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别让英语成为育儿路上的“吗啡”
- 别说你懂“英语启蒙”:一本书告诉你少儿英语学习的真相
- 王青
- 2982字
- 2015-11-19 10:46:16
中国现在初为父母的一代可以说是吃尽了多年学英语的苦,许多人便虔诚地寄希望于通过让自己的孩子早早地开始学习外语,加大所谓外语的“输入”,通过使用国外的英语教材和音像材料,甚至通过对学龄后国内正规体制内英语教学的全盘否定,来实现孩子能够学好外语的目标,希望下一代不但可以免受自己当初的外语学习之苦,还能借助外语成为有价值的国际化人才。现在中国孩子开始外语学习的年龄之早、比例之高,正在开创人类文明史的先河。
可是一味地早学、多学外语就可以简单地让孩子们免受外语学习之苦、并最终长大成材吗?过早的、过量的、不得法的外语学习,不但不可能打破人类第二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让孩子找到提前学会外语的捷径,而且还可能让外语学习变成育儿路上父母们提供给自己的“吗啡”。以希腊神话当中的梦境与睡眠之神命名的吗啡,具有梦境一般的镇痛效果,可是这个能让人上瘾的麻醉剂本身却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的疾病本身。看看周围从小学外语而现在已经长大的孩子们、看看各个年龄段去到英语国家留学而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另外补修英语的小留学生们,其实不难得出结论,孩子早早地学外语未必就能躲过长大要真正学成外语的苦,也根本不能学到母语水平,不必要地过早学习不过是“吗啡带来的梦幻”而已,并不能真正解决英语的问题。
小小的孩子如果学会了哪怕一点点的英语,都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满足感,要再针对小学入学考试内容的学习做一点“偷跑”,孩子的考试成绩会十分突出,于是父母们很容易得到孩子学得好、学得快之类的自我安慰。如果追随了某一种有一定独到之处的教学方法、使用了比较优秀的原版教材和音频视频,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就此能学好了,这也是父母的幻想而已。如果在外语早教过程中发现了学习的效果不甚理想,不少父母又会回到持之以恒的老调上,再配上个时髦的“加大输入”的新论调,反正在给孩子“输入”着就满足了,就感觉孩子在英语上总归不吃亏了,这其实是在无视或躲避学习效率不高的本质问题。许多父母自己还处于“吗啡成瘾状态”,追这个班那个班、买这个书那个书、下载这个材料那个材料的,恨不得让孩子学完美国的同龄母语教材又去学英国的,完全陶醉在孩子无穷无尽地学习、大人无穷无尽地烧钱、烧精力的循环里。
英语最难学,所以得花力气学,而孩子其余的成长就都很容易,这样一种想法尤其可怕。那些所谓孩子可以“自然”成长的方面,最先被忽略掉的学习内容就是孩子的母语,而母语偏偏正是孩子赖以表达自己、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建立世界观、甚至将来学习外语要仰仗的第一利器。不少人直接忽视了那些引进的国外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教材,是帮助英语国家孩子学母语、学知识用的!如果拿着这些国外教材,人为地去创造所谓的家庭双语环境,或是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犹如文化孤岛一样脱离社会大环境的所谓国际学校里去,使得孩子缺失了正常家庭和学校的语言氛围,特别是缺失了由父母、老师、同学和周围社会通过孩子母语潜移默化传递的价值观教育,不但会削弱对孩子人格心智全面成长的帮助力度,甚至可能会造成孩子在语言和社会价值取向方面的分裂和困惑。这样片面地强调英语学习,等于是拿英语这一项漫长而又见效缓慢的学习去耽搁孩子整个的成长教育过程,完全是就了孩子早学英语的“小”,失了孩子全面成长的“大”。
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关键规律,就是每个学习者的进步速度和最终达到的水平都不一样,而影响速度和水平的可变因素有很多,包括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学习动机、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教育背景、语言学习环境、教材和教学方法、母语和认知水平、学习的时长和强度,等等。因为这些因人而异的可变因素的存在,形成了在第二语言学习上众说纷纭的局面。许多具有成功实例的方法和经验,换到其他学习者身上就不见效果了,甚至是同样的方法在同一个学习者身上,不同的时间段效果也会不一样。