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资本市场:注册制新机遇
- 杨成长 龚芳 袁宇泽 王婧文
- 1806字
- 2025-05-27 09:57:16
前言
资本市场无疑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工具,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利用好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帮助企业发债、促进企业兼并收购是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发行各种债券,地方政府在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能有效优化债务结构、化解存量风险。要利用好资本市场,就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制度、结构、功能和运行规则,由于资本要素天然具备开放、流动的属性,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最具有规范化、法治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属性的金融市场。学会尊重市场是用好市场的基本前提。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全面了解资本市场的制度、结构和功能,才能找准地方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结合点,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同时也要认识到利用资本市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需要付出相应的市场成本。
全面了解资本市场实行注册制改革的背景、意义,以及注册制改革给市场带来的巨大变化,是地方政府了解我国资本市场最新改革发展成就的重要路径。实行全面注册制是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最全面、最系统的制度性改革。资本市场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系统,主要由制度体系、市场结构、市场功能和服务能力组成。制度是基础,发行、上市、交易、退市、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等构成了市场基础制度的重要内容。全面注册制尽管是侧重在发行环节的改革,但其有效撬动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系统性变革。制度是资本市场所有参与者都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制度变化了,资本市场的结构和功能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市场结构和市场功能是资本市场系统中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方面。市场结构决定并影响市场功能,市场功能的变化反过来又将推进市场结构的优化。资本市场是一个向实体经济开放的系统,投融资两端都扎根在实体经济中,因此资本市场的功能最终体现在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上。
本书就是根据这样的逻辑,提纲挈领式地介绍了注册制改革以及由此带来的基础制度、市场结构和市场服务功能的变化。全书分为基础制度篇、市场结构篇、市场功能篇和服务能力篇四个主体部分。每一部分不求面面俱到,但力求能反映最新的变化。基础制度篇重点回答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说我国资本市场实行注册制改革是将注册制的基本内涵、国际最佳实践、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者进行的有机结合;为什么说注册制作为发行制度的改革,能推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发生系统性调整;为什么说实行注册制改革后,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已基本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市场结构篇重点在于突出多层次市场结构、交易结构、产品结构和投资者结构的变化,重点分析基础制度改革如何导致市场结构体系的变化。市场功能篇重点放在了注册制导致的市场定价功能、投融资功能和开放功能的变化上,而定价功能又是关键中的关键。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市场结构和市场功能的变化,最终都体现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上,特别是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上,这突出表现在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双碳和数字经济等重要领域。本书突出了实行注册制改革后,我国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上市的包容性和特色化制度安排,对数字要素和数字企业的定价与价值重估能力,以及ESG理念对企业经营及投资决策的影响。尽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远不止上述这些方面,但最突出的变化依然是对我国经济科技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服务能力的提升上。
为了更全面地展示注册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及影响,本书还增设了7个专栏,从发行制度改革的历程、境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转板制度、金融产品及市场开放等方面,补充介绍了相关制度改革背景和境外经验。除此之外,我们还提炼梳理了服务科技创新的“苏州现象”、服务县域经济的“会宁经验”、服务专精特新的“北交所效应”三个典型案例,希望能为地方政府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提供一些思路参考。
我国资本市场实行注册制改革仍然处在进行时,注册制改革给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仍然需要继续观察。本书并非全面系统研究我国资本市场,只是对实行注册制改革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内在结构和功能变化作出有选择性的重点论述,相关观点也只能代表作者在当前情况下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本书只是作为研究地方政府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准备阶段的研究资料,关于地方政府利用资本市场的路径、方式和方法,还需要专门研究,另行成文。希望本书对想梗概性了解注册制改革下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结构、功能以及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情况的读者有所帮助。
杨成长
2023年9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