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盛京地贵,当年陈渝生的父亲一手创办了陈氏点心铺,却也只在外城郢河大街北边的杏雨巷租了这么一个小小的二进的院子。

铺子前面是郢河大街,他们用于营生的铺子不过是在临街处支了一排架子,里边用来做了厨房,客人在选点心的时候能清楚看到厨子和面。

陈记山楂饼的点心师傅何小山,当初被陈老爷子在路上捡回家里,和儿子陈渝生一起在店里跑腿,学手艺。

何小山三十上下的年纪,生着张和善的阔脸,一边干着活计一边与陈玉如闲聊。

揉面、起酥的动作娴熟,这些动作他做了十几年,早就烂熟于心。

陈记山楂饼铺以酥皮山楂饼发家,酥皮薄如蝉翼,内裹山楂玫瑰酱,暗喻“美人红妆醉盛京”。

听说当年陈老爷子以前在宫里御膳房打杂,自创了这款山楂饼,供到了贵妃面前,贵人心悦,陈老爷子也因着得了赏赐。后来出了宫就开了这间小铺子。

只是时过境迁,陈老爷子在酥皮山楂饼上花了大半辈子,传到孙辈这里,当年在盛京风靡一时的酥皮山楂饼如今也被淹没在层出不穷的新式点心中。

陈玉如听着何小山说陈记的往事,也一阵唏嘘。

卢氏搬了张凳子坐在铺子前张罗生意,一边留意着陈玉如与厨子何小山。

对于陈玉如的夸下海口,卢氏心里却没底。这铺子从她男人陈渝生接手以来,生意就每况愈下,这么多年也没见好转。

就算陈玉如能看懂账本,但连她都知晓一个铺子要赚钱,重要的不是掌柜,而是好吃的点心。

他们家卖了这么多年点心,客源一点一点流失,都跑去隔壁巷子的蔡记了,足以看出陈记确实技不如人。

陈玉如当然也看出来陈记最大的问题不是掌柜,而是出在产品上。

陈渝生接手铺子后,只一味承袭原先的配方,不愿尝试别的,何小山是个实心眼儿的,被陈老爷子捡回来后只听老爷子的话,老爷子死后又只认陈渝生。

之前就发现陈记卖的点心式样陈旧,早就在盛京里不时兴了。

要救这间铺子,光靠着酥皮山楂饼可不行。

得创新!

于是陈玉如便试着让何小山做点别的,一通看下来,何小山手艺是个好的,没人教过做法,仅凭着她的描述便能做得像模像样。

何小山现在手头做的点心与铺子里卖了十几年的样子不同,是按着陈玉如口头上说的方子做的,是她在侯府里吃到过的肉丝松饼。

用肉松、小麦粉、绿豆、鸡蛋、糖为原料,入口即溶,酥脆香口。

刚才说起这肉丝松饼时,卢氏不知肉松为何物,何小山倒是听说过。

这是京里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样式,荤腥之物也能做成蓬松甜口的糕点,在大户人家里头时兴。

方子也是从大户人家里流传出来的,被一些点心铺学了去,在市面上有卖,但价格稍微偏高,普通百姓并不常接触到。

没想到何小山竟知道。

“我没别的事干,平日里就爱去京里那些大的点心铺瞎逛,碰巧看到过,何小山解释着,说到这个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不过每次只看不买,里头的伙计也记着了我,看到我进去就赶。”

陈玉如尝了味道,看像小山的眼神简直要放光。

她之前在食品行业,懂点心,懂营销,就是不能自己干。现在手下有一个只需口头传授就能做出实物的点心师傅,何愁没有新品!

“何师傅!你是我的神!”陈玉如放下吃了一半的点心,双眼放光看向一脸忐忑的何小山。

何小山在陈记本本分分做了二十几年酥皮山楂饼,何曾被人这么夸过,连忙摆手,略微有些黑的脸上也染了一层薄红,“没有没有。”

里面动静太大,惊动了门口无聊坐着的卢氏,不信邪地也进来拣了一块肉丝松饼,半信半疑送进了口中。

外皮酥软,里头也不知道包的是个什么馅儿,金黄蓬松,香气缠绕。

“这是你们做的?”她平日里哪吃过多少点心,只觉得手上这块小小的饼比平日里吃过的那些都要美味,“小山,你有这种手艺怎么不早点露出来,这会儿子铺子要关门大吉了。”

小山平日里本就有点秫凶巴巴的老板娘,还是第一次被她夸赞,更拘谨了,但面上还是藏不住的喜色。

“是小姐交给我的法子,不然我哪里做得出来。”

陈玉如摆了摆手,“我只说了做法,可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

她又看向卢氏,“何师傅有这手艺也是被你们埋没了。以后咱们多研究几个款式,肯定能大卖。”

她在侯府就见过不少宫廷糕点,更何况还有现代知识储备,不愁没有法子将这间小店起死回生。

陈玉如在心里描绘着蓝图,迫不及待想大干一场。

何小山自懂事起就一直在小小的厨房打转,也是真喜欢干这一行。前几天还在沮丧要关铺子跟着东家回乡下种地,今天就有人和他说能继续做点心,双手有些颤抖。

“大卖?咱们本钱从哪儿来?”

卢氏听到研究新款式,忍不住提醒,“咱们铺子一天不如一天,还亏了不少钱。”

冷不防泼了一盆冷水,“要不是实在亏空得不行,连下月铺子租金都交不起了,我也不会想着关了铺子回乡下。点心再好,总要有个地儿去卖吧。”

“而且要卖新品,采买食材也是一笔银子,除非能把剩余的这些食材消掉,不然到时候亏更多钱,咱们哭都没地方哭。”

原本何小山还高兴自己能继续做点心,才高兴了没一会儿就被老板娘狠狠拉回现实,原本带着喜色的脸又耷拉下来。

陈玉如也想起了这茬,昨日看账本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这些积压的食材是个问题,种类都是按着现有的点心款式采买的,若是用来做其他的新品,都避免不了还缺其他食材。

“让我想想。”陈玉如沉思,“咱们铺子租期到下月,只剩十几天了,我想想有什么法子能在这段时间内把这些食材都消耗掉。”

卢氏只觉得陈玉如在说梦话,若是店里这些老式点心能卖出去,还用得着在点心上琢磨新花样吗?

何小山心里也没抱希望,只觉得刚才的喜悦化作泡沫随他远去。

几人一时之间安静不做声,话头冷下来。这时串儿慌慌张张窜进来,打破了几人的气氛。

“娘,外头来了辆马车,派头可真足,看方向好像是往我们这里来了!”

“到桥头了,马上就要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