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江湖KPI再升级

醉月楼的招幌在风里晃得欢快,陈砚蹲在柜台后扒拉算盘珠子,指尖沾着墨汁——这是他新发明的“会员积分卡“登记册,每笔银钱进出都要记两栏:一栏是现银,一栏是积分。

“砚哥儿,第三桌要添壶碧螺春!“小二阿福掀帘进来,手里端着空茶盏,“那位穿月白衫的客官说,他攒了三十积分,要换一碟糖藕。“

陈砚抬头,正看见穿月白衫的老秀才举着积分卡冲他笑——那卡是李清君找绣娘用湖绸裁的,边角绣着小团花,上面用朱砂笔写着“醉月楼贵宾“五个字。

这主意还是他拍着大腿想出来的:“现代超市都搞会员制,咱们古代人爱面子,弄精致点的卡片,客人揣在怀里比揣银子还得意!“

“换!“陈砚把算盘一推,抄起朱笔在登记册上画了个勾,“再给老丈加两颗蜜枣,就说李娘子特赠的。“

阿福应了一声跑出去,陈砚摸着下巴看账册——自半月前李清君听了他的“用户需求“论,在二楼设了雅座问卷后,醉月楼的生意像涨潮的秦淮河。

昨天清账时,李清君捏着算盘珠子笑:“上个月赚的银子够买半条街的米,这月......“她忽然顿住,眼尾的桃花痣跟着翘起来,“我想扩大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陈砚差点被自己的唾沫呛到——这词儿他在互联网公司开周会时听总监吼过八百遍,“李娘子,您这是要当金陵城酒楼界的甲方爸爸?“

李清君白他一眼,指尖敲了敲柜台:“上月问卷里,有二十三个客人说'要是常来能有点好处就更好了'。“她从袖中摸出叠纸,上面密密麻麻是她用小楷记的客人们的话,“我琢磨着,你说的那个'积分换礼'可行。“

陈砚当时就蹦起来了。

他翻出从前记职场笔记的旧纸,上面还留着“用户粘性““复购率“这些鬼画符,掰着手指头给李清君讲:“消费十文积一分,三十分换一碟小菜,五十分换壶好酒——客人为了攒积分,自然想着常来。“

“那积分卡得做得体面。“李清君托着下巴,“湖绸太软,换成洒金宣?

再让绣娘在边上绣朵醉月楼的标志,省得被人仿造。“

于是就有了如今满酒楼晃悠的洒金积分卡。

陈砚正盯着账册乐,忽听楼梯“咚咚“响,抬头正撞进张子昂的白眼。

“好个醉月楼!“张子昂甩着广袖跨进来,身后跟着三个同窗,“吃饭还要打卡考核,这是酒楼还是衙门?“他指着老秀才手里的积分卡,“你等看看,这哪是吃饭,分明是给陈砚当差!“

老秀才正咬着糖藕,被他说得直咳嗽:“张公子这话说的,老夫乐意来攒积分,总比去别的酒楼被克扣分量强。“

“就是就是。“隔壁桌的布商抹了把嘴,“上回在得月楼,我要壶龙井给我上碧螺春,找掌柜理论还被呛。

这儿倒好,填了问卷第二天,李娘子就亲自来赔不是,还送了碟桂花糕——就冲这,我乐意攒积分!“

张子昂的脸涨成猪肝色,正要发作,楼梯口传来轻笑。

柳如烟扶着栏杆下来,月白裙裾扫过楼梯,发间的海棠簪子闪着光:“张公子可知'以民为本'?“她转着手里的茶盏,“陈生这积分制,不就是让客人觉得被看重?

比之那些'之乎者也'的大道理,倒更像圣贤说的'近者悦,远者来'。“

“你......“张子昂被噎得说不出话,瞪了陈砚一眼,甩袖往外走。

他的同窗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个凑过去小声道:“张兄,那柳姑娘的阿爹在户部......“

话音未落,张子昂的脚步更急了。

陈砚憋着笑,刚要去给老秀才续茶,忽觉后颈一凉——这是他穿越半年来养成的直觉,每次要出乱子前,后颈的汗毛就会竖起来。

他转头望去,就见门口立着个黑衣刀客,腰间的刀鞘缠着暗红绸子,刀镡上沾着星点血渍。

“客官里边请!“阿福迎上去,“新到的碧螺春,不满意包换......“

刀客抬手推开阿福,靴底碾着青石板往柜台走。

陈砚的心跳到了嗓子眼——上回有江湖人来挑事,还是李清君用袖中藏的软剑制住的。

他余光瞥见二楼雅间的门帘动了动,知道李清君肯定在上面盯着,于是咬咬牙,从柜台底下摸出一叠纸。

“兄弟!“陈砚把纸拍在柜台上,“咱先别动手,您对咱们的服务满意吗?“

刀客顿住,瞪着眼睛看他手里的“醉月楼服务投诉单“——这是陈砚照着现代公司的客户反馈表画的,上面列着“茶品不佳““上菜太慢““小二态度差“三个选项,最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您的意见将帮助我们进步,投诉属实可获赠酒酿圆子一份“。

“投诉?“刀客的刀把捏得发白,“老子是来......“

“来吃饭的吧?“陈砚赔着笑,把笔塞过去,“您要是觉得茶太淡,咱换浓的;觉得菜太咸,咱重做。

要是实在不满意......“他压低声音,“赠的酒酿圆子是李娘子亲手做的,比外面的甜。“

刀客的喉结动了动。

二楼传来瓷器轻碰的脆响,李清君的声音从雅间飘下来:“阿砚,把我酿的桂花酒拿一坛,赠给这位客官。“

刀客的手松了松。

陈砚眼疾手快,把投诉单塞进他怀里:“您慢慢填,酒马上到!“

等刀客被阿福引到角落,李清君从二楼转下来,手里还攥着半柄软剑。

她望着那刀客的背影,嘴角抽了抽:“你这法子......“

“管用就行!“陈砚搓着手笑,“上次那挑事的被我用'差评影响KPI'劝走,这回用投诉单——江湖人也是人,总不能跟酒酿圆子过不去吧?“

李清君“噗“地笑出声,软剑“刷“地收进袖中:“你这张嘴啊,迟早能说退千军万马。“

“那我岂不是比将军还厉害?“陈砚摸着下巴装模作样,“等我再研究研究,给醉月楼整个'江湖VIP',以后走镖的、跑商的......“

“打住!“李清君戳了戳他的额头,目光忽然扫向门口——阿福举着张烫金请帖跑进来,“陈公子,学馆的孙先生差人送的!“

陈砚接过请帖,上面写着“三日后金陵诗会,主题《咏志》“。

他刚要拆开,李清君的指尖轻轻碰了碰请帖边缘:“上回你用'热红薯'策论惊了众人,这回......“

“这回?“陈砚望着她眼里的光,忽然觉得心里像揣了块刚出炉的糖蒸酥酪,“我打算写首'咏志'的诗,再加点'积分制'的道理——让那些老学究知道,咱的志,不在之乎者也,在让百姓都能喝上满意的茶。“

李清君笑了,转身去后厨看新到的碧螺春。

陈砚望着她的背影,又低头看请帖——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咏志“两个字上,像撒了把细碎的星子。

他摸出朱笔,在请帖背面画了个积分卡的小图案,忽然听见阿福在外面喊:“客官里边请,新到的碧螺春,不满意包换!“

风掀起账册一页,上面密密麻麻的积分记录沙沙作响,像在应和什么更热闹的声响——那是秦淮河上的画舫歌吹,是学馆里的琅琅书声,是这个时代正在苏醒的、鲜活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