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控你的心理与情绪:化解创伤、抑郁、焦虑的心理急救指南
- 刘莉萍
- 3053字
- 2022-06-23 15:35:12
追溯与分析:抑郁是怎么来的?抑郁背后是什么?
抑郁症人群和非抑郁症人群最无法理解抑郁的表现是:我觉得自己/他/她没有经历什么重大的创伤,家人和朋友对我/他/她都挺好的,我/他/她怎么就抑郁了呢?
其实,抑郁症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不是重大事件导致的,是原生家庭以及成长经历传递给当事人的习惯性的压抑模式在成长过程中慢慢累积最后无法负荷而导致的。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大多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的事故,所以也基本不会有什么重大的创伤,小时候被父母打骂或者冷漠对待的事件虽然也算创伤,但非重大级别,并非能在短时间内颠覆我们“三观”的重大刺激。
然而,我们的问题,往往就是一些小事慢慢累积所造成的。
小冰今年12岁,因为重度抑郁症而求助。在深入原生家庭时,小冰一谈到父母就满脸痛苦状,而且讲话出现停顿,语速开始变慢,面部表情出现扭曲。他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和班上的女生一起回家,母亲看到了,以为他早恋,告诉了父亲,父亲不分青红皂白狠狠地将他打了一顿。还有一次,他和一群男生一起抽烟,结果被其他同学告诉了父亲,回家后也被父亲狠狠地扇了一个耳光。
小冰说,被父亲打的感觉很愤怒,同时又很恐惧,因为感觉自己弱小,无力反抗,因此又觉得悲哀和绝望。小冰觉得自己和父亲的关系似乎是通过“打”建立起来的,父亲平时很少关心他,父子之间很少交流。每次一见到父亲,小冰就感觉很压抑,这种压抑的感觉会带来恐慌,恐慌让小冰容易犯错误,而一旦犯错误,父亲就开始责罚和打骂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小冰认为,父亲会让自己很压抑,而母亲则是帮凶,不仅没办法保护自己,还会跟着一起伤害自己。有一段时间,小冰无法住在自己家里,后来去医院住了一段时间才缓解过来。
抑郁的核心是习惯性的压抑,无论父母如何对待我们,只要他们让我们压抑了自己,那我们就有抑郁的可能,这只是一个阈值的问题。
父母一次两次的打骂、指责、否定,不会让我们对自己产生怀疑和责怪自己,但是如果父母长期如此,那么我们就会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只要一有矛盾冲突就觉得自己是错的,一旦觉得自己是错的就想赶紧逃避,赶紧息事宁人,于是就有了“和事佬”“老好人”,就有了压抑,压抑久了就会抑郁。
有抑郁症患者说,父母对我很好,什么事情都替我解决了,我自己什么都不用愁,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抑郁了。“好”这个东西如果过度,也会造成一种压抑:父母都是为了你好,所以你不能拒绝,也不能提出自己的要求,于是你就会感到压抑。以后当你遇到对你很好的人,你也会像对待父母那样压抑自己,于是你的压抑模式就在无意识当中得以巩固和加强。
父母无论对我们是好还是坏,弱小的我们在父母面前总是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压抑,这是出于生存本能和自我保护的需要,当我们成长到一定阶段不再完全依赖父母时,我们就开始有力量释放和表达,这通常会通过反抗和叛逆表现出来。
所以叛逆很重要,一个从来就没有叛逆过的人,要么从来就没有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是麻木的,要么就一直以来都是压抑的、无力的。
叛逆的人是苦的,有些局内人这么认为,局外人也这么认为;有些则是局内人觉得其乐无穷,而局外人觉得苦;有些则是局内人觉得苦,局外人觉得有趣。
叛逆是个人的表现,其中的感受也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
压抑了多久,就准备叛逆多久。当你把压抑的情绪通过叛逆完全表达出来了,到那时,你自然就会开始寻求平衡,平和也就自然而然地到来。
在我六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长期的个案基本都是抑郁症,但我最近很少再单独去讲抑郁症,这是因为我觉得,抑郁症患者其实也是普通人,抑郁症的治疗需要从普通的琐碎小事着手,慢慢去突破。所以我谈钱,谈人际关系,谈沟通,谈性,等等,这些东西从表面上看似乎跟抑郁症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实质上正是这些东西贯穿和组成了抑郁症的全部。
牵一发而动全身,蝴蝶效应,十指连心,这些其实都在揭示一个方面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抑郁症以及其他神经症的形成也是如此。
前面说过,抑郁的核心是压抑,那接下来我们就需要继续深入分析:你压抑了什么?是什么导致了你的习惯性压抑模式?
