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要点】

1. 瘟邪疫毒感染为致病之因

根据流行性出血热“以肾脏损害为特点,具有传染性的出血性热病”这一特点,周仲瑛教授首次将此病命名为“疫斑热”,以表明其病的特异性。其病因是感受了温邪疫毒,有明显的流行性、季节性和地域性发病特点。
从我国各个不同地区的临床资料分析,瘟邪疫毒的性质有温热疫、伤寒疫、湿热疫三大类。其中,以温热疫毒为最多见,故其临床表现表现为温热病的传变过程;湿热疫毒为病多见于低洼潮湿、多雨地区,表现有湿热郁阻三焦的病理变化;伤寒疫毒为病多见于寒冷地区,表现有“伤寒”传变经过,故有人称为“伤寒型出血热”,亦有因其发病高峰在冬季,而称为“冬温时疫”者,但伏寒化温,从表入里,仍具热病特点,故有必要统寒温于一体。据此,且可认为同一疾病既可因地而异证,同时也表明病毒每可随地区气候环境而变异,以致毒力减弱、毒性特点不一。伤人致病后,复加个体性的差异,因而病理传变、病情轻重、证候表现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