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京派文学代表作家作品合集:废名经典文藏(全集)
更新时间:2019-02-27 09:51:17 最新章节:第22章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下)
书籍简介
本套书包括《竹林的故事》;《杜甫论》;《桥(上下)》;《阿赖耶识论》;《莫须有先生传》;《古代的人民文艺:诗经讲稿》;《新诗讲义》;《美学讲义(上下)》、《杜甫的诗》;《鲁迅研究上中下》;《谈“阿Q正传”》;《跟青年谈鲁迅》;《新民歌讲稿》;《枣》;《桃园》和《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上中下)》共16册。《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废名的小说整体上远离现实和社会问题,几乎难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对于现实人生的哀愁或抗议。《竹林的故事》为废名的短篇小说集,包括《窗》《讲究的信封》《柚子》《少年阮仁的失踪》《病人》《浣衣母》《半年》《我的邻居》《初恋》《阿妹》《火神庙的和尚》《鹧鸪》《竹林的故事》《河上柳》《去乡》。废名的作品常与其禅学思想相关,不同时期的废名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也是因其禅学思想转变的影响。《杜甫论》是研究杜甫的为人,包括诗人一生的生活和思想。诗人杜甫是中国的极为伟大的人物,主要的原因是他接近人民,他的生活,表现在诗里的他的思想感情,都是与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的。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在当时那样用功,作为千古后的读者,我们完全可以感到他的一枝惊人的笔,读了他的诗真喜悦,而且能够推知他是怎样下功夫的。杜甫的价值和杜诗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从古及今,可以说是得到普遍的承认的,杜甫继承而且发挥了我国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废名的禅学思想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桃园》也是他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废名的小说整体上远离现实和社会问题,几乎难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对于现实人生的哀愁或抗议。到《桃园》的时候,废名写得很熟了,精心构建了一个“桃源世界”,但其实这个世界却蕴含着生活的大悲苦,颇为晦涩,是一本表面充满美与爱,实际上在讲善与恶、理想与现实激烈对抗之后的悲剧性结局,是一本让人能体会到痛苦的书,书中象征与隐喻随处可见,在废名的著作中很少见。
品牌: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
上架时间:2018-12-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明天远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废名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收录了《先秦诸子的文艺观》《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钟嵘》三部作品。《先秦诸子的文艺观》梳理了先秦儒、墨、道、法及其他学术流派的文艺观念。《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以中西比较的视野,从艺术构思、艺术形象、创作方法、艺术表现的辩证法、艺术风格等方面探讨了古人有关创作的思想理论体系。《钟嵘》从理论和创作相结合的角度,介绍了《诗品》的理论特色、批评方法及其诗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文学36.7万字
- 会员本书为“中国文艺长安论坛”论文集,此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陕西省委宣传部和西北大学主办,西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承办。书稿是由此次参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发言稿和约稿组成,围绕着四个方面展开:文化自信与世界眼光、现实主义与中国传统、中华美学与当代呈现、网络文艺与时代审美。发言者都是中国文联的领导、文学评论界的知名教授学者。文学42.9万字
- 会员本书中,《刘勰及其研究》研究了刘勰生平、思想和《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亦阐发了《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化传统之关系。《司空图及其诗论研究》从诗歌创作、诗学思想等多个方面研究了唐代著名诗人和诗论家司空图,并集中探讨了《二十四诗品》的真伪问题和相关学术争议。文学36.5万字
- 会员本文集在云南师范大学主办,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边疆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边疆治理与中国边疆学构筑高层论坛”所收文章基础上,通过对马大正先生边疆研究学术思想的讨论,梳理了近二十年来中国边疆学构筑的探索和实践,对加快构筑中国边疆学形成诸多共识,希望在马大正先生等老一辈学人引领下,通过中国边疆研究学界的持续努力,为构筑中国边疆学提供一定的学术支持。文学35万字
- 会员本书是论文集,这些论文涉及到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杭州等,既有文学的,也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建筑学等学科。从时间跨度上看,既有古代城市文学的研究,更多的是对现当代城市文学的研究。就研究方式来说,既是文学研究,也是文化研究,可以说是一种“以城市为方法”的文学/文化研究方式,打破了原来以文学文本为研究中心的文学研究范式。城市文学这一新的研究空间的打开,使原来以时间为维度的静态的文学研究,扩文学20.5万字
- 会员由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2017“汉学与当代中国”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通过2017“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2017“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和“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中外文学出版翻译研修班”等,搭建中外思想交流“朋友圈”。此次研讨会有来自26个国家的31位著名汉学家参加。本文集是对研讨会汉学家和中国学者专家发言整理后的文字成果。文集以中英文对照出版。文学30.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