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忆往昔,旧梦重温
- 留不住的时光,抹不掉的岁月
- 江城杰叔
- 2984字
- 2024-09-11 14:56:09
愿时光倒流、愿岁月回首
忆往昔美好时光,仿佛是行走在梦中,时光荏苒,回忆总让人感觉是如此的真实,仿佛那些情感和时光从未离去。
时隔多年,因下岗买断待遇问题又来到曾经战斗的地方。这条街道、这条里巷,这栋大厦、这层小屋,多么熟悉的地方,满满都是汗和泪掺杂着幸福快乐的味道;这里是我奋斗了18年的公司,这里是曾经热闹喧嚣的WH市日用百货批发站。此时、此地、此景,我心中五味杂陈,难以言表,万般滋味涌上心头,感叹命运是如此变幻莫测,谁能料到未来的变数。
我的思绪随着眼前场景的变换,仿佛又穿梭回到了80年代的某一天。遥想当年,你要问人身上穿的衣服、餐桌上的食品、家庭使用的物品来自哪里?多数人的回答肯定是中心百货大楼、武汉商场、六渡桥商场等。那时候人们购买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场所是百货公司、副食水产公司、食品公司、蔬菜公司、医药公司、五交化公司、石油煤建公司等国有大型批发公司。在计划经济年代,这些企业都是商品供应的主渠道,是稳定物价、稳定市场、保障供应的主力军,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
文章写到这里,普及一下商品流通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历史现状。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商品市场发展大体经历了资本主义旧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市场快速发展和加速扩张等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公有制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流通领域呈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1952年我国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比超过90%。而2018年我国流通领域主要行业——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国有企业数量仅占该行业限额以上企业总数的1%左右,销售额约为该行业限额以上单位全部销售额的3%;私营企业数量占该行业限额以上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60%;港澳台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占比为15%左右。流通方式的加速创新,市场供给多元发展,经过长期的市场培育和发展,流动渠道的不断扩宽,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商品流通体系日益完善。
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消费市场继续扩大,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党的18大以来,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持续推进,新业态继续快速发展,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未来消费仍将是我国经济迈向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柱。这里省略2000字……
WH市百货批发公司在当年是何等的风光,作为大型的国有批发企业,他掌控着商品生产、销售、流通领域各个环节,所经营的商品供不应求,有些紧俏物资还要凭“购货券”购买。记得当时一票难求的上海“凤凰自行车、永久自行车、蜜蜂缝纫机”就是由一商业局所属两大公司(五交化、百货)经销。七八十年代,结婚必备“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这些都是昂贵的物品。那时候想拥有凤凰、永久、飞鸽自行车,蜜蜂缝纫机必须凭朋友关系走后门才能买到。虽然我们是公司员工,但想搞一张“购物票”也并非易事。那个年代,年青人骑着车带着女朋友逛街,是极为浪漫的恋爱方式,小伙骄傲,姑娘幸福,别人羡慕。今天的年轻人是永远不会有那个感觉。
在我的记忆中,一商业局下属的百货公司、五金公司、纺织品公司,在当时最牛逼,特别是五金公司,从最初的自行车到后来的彩电、冰箱、空调提前预售,可谓牛气冲天。我们百货批发公司虽然没那么多知名的商品,但类似的紧俏商品也不少。如:当时热销的荆江牌热水瓶、保温饭盒,许多家庭结婚时,都以能有一对荆江牌热水瓶为骄傲。甚至有家庭不用来盛开水,只作为工艺品摆在家中显眼的地方,用以向来客炫酷。许多家庭用保温饭盒装防暑降温冰水、绿豆汤、冰棒带回家给家人饮用,成为时尚。八十时年代未,沙市热水瓶厂在全国率先生产出0.26L真空双层不绣钢保温杯,更是受到消费者的钟爱,一时风行全国名地,男女老少以手握荆江牌保温杯为荣,甚至在国家高层会议上也也它的“靓影”。
那个时候,单位效益非常好,职工也获得了优厚的福利待遇,各种绩效、补贴奖金拿到手软,当时有一种戏称叫“每周一歌”,到了周末单位都会发100元补贴奖,奖金名目五花八门,如:单位仓库进出货物的装卸,组织职工突击转运,职工付出了劳动给予的劳动津贴,单位组织职工加工组装暖水瓶给予的加工补贴。还有每月的绩效奖励、考核奖,记得各科室、柜组每月都组织部门考核评定,大家相互打分,评出考核等级,因为奖金诱人,在评定过程中大家有时会争得脸红耳赤,会议不欢而散。在我的印象中,最高一次绩效奖发了800元,据说是工业品销售半年绩效奖。当时,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不足100元,而每月发放的奖金远远高出了工资好几倍,相对与工资而言,那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在上个世界80年代,职工的住房、医疗、教育都是公费。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房子、医疗、子女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对于80年代的企业职工,这个话题相对轻松一点。只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单位会统一分配房子。生病后去商业职工医院看病,几乎不用花钱。结婚有了孩子,单位内部有幼儿园;好的单位象武钢有自己的中学,武钢职业技术学校或者武钢干部管理学校后,毕业可以直接分配到武汉钢铁厂工作,职工孩子可以顶职,子承父业。在百货公司最鼎盛的时期,每年单位共青团都会组织青年职工外出旅游,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节假日工会会组织职工和家属到市区周边景区游玩,那个时候的工会才是工人真正的家。那个年代,能进入一个好的单位上班,就如同捧上了“金饭碗”,有了金饭碗,衣食无忧,生活丰足。
我在WH市百货批发公司工作了18年,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分配到属于自己的住房,遗憾的是直到自己下岗也没有随了自己的心愿。虽然在这18年内,单位前后四次分房,但僧多粥少,每次分房都失之交臂,与房子擦肩而过。80时年代单位分房条件五花八门,有按领导级别、学历高低、工作年限,贡献大小,还有的按家庭房屋面积,人口数量等进行综合评定。房子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情,于是在那个时候很多单位纷纷上演了争闹抢房子的群众悲喜剧。只能这样说,分到房的是幸运儿,没有分到房的自叹时运不佳,没有财运。70,80年代分到房的职工到了九十年代就有资格花几千元参加房改,通过低价购买,原来企业福利房,变更为产权房。进入2010年以后,城市化建设加速启动,如果你的房子遇到拆迁就能拿到百万的补偿款,而那些没有分到房子的职工,今天至少比分到房的同事少了一百万元的资产,这样的落差怎不叫人扼腕叹息。
曾几何时,百货批发公司带火了合作路这条街,春节开门拜年的鞭炮声“炸断”了整条街,路过的市民、周边的居民会手指着我们这栋楼说,这个单位太有钱了。南来北往的各路商家,在百货公司选购完了货品顺便在周边餐馆吃个饭,公司的业务招待每天都川流不息,周边餐饮门面因百货公司而兴旺,吃饭签字挂账,按月结账成为常态。
思绪回到了现实,我们因下岗买断与公司不欢而散,因公司资产遗留问题在此聚首,来到了阔别多年公司原址江岸巨合作路14号。WH市百货批发公司的结局令人唏嘘,曾经的商业一枝花,现如今,在新商业模式、新零售不断冲击之下,这位60岁的“老人”黯然退场。WH市百货批发公司是中国批发企业的缩影,事实上,从2000年至今,国内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传统百货批发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下默默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岁月匆匆,带走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又留下了多少无奈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