首先,你压抑了什么?
从最近的压抑开始追溯,一直追溯到你开始有记忆的童年时期。
造成我们压抑的因素,通常源于社会和家庭,包括工作、学习、生活,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客户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家族关系、夫妻关系等,而这些关系,又广受社会意识的影响,如文化、规则、道德,身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难以避免地浸润其中,换句话说,环境在塑造我们,但环境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除了天生的基因遗传,我们还继承着文化遗传的部分。
先天的基因加后天的文化,塑造了今天的我们。
基因的遗传我们无法改变,后天的文化也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但是我们能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重新调整自己和文化的关系,让自己处于相对比较自由舒适的状态。
抑郁的压抑,最早是源于原生家庭父母的相处模式以及父母对待子女的模式,如果父母在亲密关系当中都处于比较压抑的状态,那子女就会从小习得这种压抑的模式,并且在潜意识中认为,这种模式就是正确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应该这样。而通常压抑的父母,在压抑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突然爆发,这种爆发会带给年幼的子女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又会带来压迫感。因为子女年纪小,还需要依赖父母维持基本的生存,出于保存自我的本能,他们无意识地就会选择压抑。所以,子女的压抑模式一部分是习得了父母的旧有模式,另一部分是因为自身的弱小而被迫压抑。后一部分的压抑是难以避免的,因为这是客观的弱小造成的。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过来的,所有的人类都是这样过来的。
可以改变的是父母的旧有模式,这里不是说要求父母改变,很多父母特别是上了年纪的父母是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需要改变的,所以趁早放弃这个希望。
我说可以改变的是,当你意识到父母的旧有模式是不对的,你就可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模式,不再遵循和继承父母的旧有模式。
比如父母认为,吵架是不好的,他们可能不会吵架,但是遇到矛盾冲突也不沟通,只是冷战,或者一方一味地忍让和妥协。当你的意识未觉醒时,你可能会认同这个模式,认为在关系当中,就需要有人忍让和妥协,如果你认同的是忍让和妥协那一方,那么你就认同了压抑模式,日后就很容易得抑郁症。当你意识觉醒,你开始意识到,吵架并非不好,可能也是一种沟通模式,在关系当中,你可能并非需要一味地忍让和妥协,你也可以表达你的需求,最后大家共同协调,获得一个彼此都可以接受的结果。那么,这个时候,改变就开始了。
刚刚我们说的父母在关系当中的处理模式,虽然说的是个体,但因为父母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所以其实也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社会文化比较崇尚“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等“和平”文化,所以对矛盾和冲突会比较排斥和抵触,这种集体的排斥和抵触会形成一种群体压力,让每个身在其中的人无意识地就屈从了。
因此,原生家庭以及父母的问题,背后也有一定社会文化的因素,我们也需要去审视社会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和平”是件好事情,但积极地进行表达和沟通,也是为了达到“和平”的目的。
所以,抑郁的疗愈也是一个重新审视自我,审视原生家庭,审视社会文化,以及审视自我和家庭社会关系的历程,当你疗愈了自我,你的“三观”可能也会重塑。
【心理训练】——压抑追溯
从最近的压抑事件开始回忆,一直追溯到童年时期,如果导致压抑的事件比较多,选择那些对你影响最深的事件。
最近的压抑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婚生子之后的压抑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入职场之后的压抑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时期的压抑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时期的压抑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