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城市发展以及区域城市化水平提升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推动城镇化合作具有共同基础和内在需求。“一带一路”建设对推进沿线地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一带一路”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同时也是沿线地区城市化水平提升的过程。

一、提升沿线城市发展要素集聚水平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跨区域的合作框架,有利于区域之间的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一般而言,生产要素的流动往往是向高等级城市集聚。其原因在于,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医院、最好的文化设施、最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都在最高等级的城市。要素流动向高等级城市集中以后,将加快城市发展的步伐,要素配置的集聚度越来越高金辉、班娟娟:《“一带一路”重塑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经济参考报》2017年6月12日。。因此,“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将不断推进资本、人口、产业、企业、信息、服务等各类发展要素向城市进一步集聚,尤其是在各类中心城市的集聚,从而架构形成以城市发展为核心的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由此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例如,广西南宁作为“一带一路”的国内沿线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就明显受益于由此带来的各类发展要素的流动与集聚。《愿景与行动》提出广西要“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参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商务部官方网站:http://zhs.mofcom.gov.c/article/xxfb/201503/20150300926644.shtml, 2015年3月30日。实际上,近年来,广西一直发挥着面向东盟区域的区域性服务中心的职能,在此进程中,各类发展要素也不断表现出向广西的集聚,特别是资本、贸易和人口等经济发展核心要素的流动与集聚进一步加速。作为广西的省会和中心城市,南宁在面向东盟区域开展跨境贸易活动过程中,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和发展。南宁跨境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出口产品结构也向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转变。随着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南宁城市工业用地的规模化和集聚空间布局模式进一步得到强化,城市相应的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这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等方面,如南宁的金融业出现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一些区域性金融机构的集聚特征和发展趋势。目前,在南宁设立的外资银行包括新加坡星展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和香港汇丰银行等,在某种意义上来看,已经具有一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征。同时,南宁的城市人口、劳动力和就业等社会性要素的集聚程度也进一步提高,面向东盟区域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直接创造了对金融、贸易、物流和商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岗位的需求,并在区域要素自由流动的条件下推动了城市人口要素构成的变化和提升彭震伟:《“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城市规划应对》,《规划师》2016年第2期。

从国外沿线城市来看,“一带一路”为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城市发展,特别是城市发展要素的集聚和利用提供了重大机遇。有着“印度洋上的明珠”之誉的岛国斯里兰卡,古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2016年,中国首次成为斯里兰卡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国,双边贸易额达到45.6亿美元。同时,中国也是斯里兰卡最重要的投资国之一。李琰:《斯里兰卡驻华大使:“一带一路”带来难得发展机遇》,搜狐网,http://www.sohu.com/a/132695377_123753。斯里兰卡国内很多公路、铁路和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都是由中国企业投资和建设的。由中国支持建设的科伦坡港口城是斯里兰卡迄今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一期预计投资14亿美元,将带动二期综合开发投资130亿美元,可提供8.3万就业机会,建成后将成为南亚地区集金融、旅游、物流、IT等为一体的高端城市综合体,未来将建成16万人的新城黄海敏:《把握“一带一路”历史机遇 促进斯里兰卡经济发展》,新浪新闻,http://news.sina.com.cn/w/2017-07-07/doc-ifyhvyie0430472.shtml。。科伦坡的案例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将为沿线城市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发展要素的高度集聚,从而加快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专栏一 “一带一路”建设助推斯里兰卡科伦坡城市发展

科伦坡位于斯里兰卡岛西南岸,濒临印度洋,为印度洋的重要港口,世界著名的人工海港,是进入斯里兰卡的门户,素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作为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是该国的最大城市与商业中心,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斯里兰卡积极参与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中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港口建设为平台,并以此加强跨境贸易,吸引投资,打造港口经济。科伦坡是中斯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中国在斯里兰卡的两个重要项目——科伦坡港口城和科伦坡南港,有望成为“一路”上的标杆项目。

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位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南港以南近岸海域,与科伦坡现有的中央商务区相连,规划范围北至科伦坡南港防波堤,南至Galle FaceGreen,东至现有海岸线。项目由斯里兰卡大都市和西部发展部协调海域使用权及负责项目区域外的配套设施建设;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项目投融资并进行填海造地形成269公顷陆域,并负责项目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土地销售及开发。