在大量可变因素存在的情况下,研究和解释学习者成功或不成功的案例,进而得到一些人类语言习得规律性的结论,正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追求的目标。目前国内充斥的各种标新立异的方法,或是对传统外语教学简单的全面否定,都是站在了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高度,根本就没有有效地权衡过这些可变因素,一些方法的执行者甚至于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只是一味炫耀和夸大自己方法的神奇功效。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景象:有时一个新方法、新教材一出现,会立即得到近乎疯狂的追捧,可是过不多久,上当受骗的声音就会出来,各种攻击也会纷至沓来,弄到最后什么新方法、新教材都只能是昙花一现的命运。
作为一名专门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的专业人士,面对国内这些众说纷纭的外语学习说法和“方法”,我的第一反应是头痛,第二反应是心痛。这些说法和“方法”九成以上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基本上就是在“偏方”和“巫术”的范畴之内。跟“偏方”、“巫术”的表现一样,它们会抓住若干个成功的个例,或是引用片面枝节的科研结论来渲染自己“方法”的效果。我细读这些“方法”时,就得去不停地去剥除这些渲染,费力地看清它们提供的渲染性例证或研究真正在表达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头痛的过程。
偏偏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如果拿治病来做对比,就是慢性病甚至是健康保健,不像急性病,一旦用偏方去治疗,恶果马上就会体现出来。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就外语学习来说,这些“偏方”、“巫术”还有一个护身符,就是让孩子坚持。在拿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命题,比如现在在中国非常流行的诸如“语感”、“英语思维”、“输入输出”等等出来折腾了孩子一圈以后,如果效果不好,就会亮出这张护身符,把一切归结为要孩子坚持、努力、“加大输入”,贴着“先进”的标签把孩子逼回“死读书、读死书”的老路上。看着一些父母以极大的热情和极度的虔诚去追随那些几乎没有科学成分的“偏方”和“巫术”,让孩子在极低的效率中拼命学习英语,或是让孩子去承受“把外语学成第二母语”之类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而带来的压力,我是实在替这些无辜的孩子心痛。
在这本书里,我尽量依托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已有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为纲,串起了目前在中国流行的各种少儿英语教育方法、理念甚至传说,宏观地表述出了孩子第二语言的发展规律,在宏观规律的指导下剖析一些具体说法和做法的得失与偏误,分析早学外语的利与弊,讨论怎样才能实现更高效的外语学习。希望借此能够帮助父母们用一些第二语言习得的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能够自我疏导少儿英语不领先就会输在“起跑线”上的紧张情绪,同时能够明确意识到低效、无效、过度地外语学习是在浪费孩子们的生命成本。我们应该沿着孩子成长的轨迹看到人类语言发展的规律,顺应规律,放弃让孩子把英语“学”到接近母语水平的不现实目标,减少一些逆水行舟的外语学习。
在孩子学习英语这件事上,父母们需要真正的勇气。随时站在科学育儿的最前沿,用自己独立的判断来规划孩子的前景,尊重孩子自身语言和生理、心理上的成长过程和规律,发现走了弯路时及时调整,陪伴着孩子奔着百年树人的目标全面地稳步前进,这才是我们人类面对下一代教育问题时所具有的不可超越的勇气。父母站得更高,孩子才走得更远。在孩子漫长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他们明确长远目标,尽量少走弯路、岔路,去获得时间、精力和金钱等各方面最大的投入产出比,才是父母们在孩子人生启蒙、英语起步的过程中最应该体现出来的价值。
用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爸妈是孩子英语学习最大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