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红巾军即将攻打泗州城,泗州城守将急派大小官员到泗州各地征兵,当地恶霸带着两位官府小吏进村,贴出通告,严令每家必须出一个人去服徭役。可现在各家各户不要说青壮年男子都没有了,就连十六、七岁的男孩都已被征去打仗了。男壮丁都没有了,现在官府只能征集那些老人和妇女、儿童服徭役了。看到这个通告,家家都在犯愁,家里只有老弱病残的人,让谁出去不让然谁出去都很犯难。
面对泗州官府的通告,家家是愁眉苦脸,左右为难。再说村子西头老王家,老王的儿子去年服徭役死在战场上了,老王今年已经六十有五了,老王妻子十几年前就因病已去世,儿媳妇身边还有一个刚满一岁、嗷嗷待哺的孩子。儿媳妇心想:“丈夫已经不在了,老公公年近古稀又疾病缠身,无法做苦力,干脆我去替公公服徭役。”于是她找到公公把她心里的想法告诉给公公,对公公说道:“公公,你老人家现在年老体迈的,你就呆在家里帮我带孩子,我年纪轻轻的,我去服徭役吧。”听了儿媳妇的话,王老汉坚决不同意,说道:“那哪能行呢,你一个妇道人家,外出抛头露面很危险,再说你还有个刚满周岁的孩子,哪能让你去服徭役呢!”最后王老汉执意去应征服了徭役。年近古稀的王老汉迫于无奈,应征到泗州城服徭役去了。
不久泗州城保卫战打响了,红巾军战士个个头裹红巾,身强力壮,神勇无畏,高唱红巾军军歌“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歌声嘹亮,士气高涨,攻城掠地,一路前进;再看泗州城守军,个个是老弱病残,士气低落,毫无战斗力,而且他们恨透了元王朝腐败政府,敬佩红巾军,所以不是到了迫于无奈之际,谁也不愿射箭挑枪。尽管如此,由于泗州城城墙高大,厚实坚固,易守难攻,因此战斗一直持续数个月,红巾军始终攻克不破泗州城。
可怜的媳妇一面在家带着孩子,一面时时担心公公在前线的安危。可刚过了一个多月,他在泗州城抵御红巾军攻城的战场上,身体多处受伤,就被遣返回家里养伤,等到伤口痊愈了还要继续上战场。但儿媳妇看到公公伤得那么重,身体急需补充营养,再看看家里几乎没有什么粮食,也没什么鸡鱼肉蛋,每天只能到野外去挖野菜充饥。家里有个身负重伤的公公,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到哪里去弄有营养的东西帮助公公早点康复呢呢?
这件事情可让儿媳妇大伤脑筋,她思来想去却毫无办法。这一天小孩饿了开始哭闹不停要喝奶,这让儿媳妇灵机一动,何不用自己的乳汁来喂养公公。想到这里,她把刚喝了几口奶的孩子硬是摘了下来,跑到厨房将自己的乳汁挤到一个碗里,然后端给公公让他喝下,谎称这是从邻居家产仔的母牛身上挤的牛奶,老公公让她端给孙子喝,儿媳妇谎称小孩不愿喝牛奶。就这样一连大半年,儿媳妇天天挤下自己的乳汁给公公喝。在媳妇的精心照料下,老公公的身体也逐渐康复了,而儿媳妇和小孙子的身体却一天天地消瘦下来。
由于长期食不果腹、营养不良,加上最近有感染了风寒,不久儿媳妇去世了,留下王老汉和他的小孙子相依为命。直到儿媳妇去世后,才有邻居告诉王老汉,儿媳妇是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公公的才让他的伤口愈合,身体逐渐康复,王老汉听了才恍然大悟,痛哭流涕,追悔莫及。过了几年后,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当地州府官员得知此事,为儿媳妇的孝心举动所感动,为表彰严氏忠孝之心,决定筹资修建了这座牌坊。
这里要说明一下,全国各地都能看见许多牌坊,这些牌坊造型各异,功能也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四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如皖南徽州的许国石坊,SD省“四世宫保”牌坊等。二是贞孝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如徽州的贞白里坊,棠樾牌坊群等都属于这类牌坊。云南楚雄黑井镇有一座节孝总坊,是清朝末年由慈禧太后下令建造的,表彰本地的节烈妇女。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如徽州绩溪的奕世尚书坊。四类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如老BJ街道上的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东、西长安街牌楼;前门五牌楼等等。
这严氏牌坊显然是属于贞孝牌坊类。孝顺媳妇严氏用自己的乳汁喂养病重中的公公,这一孝行深深感动着无数后人,有人写诗《咏孝妇严氏》赞云:
严氏妇,德行高,
替父役,志未摇。
战场归,伤累累,
家徒壁,野菜炊。
乳汁甘,喂公公,
养伤身,自忍饥。
孝心切,天亦感,
妇力微,命难支。
病榻前,公公悔,
孝妇去,泪满衣。
牌坊立,名千古,
严氏孝,永世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