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市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引擎

目前,全球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世界经济总量中约有70%来自城市,城市是全球经济活动的枢纽和主体。美国Brookings学会2014年发布的《全球都市观察》报告显示,全球300个最大城市经济体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占到全球的20%和50%左右。史育龙:《发挥城市重要节点功能,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光明网,http://theory.gmw.cn/2016-09/13/content_21962365_2.html, 2016年9月13日。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经济资源和要素往往是向地理位置优越的沿海城市、沿路地区和中心城市聚集。正因如此,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充分发挥城市在吸引人口、产业、投资、信息、服务等各种经济要素方面的集聚效应和为各类经济活动提供支撑平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区域发展战略构想取得实质性成功的关键所在。史育龙:《发挥城市重要节点功能,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光明网,http://theory.gmw.cn/2016-09/13/content_21962365_2.html,2016年9月13日。

“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条条连接亚欧经济圈的经济大通道,而这些经济大通道是由沿线的各个城市节点相互连接而成,“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如何,最终要靠这些城市作为支撑,并充分发挥其“以点带面”和“从线到片”的辐射带动作用。“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也明确提出,要“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参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商务部官方网站: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xxfb/201503/20150300926644.shtml, 2015年3月30日。。显然,城市将是“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并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丝路沿线中部分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特质的城市或区域,如具有显著区位优势的城市、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传承的城市、具有雄厚产业基础的城市、具有广泛贸易联系和海外市场开拓能力的城市、具有体制机制优势的城市等,将成为整个“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具体而言,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城市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整个“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如高速公路、机场、铁路和港口设施等。把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加以推广是中国经济社会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规模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刺激增长、创造就业、推动城市之间的资金流动。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城市化发展提供重要动力,而城市无疑将成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投资建设的桥头堡区域,尤其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及城市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方面,中心城市将成为关键性的节点,引领整个“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二、城市是“一带一路”资本与要素流动的核心枢纽

没有流动就没有经济。经济的流动,就是要素的流动。要素的流量,即是经济的流量。现代人类发展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以要素流动为内容,将人类利益、文化和资源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依存、互为资源、利益共享的格局。杨牧:《“一带一路”是促进全球经济要素流动的发展战略》,人民网-国际频道,2015年4月12日。“一带一路”的基本内容是实现沿线地区国与国、区域与区域、经济体与经济体等之间的互联互通。国际间的互联互通交往,可以实现人类命运、人类利益和人类秩序的融合、统一、同一。“一带一路”反映出的是人类现代实践活动中的交往追求,“一带一路”是促进全球经济要素流动的发展战略。孙希有:《流量经济新论——基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论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在“一带一路”带来的经济要素流动过程中,城市将成为要素流动的集聚、扩散和配置的中心,尤其是那些城市发展能级较高的中心城市,构成了“一带一路”物流、人流、现代信息流、商品流、商人流、人力资源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的集散中枢和配置中心。通过“一带一路”输出的流量经济全要素,将使城市区域或城市群成为国际性的资金、商品、物资、人员、技术等流量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的区域,而其中的核心城市将成为国际性或区域性的金融、贸易、航运、就业、生产等核心流动区之一。新浪读书:《〈流量经济新论〉基于“一带一路”提出新理论》,新浪网,http://book.sina.com.cn/news/b/2015-04-13/1651735109.shtml。

三、城市是“一带一路”产能合作项目的重要落脚点

“一带一路”建设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民间层面等多个维度有序展开,但所有这些建设与合作最终都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城市或区域,并围绕其中的若干核心城市和关键节点地区展开投资贸易与金融合作。这是因为,城市是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枢纽和节点,也是资源要素的集聚中心和配置平台。“一带一路”的投资与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主要集中在城市。

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产能合作可由两个渠道进行:既可以通过产品输出方式进行产能位移,也可以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产能位移。周民良:《“一带一路”跨国产能合作既要注重又要慎重》,《中国发展观察》2015年第12期。目前,“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形式日益多样,比如,在基础设施领域电力产业参与方式从最初的设备供货到目前的EP(设计—采购)、EPC(设计—采购—建设)、IPP(独立电站)、BOT(建设—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运营)、PPP(公私合营)、并购、融资租赁等。郭朝先、邓雪莹、皮思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第4期。特别是,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有效平台,目前已逐渐成为促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正在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75个,其中53个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一半以上是与产能合作密切相关的加工制造类园区。从这些跨境经贸合作区或产业园区的区位分布来看,其主要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的城市,特别是其中综合环境相对优越的中心城市。由此可见,城市是“一带一路”产能合作项目的重要落地空间,在“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四、城市是“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成廊结网的“联结者”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将带动沿线区域重要节点的发展壮大,最终还需要以点带面,成廊结网,从而实现“一带一路”沿线板块的整体崛起。“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特别是其中的高等级城市或节点区域,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的构架和经济发展走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从经济发展走廊来看,沿线城市节点将着力推动三种廊道建设。其一,海上发展走廊。主要为战略通道新建港口节点与园区、高铁的互动形成的线状连接节点网络,主要对接南亚、东南亚、西亚国家的发展战略及城市化需求。其二,大陆桥发展走廊。主要为中亚、西亚等国家口岸的重要发展节点形成的节点网络,以铁路、公路与港口的陆海联运线路为连接轴线。其三,新兴领域合作走廊。主要为依托航空、网络、信息等非传统连接或虚拟空间通道而建构的战略新枢纽网络。苏宁:《“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发展节点的功能认知与发展策略》,《当代世界》2017年第8期。从城市间互动角度看,“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合作走廊的城市网络需要各种等级的城市发展节点通过自身成长担当起连接城市走廊的职能,补齐“一带一路”城市网络的链接薄弱环节,进而推动“一带一路”成廊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