怎么不敢?“周秀轻笑,“去年母亲忌日,姨娘不就穿了件紫缎袄吗?那颜色才叫艳呢。“
李姨娘的脸瞬间白了,猫儿趁机从她怀里蹿出,撞翻了桌上的茶盏。周秀望着地上的碎片,想起昨夜在父亲书房看到的《北齐书》,某页边角有母亲的批注:“蜀锦之法,染匠皆知,唯'透骨红'需以朱砂入染,百日方得...“
申时初,学堂的梆子声惊起檐下燕子。周秀刚坐下,就闻见股甜腻的香粉味——李氏姐妹换了新胭脂,颜色与她今早买的茜素红一模一样。
“周姐姐罚站累了吧?“妹妹李月从袖中掏出个香囊,“这是我新制的鹅梨帐中香,可提神了。“
香囊上绣的莲花歪歪扭扭,金线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紫光。周秀指尖刚碰到香囊,就听王勉的戒尺重重拍下:“李月,把你手里的东西拿过来!“
课堂里顿时鸦雀无声。李月的指尖在香囊上绞出褶皱,王勉接过香囊时,周秀看见他袖口露出的肤色和刘启那骇人的发青肤色相近,形如常年试药的人手臂般令人难以直视。
“学堂严禁携带香粉首饰,“王勉将香囊扔进炭盆,火星子溅在李氏姐妹的裙角,“念在初犯,各抄《女戒》十遍。“
李月的眼眶瞬间红了:“夫子为何只罚我们?周秀她...“
“周秀?“王勉转身时,袖中掉出张纸笺。周秀瞥见上面的字迹,心脏猛地一缩——那是母亲的
笔迹,“璇玑图“三个字写得力透纸背。
下课后,周秀故意落在最后。王勉收拾书箱的手顿了顿:“府中的《璇玑图》抄本,可是还在?“
她攥紧裙角:“夫子为何问这个?“
“令堂当年...“王勉忽然咳嗽起来,从怀中掏出个锦盒,“这是她留给你的。“
“若你想知道明日慈恩寺见。”
锦盒里躺着枚碎成两半的玉簪,断口处还沾着暗红痕迹。周秀猛地想起母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指甲掐进她腕间:“簪断...机杼毁...莫信...“
“小姐!“春水的声音从窗外传来,“马车已经备好暮色浸透窗纸时,周秀坐在梳妆镜前,将两半玉簪拼在一起。镜中映出她腕间的红痕,与玉簪断口的形状分毫不差。身后传来推门声,父亲的身影映在屏风上,手里握着她今早买的茜素红缎子。
“听说你给姨娘们做衣裳?“周鹤立的声音带着笑意,却没往日的温度,“刘启明日要来府上做客,你...还是称病吧。“
梳子从指间滑落,砸在青砖上发出脆响。周秀望着镜中自己发白的脸,忽然想起母亲梦里说的“大计已成“,想起王勉袖口的手臂,想起父亲书房那封火漆密信。窗外的海棠又落了花,这次飘进了她的妆奁,盖住了半枚玉簪。
三更梆子响过,周秀推开窗。月光下,春水捧着件狐裘进来,裘角沾着半片金鳞——那是不久前看到的麒麟纹。
“小姐,“春水压低声音,“李姨娘的猫儿今早被人发现死在井里,嘴里叼着块带血的缎子...
她望着天上的弦月,想起王勉说的慈恩寺,想起母亲抄本里夹着的纸条:“卯时三刻,璇玑星现,机杼声起,方解连环。“
窗外突然传来夜枭的怪叫,惊飞了檐下筑巢的燕子。周秀将玉簪插进髻中,断口处的暗红在
月光下泛着腥气。她不知道,此刻城西慈恩寺的塔顶上,有个人正望着周府的方向,手中握着半卷《璇玑图》,图上用朱砂写着:“秀儿亲启,刘字当头,大祸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