按照规划,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总投资约13.96亿美元,将通过世界级的城市综合开发,推动科伦坡成为一个国际化都市,把科伦坡从游客集散地打造成目的地,充分展示斯里兰卡经济发展成果,成为世界及南亚新兴旅游热点区和节庆欢聚的地标,增加斯里兰卡游客数量,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打造全新的斯里兰卡形象。随着对众多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加,港口城项目不仅给斯里兰卡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将吸引国际高端专业人才,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升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

科伦坡港口城建成后,将提供现代化的商务环境和拥有绝佳景观及配套设施的住宅,将吸引投资者建设全新的娱乐观光设施和最前沿的活动、文化中心,为斯里兰卡人民及游客创造丰富的休闲娱乐体验。

此外,还将为当地民众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据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测算,项目建成后将为斯里兰卡民众创造约83000个稳定的就业机会,这将为更多的民众提供可靠的生活保障,提升民众生活水平。

参考资料:财政部PPP中心:《“一带一路”PPP项目案例——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搜狐网,http://www.sohu.com/a/166045771_475942;唐鹏琪:《斯里兰卡新政府执政以来的经济改革框架》,《南亚研究季刊》2016年第4期。

二、增强沿线中心城市功能和能级

随着区域发展空间边界变得日益开放,发展要素更易于在区域之间自由流动,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愈发紧密,城市间合作亦日益增多。而且,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城市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全球经济的整合和重组也促进了城市与区域外部的要素资源流入和重新配置组合。

从全球来看,几乎所有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地区都是通过其核心城市及城市区域的集聚发展而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例如,为了应对新世纪以来人口急剧增长、基础设施需求、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等一系列问题的严峻挑战,美国政府开始制定一个未来美国国土发展框架,并在本世纪初编制出台了“美国2050”空间战略规划。该规划提出巨型都市区域(Mega-region)将作为未来全球经济竞争的新单元,并总共划定了11个美国国内的巨型都市区域,这些区域主要汇集了全国的全球性港口、机场、通信中心、金融和市场营销中心。它们是美国与全球经济联系的门户地区,并将成为未来至205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地区。彭震伟:《“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城市规划应对》,《规划师》2016年第2期。

“一带一路”沿线发展要素的集聚空间和区域指向主要分为两个不同维度:其一,向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沿线区域和城市集聚,尤其是其中的一些主要中心城市;其二,则是按照区域内部各地之间的比较优势,向优势更显著的城市或区域集聚并形成集聚中心,并由此构筑形成联系紧密、分工有序的城市群体。“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不仅将加快提升沿线城市和区域的发展能级,同时将推动区域内城市体系的完善,区域内部各城市功能定位愈加明确,城市之间合作不断加强。特别是一些中心城市的功能将发生质的变化和量的提高。例如,“一带一路”建设使得我国重庆、贵州等一些城市的发展能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将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市场体系联动、要素自由有序流动等机制,推动沿线城市之间建立起有机互动联系,在带动城市功能完善提升的同时,构建形成丝路沿线城市网络,一些功能地位突出的城市将在丝路城市网络体系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带一路”中的核心支点或重要节点。

三、推动沿线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完善

“一带一路”以“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作为核心内容与合作重点,这无疑为沿线相关城市发展带来了极为宝贵的新机遇。“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国际合作大平台,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加自由的相互投资及产业合作,这些投资与合作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互利共赢,将有助于优化沿线区域和国家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利益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此过程中,中国注重吸纳和集聚全球资本、技术等重要要素,以此为基础,中国生产能力和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发展实力大幅提升。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并开始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劳动力、自然与生态资源的刚性约束促使中国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由此,中国需要进一步调整自身的产业规模和产业布局。同时,中国的新兴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也正随着整体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获得快速发展并日益壮大,同时已基本具备了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的条件和能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经济合作,为中国转移和消化部分过剩产能提供了机遇和平台。这使得中国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提升由此获得了更加充分的转换空间。与此同时,在与中国基于产业链的互补合作过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其相关城市和区域的产业结构、产业体系、产业能级及整体产业发展水平也将实现根本性的调整、转型和升级。

