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肛肠病 Ganghcangzbing

6.仲嘿奔尹(痔疮) Conghhaex Baenzin

仲嘿奔尹(痔疮)是由于人体脏腑本虚,外伤风湿邪毒,内蕴热毒,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导致筋脉交错成丛,突出于肛管的病证。临床表现为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赘皮,局部有异物感,受外力作用时会破溃而流血(便血)。

仲嘿奔尹(痔疮)相当于西医学的痔,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等。

6.1 诊断依据

6.1.1 痔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类型。

6.1.1.1 内痔是发生于齿线以上静脉曲张团块,临床表现主要为便血,较大的内痔还伴有脱垂。

6.1.1.2 外痔是发生于齿线以上静脉曲张团块或赘皮,临床表现主要为坠胀、疼痛和有异物感。

6.1.1.3 混合痔是发生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形成一体的静脉曲张团块,临床表现为兼有内痔、外痔双重症状。

6.1.2 一般无全身症状。久病失血过多者,可出现气血不足的表现,如面色不华,头晕眼花,腰腿无力,唇舌淡白,脉沉细无力等。

6.1.3 目诊:眼结膜5点位置脉络根部增粗、曲张、充血,色暗红,近虹膜端有带瘀点的脉络分枝。

6.1.4 肛门视诊: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湿疹,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并记录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以及痔黏膜有无糜烂和溃疡。

6.1.5 肛管直肠指诊:轻度内痔指检时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重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6.1.6 肛门直肠镜:肛门直肠镜检查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对有排便功能障碍或括约肌损伤的患者应行进一步检查。

6.2 证候分类

6.2.1 阳证:痔疮患者,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量较多,肛门瘙痒或灼热;舌红,苔黄,脉上、急、有力。

6.2.2 虚证:痔疮患者,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小、无力。

6.3 治疗原则

6.3.1 阳证:除湿毒,清热毒,通龙路。

6.3.2 虚证:除湿毒,补气血,通龙路。

6.4 治疗方法

6.4.1 药物治疗。

6.4.1.1 阳证:救必应 苦参 槐花 地榆 功劳木 古羊藤 大黄 田七 甘草

用法:水煎服。

6.4.1.2 虚证:救必应 苦参 槐花 地榆 黄花倒水莲土人参 白及 五味子

用法:水煎服。

6.4.2 其他疗法。

6.4.2.1 敷贴疗法:番桃树叶适量,水煎浓缩,熬成胶状,外涂患处,每日1次。

6.4.2.2 药线点灸疗法:取穴长强、次髎、会阴、承山等,每日施灸1次,10日为1疗程。

6.4.2.3 手术疗法:药物及手法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手术切除法。

6.5 疗效标准

6.5.1 治愈:痔核消散或明显萎缩,其他症状及体征消失。

6.5.2 好转:痔核基本消散或缩小,其他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6.5.3 无效: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

7.仲嘿杰(肛裂) Conghhaexceg

仲嘿杰(肛裂)是外感六淫,化热生毒,热毒下注肠道,灼伤阴液,肠燥便秘;或情志太过,人体气血逆乱,脏腑失调,升降失常,大肠积滞,肺失肃降,气机阻塞等,造成粪便干硬,通过肛管时,使肛管皮肤损伤而发生裂口。多发生在肛门后侧。主要症状为大便疼痛,便后尚有持续疼痛,可达数小时之久,并有少量出血。

7.1 诊断依据

7.1.1 肛门疼痛与出血。先是排便时有突发刀割样疼痛(粪便划破肛管皮肤),然后短暂缓解,继而出现长时间肛痛(肛门括约肌受刺激后持续痉挛)。患者因怕痛畏惧排便,出现“怕痛—忍便—便干—更痛”的恶性循环现象。肛裂引起的出血可多可少,一般不至于导致出血性贫血。

7.1.2 肛门检查:肛管皮肤裂开。

7.1.3 目诊:眼结膜5点位置脉络根部增粗、曲张、充血,脉络不连续,中断或变狭窄,色鲜红。

7.2 证候分类

7.2.1 阳证:大便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尿黄,肛门裂口色红;舌红,苔黄,脉急。

