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病证壮医诊疗规范
- 甘霖 钟鸣
- 5606字
- 2020-07-09 19:32:27
第三节 妊娠病 Yincinzbing
10.咪裆奔鹿(妊娠呕吐) Mizndangrueg
咪裆奔鹿(妊娠呕吐)是指妇女妊娠期间,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怀孕后血聚咪花肠(子宫)养胎,胎气充盛,影响谷道气机调和,胃气上冲所致。若仅见恶心吐涎,择食嗜酸者,称早孕反应,非本病范畴。
西医学的妊娠剧吐类似于咪裆奔鹿(妊娠呕吐),可参照本小节内容诊治。
10.1.1 呕吐厌食或食入即吐,一般发生于妊娠早期的3个月内。
10.1.2 兼症:早期全身症状不明显,呕吐日久,可伴体重减轻,皮肤黏膜干燥,精神萎靡等现象。
10.1.3 注意排除肝炎、胃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阑尾炎等病证引起的呕吐;严重呕吐,注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葡萄胎;注意尿酮体监测酸中毒。
10.2.1 阳证: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腥;胸满胁痛,心烦口苦,嗳气叹息,头胀而晕;舌红,苔微黄,脉急、有力。
10.2.2 阴证:妊娠早期,呕吐痰涎,口淡而腻,不思饮食,胸腹满闷;舌淡,苔白腻,脉大、有力。
10.2.3 虚证:妊娠初起,呕吐不食,或吐清水,头晕体倦,脘痞腹胀;舌淡,苔白,脉小、无力。
10.3.1 阳证:清热毒,调气机,止呕吐。
10.3.2 阴证:除湿毒,调气机,止呕吐。
10.3.3 虚证:壮谷道,调气机,止呕吐。
10.4.1 药物治疗。
10.4.1.1 阳证:黄芩 凤尾草 葫芦茶 灶心土 砂仁竹茹 生姜
用法:水煎服。
10.4.1.2 阴证:田基黄 玉米须 葫芦茶 灶心土 砂仁 竹茹 生姜
用法:水煎服。
10.4.1.3 虚证:黄花倒水莲 土人参 灵芝 葫芦茶 灶心土 砂仁 竹茹 生姜
用法:水煎服。
10.4.2 其他疗法。
10.4.2.1 艾灸疗法:取穴上脘、中脘、足三里、天突、内关、神门,以艾条温和灸为主,每日1次,每次10分钟。
10.4.2.2 敷贴疗法:鲜生姜适量,切厚片,敷神阙穴(肚脐)和内关穴。
10.4.2.3 药膳疗法:鲜紫苏叶、粳米、生姜各适量,共煮粥食用。
10.4.2.4 药物竹罐疗法:取穴大椎、肝俞、脾俞、胃俞、合谷、足三里、内关,每日或膈日1次,5次为1疗程。
10.4.2.5 药线点灸疗法:取穴合谷、足三里、上脘、中脘、期门等,每日施灸1次。
10.4.2.6 西医治疗:妊娠呕吐,检查尿酮体阳性者,是酸中毒的指征,宜输液,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10.5.1 治愈:呕吐停止,诸症消失,停药后无反复,尿酮体检查连续3次阴性。
10.5.2 好转: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或呕吐诸症消失,但停药后又见反复。
10.5.3 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好转。
11.胎漏、胎动不安 Dailaeuh、Daidoengh Mboujonj
影响胎儿是否稳固的因素在于母体与胎儿两方面。若孕妇素体虚弱,胎气不足,导致咪花肠(子宫)不能固摄胎儿而发生异常变化。若在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者,称“胎漏”;若妊娠期间仅有腰酸,腹部胀坠作痛,或伴有少量出血者,称“胎动不安”。
根据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表现,西医学的先兆流产、前置胎盘等病证发生阴道出血时,可参照本小节内容诊治。
11.1.1 妊娠后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痛、肚痛,小腹坠胀者,则为胎漏;若妊娠期间仅有腰酸,腹部胀坠作痛,或伴有少量出血者,则为胎动不安。
11.1.2 可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四肢倦乏,气短懒言,面色虚白,心烦少眠等。
11.1.3 妊娠试验呈阳性反应,B超探查胎动、胎心搏动正常,并与停经月份相符。
11.2.1 阳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腹痛下坠,心烦不安,手心灼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而干,脉大、急、有力。
