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贾诩之谋

贾诩的转变也让陈封感到了些许错愕。

前不久贾诩还在表示陈封指出的明路非明路,下一刻在听了陈封的前景规划后,贾诩却当即表了忠心,如此大的态度转变,让陈封也不禁苦笑着询问贾诩曰:

“贾大人这是何意?莫不是在消遣我吗?”

贾诩闻言,嘴角微微勾起,回答曰:

“陈将军莫要误会,我贾文和先前之言均为肺腑之言,并无玩笑之语。”

“陈将军也莫要太高看了在下,我虽已经是不惑之年,但我自知能力有限,在这乱世之中也并不渴求什么功业。”

“如今我年龄也逐渐年长,现在的我也只希望能够保护好我的家族,能在这乱世之中可以延续下去。”

“先前与陈将军一谈,我也看出陈将军对我的看重,以及对未来的深思熟虑,可见陈将军并非是庸碌之辈。在这乱世之际定然会有所作为。”

“再加上某实际上也对未来有些迷茫,现在也被将军你抓住了跟脚,我思来想去,不妨就如将军所言一般,弃暗投明,认将军你为明主,或许更能让我在这乱世之中保全自身啊。”

贾诩的肺腑之言也让陈封为之哭笑不得,他不由得苦笑着点了点头,道:

“如是这般,我心中倒是安定了不少。”

“不过我现在势力弱小,也不知道容不容得下贾先生你这般大才啊。”

贾诩却是哑然失笑道:

“陈将军可不要妄自菲薄,你现在看起来也不过二十来岁,却已经麾下猛将如云,有了根基,在这天下也已经是少有的天才了。”

“依我之见,此去长安之行,陈将军你将能获得自己弥补上你最大的短板,今后前途将会是一片光明啊!”

陈封也只好强颜欢笑道:

“那就希望这未来如文和你所言这般,一片光明吧。”

二人后续也谈了一会儿具体的安排。

在贾诩选择跟随陈封,担任陈封的手下之后,陈封与贾诩也不再存在隔阂。

两人开始对贾诩麾下的两万董卓旧部开始了商量。

一番交流之下,陈封也明白贾诩手中的两万董卓军其实也并不算是贾诩的私兵。

如果贾诩要宣布反对董卓的话,那这两万军队有很大可能会直接发生哗变。

毕竟这两万大军此前的首领乃是弘农太守董越,吃的军饷也是董卓势力分发。

现在贾诩突然宣布要讨伐董卓,跟随杀死了董卓的王司徒,这样的行为将会让这两万军队当即怒火上涌。

别看董卓对附近的百姓,官僚们行为无比残暴,但董卓也深知他麾下的凉州兵才是他的根本,所以不管是在财务上还是补给上,董卓对自己手中的部队都是意外的慷慨。

即使在长安附近的财富快被搜刮干净了,董卓也没有约束自己手中的士兵,而是选择放开对士兵的限制,让士兵凭本事去四处劫掠。

这样的行为对长安附近的百姓自然是一场浩劫,但对于董卓麾下的士兵们,却是一场极大的赏赐。

也正是因为董卓对士兵们的宽待,即使董卓死去了,贾诩,王允以及陈封,都会担心长安附近的长安旧部。

一旦有人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这二十来万凉州士兵将会快速恢复战斗力,然后在有心之人的召集之下冲击刚刚稳定下来的长安。

事实上,现在长安附近的董卓旧部中,就还有几个不太受董卓重视,但却依然有着独领一方兵权的将领存在。

如杨定,董承,樊稠,以及张济的侄子,张绣。

这四人在军队中也都有些威望,并且对董卓也有些忠心成分存在。

一旦他们平定了自己所在军队的动荡,很可能就会号召附近的董卓旧部,再次聚起数万大军对长安进行报复。

如此可见,现在的长安也只是明面上陷入了和平。

只要再等上一两个月,长安就很可能会再次陷入动乱之中。

手中只有皇甫嵩的两万大军的王允,又要用什么来平定再起波澜的董卓旧部呢?

……

与贾诩交流之后,陈封最终决定继续让贾诩带领他先前的两万部队。

在后续的时间里,陈封会为贾诩提供相应的粮草,确保贾诩部不会出现哗变的危急情况。

陈封部带来的二十多万石粮草,经过两个来月的消耗现在也还有着十来万石粮草,短时间内还是不缺粮草的。

即使是同时给贾诩部提供粮草,陈封手中的粮草也能再坚持大半个月时间。

另一方面,贾诩返回部队后,要开始对手中的部队进行分化。

对于董卓依然忠臣的下级将领,以及士兵,贾诩要把他们单独划分出来。

另一部分对董卓并没有太忠诚的士兵,以及忠臣于贾诩的士兵,贾诩则要尽快拉拢,并让他们与忠于董卓的部队进行分离。

在此基础上,贾诩要以各种措施,如粮草管制,来削弱死忠于董卓的那一小股部队,让他们失去战斗力。

这样的处置要持续到陈封军和贾诩军抵达弘农之前。

随后的时间里,陈封和贾诩将会一同打下弘农,然后占据弘农城作为根据地,并派出使者与长安联系上,然后互相照应。

以弘农城的防御力度,再加上陈封和贾诩手中大概能够凑齐的三万部队,防守住一些乱军的侵袭还是比较容易的。

对于陈封的决定,贾诩却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

贾诩认为,接下来他们可以分兵两路。

一方面陈封带着一万多人支援长安城,补足长安方向的防御力度。

另一方面,他贾诩则带着两万旧部,返回弘农城中,打出讨伐长安的旗号,然后聚集董卓的死忠分子。

在这面大旗之下,愿意帮董卓报仇的董卓死忠,很可能会迅速汇聚在弘农城附近。

而贾诩所在的弘农城,也将成为一个明面上的靶子,将所有沉在水面下的野心家都钓出来。

接着贾诩再与陈封里应外合,一同除去长安附近的不轨之徒,清除掉长安附近大多数的威胁。

不得不说,贾诩的谋划很是毒辣,以身入局,然后背刺那些想要为董卓报仇的旧部。

这样的行为,确实很符合贾诩的行事风格。

不过,若真如贾诩所说的那般行事,贾诩的名声却可能会变得臭不可闻。

对于陈封的担忧,贾诩却是满不在乎。

他并不在乎虚名,只在乎实际。只要计策足够好用,后续能够更加轻松地实现目的,他认为虚名什么的反而不足挂齿。

当事人都这么说了,陈封的担忧反而也有些杞人忧天。

最终,陈封同意了贾诩的计划。

两方完善了后续的规划后,贾诩便与陈封告别,返回了自己的军队之中,开始为开拔前往弘农城进行兵力调集。

陈封也召集张辽,徐荣等人,准备与贾诩部一同,征讨弘农城。

事实上,陈封本人也算是有些多疑,他也有些担心贾诩是在欺骗他,只待他调动兵马离开荥阳城后就将自己一网打尽。

得知陈封的担忧后,张辽也对此拍了拍陈封肩膀,道:

“伯贤无需担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那贾诩真会欺骗我等,我们麾下的一万五千部队,也不是泥捏的。”

张辽的劝慰让陈封微微安心,然后忙碌于城内军队和补给的调动和分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