7.2.2 阴证: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舌紫暗,脉小。

7.3 治疗原则

7.3.1 阳证:清热毒,养阴津,通谷道。

7.3.2 阴证:调龙路,养阴津,通谷道。

7.4 治疗方法

7.4.1 药物治疗。

7.4.1.1 阳证:旱莲草 番泻叶 生地 黄芩 防风 地榆 两面针

用法:水煎服。

7.4.1.2 阴证:旱莲草 番泻叶 生地 黄芩 桃仁 红花 鸡血藤 延胡索

用法:水煎服。

7.4.2 其他疗法。

7.4.2.1 熏洗疗法:鲜水菖蒲、乳香、没药、冰片、樟脑各适量,共捣烂,一起放入干净痰盂内,冲入适量开水溶化,趁热坐于盂上熏患处,待微温时将药汁倒入盆内坐浴10分钟,每日2次。

7.4.2.2 敷贴疗法:芒硝、苦参各适量,共研末,睡前敷于患处,纱布包扎,次晨取下。

7.4.2.3 手术疗法:对慢性反复发作的肛裂宜行手法或中医的手术治疗;手法治疗即扩肛,可促使陈旧性肛裂痊愈;手术有结扎、挂线、侧切等,视病情灵活运用。

7.5 疗效标准

7.5.1 治愈:症状消失,肛门裂口完全愈合。

7.5.2 好转:症状明显改善,肛门裂口缩小。

7.5.3 无效: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

8.尊寸(脱肛) Conghhae Conh

尊寸(脱肛)多由于久泻久痢,妇女产育过多,咳嗽久延,以及长期便秘用力排便等,导致气血亏弱,肛肠收摄无力而发。此外,恣食辛辣醇酒,积湿酿热,湿热下滞于肛肠,也可导致大肠脱出肠外。本病多见于小儿、老人或久病体弱的患者。

根据尊寸(脱肛)的临床表现,西医学的直肠脱垂与之类似,可参照本小节内容诊治。

8.1 诊断依据

8.1.1 根据肛门有脱出物的病史,视诊看脱出物即可诊断。脱肛可分为以下三度。

8.1.1.1 Ⅰ度脱垂:为直肠黏膜脱出,脱出物呈淡红色,长度小于4厘米,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为不完全性脱垂。

8.1.1.2 Ⅱ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4~8厘米,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形有层次的黏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括约肌功能可下降,便后需用手法回复,为完全性脱垂。

8.1.1.3 Ⅲ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度大于8厘米,呈圆柱形,表面有较浅的环状皱襞,触之粗厚,肛门松弛无力,分泌物增长,坠胀和疼痛,伴有排便紊乱,为重度脱垂。

8.1.2 轻症尊寸(脱肛)患者可无全身症状,久病和重症尊寸(脱肛)患者,可有面色萎黄,纳食不香,肢体无力,舌淡,脉无力等。

8.1.3 目诊:眼结膜5点位置有Y形或U形脉络分布,根部曲张。

8.2 证候分类

8.2.1 阳证:肛内肿物脱出,色紫暗或深红,甚则表面部分溃破,糜烂,肛门坠痛,肛内指检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脉急、有力。

8.2.2 虚证: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不一,色淡红,伴有肛门坠胀,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则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小、无力。

8.3 治疗原则

8.3.1 阳证:清热毒,升提谷道。

8.3.2 虚证:补气血,升提谷道。

8.4 治疗方法

8.4.1 药物治疗。

8.4.1.1 阳证:功劳木 大黄 苦参 板蓝根 槐花 两面针 升麻 枳实

用法:水煎服。

8.4.1.2 虚证:土人参 鸡血藤 黄花倒水莲 柏子仁 升麻 枳实

用法:水煎服。

8.4.2 其他疗法。

8.4.2.1 敷贴疗法:蜗牛、诃子各适量,共研末,用生猪油调匀涂患处,然后垫软布用手托回。

8.4.2.2 药线点灸疗法:取穴百会、长强、足三里、大肠俞、肾俞、胃俞,每日施灸1次。

8.4.2.3 手法复位:对于不能自动回复的脱肛,宜及时手法复位,以防出血、水肿、坏死、嵌顿的发生。

8.4.2.4 手术治疗:病情严重者,或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8.5 疗效标准

8.5.1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

8.5.2 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

8.5.3 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未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