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均涉及温室气体减排问题。2003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地区)相继将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通过建立完善低碳法规制度、研发推广低碳技术、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及时推行高碳产业低碳化、大力发展循环绿色生态经济、不断形成低碳生活理念等对策措施,推动其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便继续控制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现有的“高碳经济”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2006年,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主要是建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依据地球物质循环原理,特别是碳循环和碳平衡原理,预测推算各种公共工程、商业活动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以及碳预算收支情况,以获得整个社会最大产出为前提,把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和热点,并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方式、排放过程以及碳循环状态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继而鼓励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西方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七个方面。

1.低碳经济诠释

低碳经济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研究。主要以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低碳减排体系为基础,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逐步减少的目标进行系统研究。二是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研究。对产业发展方式、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速度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关系进行相应的研究。

2.农业生产与碳排放研究

对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农林牧渔业及其内部的结构变化、土地开发利用方式变化等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

3.工业生产与碳排放研究

包括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Tohru Morioka et al.,2006),产业生态环境研究(Jack T.,2009;Damon Anderson,2008),温室气体减排、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等方面。

4.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以及城市层面的低碳城市建设研究(Edward L.G.,2008)。

5.低碳经济发展技术支撑研究

主要是低碳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等(Hiroaki Takiguchi et al.,2009;S.Kobayashi et al.,2009)。

6.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主要包括建立碳交易市场,构建碳补偿机制(K.Backstrand,2006;M.M.Betsill,2006),实行碳税体系(S.Giblin et al.,2009)等。

7.低碳经济研究方法

主要有相关性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以及综合模型分析等。综合模型分析方法又分为能源消费与碳减排经济关联模型、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等。斯特尔(2006)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是确立碳定价机制、实现技术政策支持和建立全球体制。兰德斯(2007)认为节能减排主要通过提高能效(如建筑、交通节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投资碳捕捉和碳储存、增加森林碳汇、加大宣传力度、推广低碳技术等措施予以实施。多德维尔(2007)则认为,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对碳减排进行严格监测、对碳减排目标信号进行引导和开展低碳技术的国际交流等(曹清尧,2012)。

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低碳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研究,尤其是对低碳技术及其推广应用的研究较为深入,成果较多。然而,对县域尺度的低碳经济发展机制、模式等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低碳经济模式提炼与推广、现代工农业减碳、低碳生产生活理念形成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国际上认为的低碳经济主要包括提高能效与节能、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碳汇、低碳技术创新、社会生活低碳化等。西方发达国家是低碳经济的倡导者,低碳技术先进、资金实力雄厚、新能源开发已具有一定基础,低碳理念已被政府官员、社会民众所接受,较早开始低碳理论政策研究,碳减排、碳交易等游戏规则的制定修改均处于领先地位,等等。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碳减排总量目标是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的,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历史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量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承担碳减排义务上应与西方国家有一定的差别。然而,低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必须依据比较优势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