11.2.2 阴证:多有腹部外伤史,腰腹胀坠作痛,阴道漏红,色紫红,或有小血块;舌淡红,脉小、无力。
11.2.3 虚证:素体虚弱,妊娠期阴道漏红,量少,色淡质薄;腰酸腹坠,神疲肢软,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下、小、无力。
11.3.1 阳证:清热毒,安胎气。
11.3.2 阴证:化瘀血,安胎气。
11.3.3 虚证:补咪花肠,安胎气。
11.4.1 药物治疗。
11.4.1.1 阳证:侧柏叶 功劳木 生地 桑寄生 旱莲草 艾叶炭
用法:水煎服。
11.4.1.2 阴证:三七 鸡血藤 艾叶 桑寄生 旱莲草艾叶炭
用法:水煎服。
11.4.1.3 虚证:桃金娘果 黄花倒水莲 黄精 杜仲 桑寄生 旱莲草 艾叶炭
用法:水煎服。
11.4.2 其他疗法。
11.4.2.1 敷贴疗法:益母草、艾叶各适量,捣烂外敷脐部。用于胎漏、胎动不安属阴证者。
11.4.2.2 药膳疗法:芭蕉根、公鸡各适量,鸡宰杀后,去毛、内脏及头脚,共炖汤,饮汤吃肉。用于胎漏、胎动不安属虚证者。
11.4.2.3 药线点灸疗法:取穴关元、子宫、三阴交、梁丘、血海等,每日施灸1次,10日为1疗程。
11.5.1 治愈:阴道下勒(出血)症状消失,胎安,观察2周,各项检查证实正常妊娠。
11.5.2 好转:阴道下勒(出血)减少,各项检查为正常妊娠。
11.5.3 无效:出血不止,甚至堕胎流产,或胎死腹中。
12.咪裆腊胴尹(妊娠腹痛) Mizndang Dungxin
咪裆腊胴尹(妊娠腹痛)也称胞阻,是妊娠期间,由于机体感受毒邪,或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影响气机运行,胎气不安,遂发生以小腹疼痛为主的病证。
西医学认为,妊娠腹痛为先兆流产的症状之一,可参照本小节内容诊治。
12.1.1 主症:妊娠期出现小腹部疼痛,腹痛绵绵,或冷痛不适,或痛连及胁肋。
12.1.2 本病以妊娠后发生小腹疼痛为主,其诊断要点为痛时腹软而不拒按,应与宫外孕、胎动不安、堕胎、小产等病引起的腹痛相鉴别。
12.1.3 内科、外科病之腹痛证候也可能发生在妊娠期,应根据各病的临床特征及有关检查予以鉴别和排除。
12.2.1 阴证:妊娠期间,腹部冷痛暴作,呕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暖,口不渴;苔白,脉小、冷、有力。
12.2.2 虚证:素体虚弱,妊娠期间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舌质淡,脉下、小、无力。
12.3.1 阴证:祛寒毒,止痛安胎。
12.3.2 虚证:补气血,止痛安胎。
12.4.1 药物治疗。
12.4.1.1 阴证:干姜 高良姜 桂枝 艾叶 杜仲
用法:水煎服。
12.4.1.2 虚证:当归 黄花倒水莲 土人参 茯苓 艾叶 杜仲
用法:水煎服。
12.4.2 其他疗法。
12.4.2.1 药膳疗法:鸡血藤、羊耳菊、五加皮、当归、黄花倒水莲、猪脚各适量,共炖熟烂,饮汤吃肉。
12.4.2.2 药线点灸疗法:取穴中脘、气海、足三里,每日施灸1次,至愈为止。
12.4.2.3 火攻疗法:牛耳风、大钻等药任选1种,切成15~20厘米段,晒干后用生姜、大葱、两面针、黄柏、防己加入白酒浸泡7天,晒干备用;取穴足三里、下脘、关元、中极、肾俞等穴,取炮制好的药枝一端放在酒精灯上燃烧,明火熄灭后,把燃着暗火的药枝包裹于两层牛皮纸内,在穴位上施灸,每天施灸l~2次,10日为1疗程。
12.5.1 治愈:小腹疼痛症状消失,各项检查为正常妊娠。
12.5.2 好转:小腹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检查为正常妊娠。
12.5.3 无效:症状未见改善。
13.滑胎(习惯性流产) Daihraeuz
滑胎(习惯性流产)也称数堕胎,是指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滑胎(习惯性流产)的原因主要是素体虚弱,咪花肠(子宫)发育不全或多次生育,损耗精气,咪花肠(子宫)功能障碍,难以承受孕育胎儿的重任。
13.1.1 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多发生在同一个妊娠月份及其前后。
13.1.2 可伴腰酸乏力,头晕耳鸣,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食少便溏,面色萎黄,心悸怔忡等。
13.1.3 堕胎时,先有阴道少量流血,或腰腹胀痛,继而阴道流血增多,腰腹痛坠加剧,待胎块完全排出后阴道流血减少至停止,腹痛消失。
13.1.4 屡孕屡堕,男方检查正常。染色体检查,排除遗传因素所致。