四、促进沿线城市区位条件变化和提升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愿景与行动》提出要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形成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使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及其互联互通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条件也将随之发生改变,由此将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区域。对于中国而言,目前在我国西部一些交通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水平仍较为落后的区域,以及丝路沿线一些交通区位和经济水平相对突出的城市、港口等,可能出现一批新的区域节点性城市,从而推动形成区域多节点中心城市的发展格局。

另外,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提升地区与外部区域的连接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的连通性,进一步促进城市腹地的拓展和延伸,形成并推动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区域内城市群体的网络化发展。“区域内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不断优化区域空间格局,有效连通沿海地区和内陆腹地,为沿海地区提供更广阔的经济腹地,有效发挥沿海地区的门户区位优势,将内陆腹地纳入到全球生产体系,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拓展内陆城市的国际化发展空间,构建形成范围更大、领域更宽泛的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彭震伟:《“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城市规划应对》,《规划师》2016年第2期。

近年来,我国一些内陆地区相继开通了便于国际贸易的铁路运输通道,在降低内陆地区国际贸易成本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中西部地区的区位特征,极大地拓展了内陆城市的发展机会。2011年中国重庆和世界上最大的内陆集装箱转运地——德国杜伊斯堡港之间开通了全长11000公里的国际铁路——渝新欧铁路,从中国重庆出发,经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杜伊斯堡,历时14—16天,比长江水运加海运时间节约30—40天,运行成本只有空运的1/6—1/5。王斌来、沈小根、许立群等:《“一带一路”,中欧合作新动能》,《人民日报》2015年1月15日。渝新欧铁路在有效满足重庆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IT产品对铁路国际经贸大通道需求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的地位,改变了重庆在世界物流中的地位。龙在宇、渝新欧:《重写“丝路传奇”》,《重庆日报》2011年10月17日。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斯里兰卡的科伦坡、马来西亚的皇京港、肯尼亚的内罗毕、印度的加尔各答、印度尼西亚的雅加答、巴基斯坦的瓜德尔港等城市或港口的区域条件和优势将获得明显改善,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地区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实现根本改变。

专栏二 借助“一带一路”,马来西亚皇京港打造马六甲海峡的最大港口

马来西亚皇京港位于马六甲海峡中段,位于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间的马六甲市,距离首都吉隆坡不到150公里。马六甲海峡占了世界海上贸易1/4的份额,世界1/4的运油船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一数量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皇京港所在的马六甲港古已有之,但马六甲海峡港口众多,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皇京港所在的马六甲港地位并不突出,新加坡港的吞吐量排在世界第三,而马六甲港则远远落后,即便在马来西亚国内,它也不及同为马六甲海峡沿岸港口的巴生港。随着国际航运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需要,在马六甲附近的皇京港建设一个能够满足大型货船需要的深水码头,显得日益迫切。

2015年,为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国世贸集团与马来西亚凯杰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合作投资建设马六甲皇京港。按照规划,皇京港项目由3个人造岛和1个自然岛屿组成,占地1366英亩,计划总投资800亿马币。第一岛将建造旅游、文化遗产及娱乐区;第二岛将建成物流中心、金融、商业、补给与高科技工业区;第三岛为综合深水码头及高科技海洋工业园;第四岛则为码头、临海工业园。皇京港建成后,将成为集旅游、文化、商业、海洋产业、住宅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预计每年将吸引世界各地游客3600万人次。皇京港项目已被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列为“国家发展计划”及“国家级工程项目”,是中马两国“一带一路”合作的一号项目,雄踞马六甲海峡咽喉核心要道,具有无可替代、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该港建成后将取代新加坡成为马六甲海峡的最大港口,这意味着马六甲海峡地区港口之间的竞争出现了此消彼长的新变化。同时,该项目已纳入我国“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清单,在此基础上,中马两国还将共建马来西亚国家海洋经济特区及免税港。

参考资料:赵宇:《皇京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分析》,《港口经济》2017年第7期;黑耀光、刘文萍:《打破马六甲困局,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安全保障的两个港口——瓜达尔港、皇京港》,《地理教学》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