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中秋(终章)

中秋十五日黄昏时大庆祭月,十六日便是“公休”,

升州路,城南李府,

李原名醒来揉了揉眼睛,眯看着窗外已经亮了,便听到门外的婢女清脆地喊道:“老爷醒啦!有个和尚一大早就来了,说求见您。”

昨夜归家后又饮了酒,醒来时脑袋昏沉,便听到有人求见,他摇摇头,摆了摆手:“不见。”

“是大天理寺来的和尚,叫来复的。”

“大天理寺?”

他不清楚也不认识这个名字,但本能地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寻常来求见的不过是些学子,乡亲,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前来攀附,说不见便不见,

自己见了他们,他们一定感恩戴德,自己也捞不着什么好处。

而真正有意求见的早有人做引代保,不见也得见.....

突然联想到和这个名字有关的一件事情,他连忙说道:

“叫他等着。”

“他已经等半个时辰了,正在中堂休息呢。”

“好。”

李原名洗漱过后穿戴整齐,才小踱步往前堂赶,还见人便喊道:“来复禅师,闻名不如见面,昨日我贪了杯,醒迟了些,还请禅师谅解。”

这位尚书郎还未到中年,正是身强体壮的时候,迈步往里走,走得虎虎生风,

闲坐闭目养神的来复睁开眼睛,站起来,施然行礼:“御史大人,小僧贸然求见,还请恕罪。”

“大人言过了。”

“上茶!”

李原名坐下,叫下人煮好茶水,这才问道,

“禅师前来所为何事?”

来复说道:“李御史应该知道我吧。”

李原名绷着脸:“哈哈,禅师说笑,金陵城人谁不知道您正是是上次【诗会案】的名人,牵扯到了反叛大案中,却不成想您入了大天理寺。”

李原名将来复捧得很高,主动给来复斟茶,

来复背后有人,是事实,

涉入邪教大案的人锦衣卫不知道杀了多少,事主来复却安然无恙,这本来就是一种“古怪”,

为官行政,不仅要习惯寻常之事,更要捕捉古怪之事。

来复泯了一口茶水,淡然开口:“在大天理寺中,我听说昨日李御史在中秋大庆上直言进谏,细数了锦衣卫都指挥使大人,皇孙朱允炆的过错,是不是?”

“锦衣卫都指挥使大人?”

李原名端着茶水的手触电一般地放下,摇晃的茶水洒了几滴在他的手上也浑然不觉,

“他,皇孙殿下,仍是都指挥使?”

“此事哪能有假?”来复笑了笑,“昨日李原名一番直言,可令多少文人羡慕至极,若是论胆色与道义,天下文人风骨,李御史一肩担之啊。”

他笑得清风明月,大江东去,

李原名额头之上却霎时布满了热汗,脸红得如同熟透的螃蟹,连忙解释道:

“不,不是,禅师,我并非此意啊。”

他是知道朱允炆被贬斥,受了责罚,才出此言,

目的当然是附和朱元璋贬斥朱允炆的行为,

不仅是为了刷脸,也是辩驳扶正吕氏,想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的举措,

只是最后一番话语,他没有说出口。

就算朝堂上下不少人觉得朱允炆受恩宠,越界之行颇多,不适合做皇太孙,

但支持他这种想法的人都不开口......

他便打了好几日的腹稿,这才在中秋大庆之上开口,

如今变成这样,自己这是得罪了一位仍握有实权的“都指挥使大人”?

“李御史应该不是自己一人有此意吧?”来复看出李原名内心复杂,轻声说道,“还有哪些人。”

“禅师大义,这番话语?”

“阿弥陀佛,不会与旁人说。”

“好。”李原名平复了片刻,才喝了口茶水,缓缓开口,“自那日......”

在这京城之中,六部也不敢称高官,

毕竟一言一行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之下,

哪些话好说,哪些话不好说,所有为官当政之人,心中都有定论,

所以听到这些人私下的言语,令来复眉头紧皱,

这些文臣私下里聊的东西可是够杀头的,

可亏得他们官员职位不够高,或者说根系不深,没有被锦衣卫监控,

不过他们虽然读死书,但对朱允炆可能做皇太孙一事辩驳,的确有法理依据,

《大诰》与《祖训录》的原文摆在哪里,无可反驳,

就连来复都陷入了沉思。

......

牧马村中,夕阳西陲。

朱允炆在自己的小院里晒粮,蒋瓛站在他身边汇报情况:“指挥使大人,大概就是如此。”

“还是念经的能套话啊,李原名等十余人,却不是皇爷爷所说的【儒臣多迂阔,不通时变】。”朱允炆无奈地笑了笑,“在我看来他们之所以选择在宴会场合说这件事,便是有意不将这番事扩大的意图。”

“指挥使大人高见。”蒋瓛不置可否,只是一味地拍着马屁,“您也觉得不是有人授意他在前日说的?”

“蒋大人,你也知道朝会上谈论和宴会上谈论,重量完全不同。”朱允炆笑了笑,“这只是我的猜测,你莫要当真。”

蒋瓛顺着朱允炆的思路思考:“那么他们到底反不反对此事?”

“我若是真的恃宠而骄,不需要任何人反对,我也坐不上那个位置。”

“李原名最后那番话,说不说也无所谓,还未到那日,只是他说了,少不得落一个冲撞圣上的罪名,或被去职,来复说他已经做好准备去死,其实不似作假。”

朱允炆说道,

“蒋瓛,你说说你的心里话。”

“不会是旁人想试探皇上的心意吧。”

他顺着这条突然冒出来的思路去想,感觉头顶开始冒汗了,

“谁有这么大的胆?”

“蒋瓛,你觉得我行事张扬否?”

“张扬。”蒋瓛实话实说,“您的那些言语,放在旁人身上,一定会被杀头。”

“是啊,我不尊父王太子,不尊圣人,还滥用权力,随便一条,都是杀身之罪,但李原名冲撞,为何也没有获罪?”

“皇上没有问罪于他,当然是宽厚仁慈,而且他们并不莽撞,选择时机较为折中,还有.....还有皇孙殿下.......”

“行了,不要拍马屁。你不知道最重要的一点,不是谁胆子大或者变聪明了,而是皇上变了。”朱允炆说道,“皇上变了。”

朱元璋变了,所以不会再去找李原名的过错问罪,

“皇上今日都忘了此事,没有提起让臣做调查。”蒋瓛点头,懂得朱允炆的意思,“指挥使大人高见。”

“这种话,你可以跟我说,可不要跟他们说。”

“嗯。”

“不过,你也可帮我敲打一下那几个人,我会让方孝孺去唱红脸的,北平那边的消息一定要第一时间传过来。”

“好。”

几日没得到北平那边的消息,朱允炆就会心慌,

那边要么日新月异,要么几个月没有进展,整体效率很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