13.1.5 做染色体检查、父母双方血型等检查,以排除遗传因素;妇科检查、B超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形态,有无畸形、肿瘤以及宫颈内口情况。
13.2.1 阳证:滑胎,伴两颧潮红,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烦躁不宁,或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小、急。
13.2.2 虚证:滑胎,伴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神疲肢倦,气短懒言,纳少便溏,夜尿频多,眼眶黯黑;舌质淡,苔薄,脉下、小、无力。
13.3.1 阳证:清热毒,补阴液,安胎气。
13.3.2 虚证:补气血,固咪花肠,安胎气。
治疗宜在滑胎后开始,并采取避孕措施。调理半年以上方可受孕。孕后宜继续调理至正常分娩。
13.4.1 药物治疗。
13.4.1.1 阳证:功劳木 黄芩 旱莲草 生地 麦冬 黄花倒水莲 灵芝 黄精 杜仲 土人参
用法:水煎服。
13.4.1.2 虚证:狗脊 首乌 龙眼肉 紫河车 蛤蚧 黄花倒水莲 灵芝 黄精 杜仲 土人参
用法:水煎服。
13.4.2 其他疗法。
13.4.2.1 药膳疗法:鲜枸杞根、老母鸡各适量,体虚,酌加人参、黄芪、当归,文火炖3小时,饮汤吃鸡肉;此外,日常用艾叶煮鸡蛋常服,有一定的预防滑胎的作用。
13.4.2.2 药线点灸疗法:取穴关元、子宫、三阴交、梁丘、血海等,每日施灸1次,30日为1疗程。
13.5.1 治愈:滑胎现象未见发生,顺利孕产。
13.5.2 好转:阴道出血减而未止,胎儿存活。
13.5.3 无效:症状未见改善,流产。
14.咪裆奔浮(妊娠浮肿) Mizndang Foegfouz
咪裆奔浮(妊娠浮肿)是指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严重肿胀现象的病证。其病因主要是遭遇风毒、热毒侵犯,邪毒停滞水道,水道气机不畅,水道不通,水液溢于肌肤,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成。此外,身体虚弱,加之妊娠后劳累太过,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水道运行无力,水液不得外泄而溢于肌肤,也能导致咪裆奔浮(妊娠浮肿)。
西医学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早期表现类似于咪裆奔浮(妊娠浮肿),可参照本小节内容诊治。
14.1.1 妊娠20周后出现浮肿。
14.1.2 水肿多由脚踝部开始,渐延至小腿、大腿、外阴部、腹部,甚至发展到全身;或外表浮肿不明显,但体重增加明显,每周超过0.5千克时,则有水肿存在,此谓隐性水肿。
14.1.3 妊娠晚期,仅见脚部的浮肿,无其他不适者,不作病论。
14.1.4 咪裆奔浮(妊娠浮肿)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体征之一,严重者常伴蛋白尿、高血压。应经常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并测量血压、检查眼底等。
14.1.5 注意和羊水过多、葡萄胎、畸形胎儿、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妊娠合并心脏病等病相鉴别。
14.2.1 阴证:妊娠数月,面目四肢浮肿或遍及全身,肤色淡黄,皮薄而光亮,胸闷气短,懒于言语,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质淡胖,脉上、小、有力。
14.2.2 虚证:孕后数月或晚期,面目浮肿,下肢尤甚,按之没指,心悸气短,肢冷畏寒,小便短少;舌质淡嫩或边尖有齿痕,苔白润,脉下、小、无力。
14.3.1 阴证:除湿毒,利水道,消浮肿。
14.3.2 虚证:补气血,利水道,消浮肿。
14.4.1 药物治疗。
14.4.1.1 阴证:白茅根 田基黄 凤尾草 玉米须 茯苓 泽泻 大腹皮 陈皮
用法:水煎服。
14.4.1.2 虚证:黄花倒水莲 土人参 鸡血藤 黄精 玉米须 茯苓 泽泻 大腹皮 陈皮
用法:水煎服。
14.4.2 其他疗法。
14.4.2.1 药线点灸疗法:取穴肾俞、膀胱俞、三阴交、足三里、手三里、曲池等,每日施灸1次。
14.4.2.2 药物熏洗疗法:黄皮叶、鱼腥草各适量,煎水洗澡,每日2次。
14.5.1 治愈:浮肿消退,蛋白尿消失,其他症状消失。
14.5.2 好转:浮肿明显消退,蛋白尿弱阳性,其他症状明显改善。
14.5.3 无效:治疗后浮肿、蛋白尿未见改善,其他症状未见改变或略有改善。
15.咪裆兰奔(妊娠眩晕) Mizndang Ranzbaenq
咪裆兰奔(妊娠眩晕)是指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头晕眼花,或伴面浮肢肿,甚者昏眩欲厥等表现的病证。其多发生在咪裆奔浮(妊娠浮肿)之后,是一种危重的妊娠并发病证。
西医学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中后期表现类似于咪裆兰奔(妊娠眩晕),可参照本小节内容诊治。
15.1.1 头晕眼花,头胀而痛,视物昏花,或一过性失明,甚或猝然昏倒。严重者,可出现血压升高、抽搐、昏迷等危象。
15.1.2 可伴耳鸣,心中烦闷,夜寐多梦,面颊潮红,口燥咽干,手足心热,两胁胀满,呕逆欲吐,时吐痰涎,面浮肢肿,倦怠嗜睡等。
15.1.3 咪裆兰奔(妊娠眩晕)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体征之一,严重者常伴蛋白尿、高血压。应经常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并测量血压、查眼底等。
15.1.4 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
15.2.1 阳证:妊娠后期,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失眠多梦,或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大、热、有力。
15.2.2 虚证:妊娠后期,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视力减退,心烦口干,耳鸣,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小、无力。
15.3.1 阳证:清热毒,调巧坞,定眩晕。
15.3.2 阴证:补气血,调巧坞,定眩晕。
15.4.1 药物治疗。
15.4.1.1 阳证:珍珠母 生牡蛎 功劳木 鳖甲 钩藤天麻 地龙 鸡血藤
用法:水煎服。
15.4.1.2 虚证:黄花倒水莲 白术 茯苓 杜仲 鳖甲钩藤 天麻 地龙 鸡血藤
用法:水煎服。
15.4.2 其他疗法。
15.4.2.1 药膳疗法:白菊花、钩藤、山楂、决明子、绿茶、冰糖各适量,前四味药水煎,滤取药汁约500毫升,冲泡绿茶,调入冰糖即可。
15.4.2.2 药线点灸疗法:取穴大椎、内关、曲池、百会、印堂、足三里、丰隆、阴陵泉等,每日施灸1次。
15.4.2.3 西医治疗:若血压持续升高不降,并出现头痛、抽搐等子痫危重表现,宜结合西医降压、止抽搐、镇静、解痉、利尿等抢救措施。
15.5.1 治愈:母体完全恢复健康,胎儿生后存活。
15.5.2 好转:症状消失,血压、尿蛋白及水肿减轻或消失,各项化验指标正常或趋近于正常,妊娠得以继续,胎儿无窘迫等危险征兆。
15.5.3 无效:症状及体征及化验指标均未见改善,胎儿死亡或提前剖宫产。
16.咪裆幽卡(妊娠小便不通) Mizndang Nyouhgaz
咪裆幽卡(妊娠小便不通)是指妊娠期间小便不通,或次数增多,但量少,排出不畅,小腹胀急疼痛为主证的病证。
西医学的妊娠合并尿潴留类似于咪裆幽卡(妊娠小便不通),可参照本小节内容诊治。
16.1.1 妊娠期间,小便频数,点滴量少,甚或闭而不通,小腹拘急疼痛,胀坠难忍,多见于妊娠晚期。
16.1.2 小便虽然困难,但无尿痛、尿急、发热等表现。
16.2.1 阴证:妊娠期间尿急频作点滴量少,甚或不通,小腹拘急,胀坠难忍,烦躁不安;舌淡红,苔白滑,脉慢、有力。
16.2.2 虚证:妊娠期间尿急频作点滴量少,甚或不通;面色淡白,神疲无力;舌淡,苔薄白,脉小、无力。
16.3.1 阴证:调气机,壮咪腰(肾),通水道。
16.3.2 虚证:补气血,壮咪腰(肾),通水道。
16.4.1 药物治疗。
16.4.1.1 阴证:香附 枳壳 路路通 半边莲 黄精 灵芝 白茅根 车前草 肉桂
用法:水煎服。
16.4.1.2 虚证:黄花倒水莲 土人参 黄精 灵芝 白茅根 车前草 肉桂
用法:水煎服。
16.4.2 其他疗法。
16.4.2.1 药膳疗法:灯心草、车前草、杜仲、桂枝、猪腰各适量,猪腰切开,去臊腺,切片;前四味药,水煎取液150毫升,冲入蜂蜜,倒入猪腰,再煮沸片刻即可,饮汤,吃肉。
16.4.2.2 药线点灸疗法:取穴气海、膀胱俞、阴陵泉、大椎、足三里等,每天1次。
16.5.1 治愈:小便自解,排出通畅,其他症状消失。
16.5.2 好转:小便自解,但排出欠畅,其他症状明显减轻。
16.5.3 无效:小便仍不通,症状改善不明显,须导尿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