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咖啡豆与投行报告

秋分那天,陆沉舟带来的生豆是埃塞俄比亚的瑰夏。小满隔着玻璃纸都能闻到那股柑橘花香,像极了父亲生前最爱的古龙水味道。她将豆子倒进烘焙机,金属滚筒的轰鸣中,瞥见陆沉舟袖口露出的腕表——表盘上有道细如发丝的划痕,和他虎口的疤痕呈对称位置。

“上周的耶加雪菲...“陆沉舟倚在吧台边,目光追随着她翻动豆子的手,“冲煮时水温高了两度。“

“所以您今天带瑰夏来考验我?“小满转动手柄,深绿色的生豆渐渐泛起金黄,“瑰夏需要88℃水温,您是想让我记住,还是想让我紧张?“

男人挑眉,指尖敲了敲吧台上的投行报告:“如果我说,这是给你的赔礼?“

打印纸边缘还带着咖啡机的温热,首页赫然是“浮生咖啡周边商圈租金趋势分析“。小满的手顿在半空中,烘焙机的热气模糊了眼前的字迹,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像浸在冰水里:“陆先生习惯用数据代替道歉?“

“习惯用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陆沉舟的声音冷静如常,却在看见她攥紧的拳头时补充,“当然,如果你更喜欢传统道歉——“他从西装内袋掏出个小盒子,“父亲生前的遗物,说要送给懂得咖啡温度的人。“

打开丝绒盒的瞬间,小满猛地吸气。那是枚咖啡豆造型的袖扣,银质表面刻着细密的年轮纹路,和她腕间的红绳银饰一模一样。记忆突然翻涌:十二岁生日,父亲笑着说“这是咖啡豆的灵魂“,而眼前的陆沉舟,此刻正用同样的温柔目光看着她。

“叮铃——“风铃打破凝滞的空气。来人穿浅灰西装,领口别着枚碎钻胸针,在秋日阳光里闪着柔和的光。他冲小满笑时,眼角扬起的弧度像极了拉花时的奶泡:“林小姐,能推荐一款适合写报告的咖啡吗?“

“手冲肯尼亚,酸度明亮。“小满下意识回答,注意到男人腕间的江诗丹顿腕表——和陆沉舟不同,他的表带是深棕色鳄鱼皮,透着温润的光泽。

“沈砚之,摩根投行亚太区总监。“男人递出名片,指尖扫过陆沉舟面前的投行报告,“陆总果然在这里,王董的项目书,不如边喝咖啡边聊?“

陆沉舟的下颌线突然绷紧。小满看见他握咖啡杯的指节泛白,瑰夏的柑橘香里忽然混入一丝冷冽的烟草味,像暴雨前的云层压下来。她转身冲煮咖啡,听见身后的对话碎片:“浮生咖啡的租金...““下个月招标会...“

“两位慢用。“小满将咖啡推过去时,沈砚之忽然指着她腕间的红绳:“这个银饰很特别,在哪里买的?“

“父亲留下的。“她下意识护住手腕,却瞥见陆沉舟袖扣上的纹路与自己的银饰完美契合——那分明是同一棵咖啡树的年轮。

“林小姐对咖啡很有研究。“沈砚之的目光温和,“我们投行新推出了文创咖啡项目,或许可以合作......“

“她很忙。“陆沉舟忽然开口,声音像冰滴咖啡般冷冽,“而且浮生不做商业合作。“

空气里浮动着未磨的咖啡豆颗粒,细密而尖锐。小满看见沈砚之挑眉,陆沉舟的指节敲着桌面,发出规律的声响,像极了投行交易大厅的心跳。她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咖啡师要学会在风暴中保持杯中的平静。“

“两位如果聊公事,可以去二楼雅座。“她微笑着擦吧台,“不过陆先生的瑰夏快烤好了,沈先生要试试手冲吗?“

沈砚之起身时,名片滑落在陆沉舟的报告上。小满弯腰捡起,看见背面用钢笔写着:“周三下午三点,梧桐巷艺术展,缺个咖啡向导。“她迅速将名片塞进围裙口袋,抬头时撞上陆沉舟深褐色的瞳孔,像浸在黑巧克力里的咖啡豆,此刻正泛着危险的光。

当晚打烊前,小满收到陆沉舟的短信:“瑰夏的最佳赏味期是烘焙后48小时。“她盯着手机屏幕,忽然笑了,回复:“知道了,陆总,明天早上八点十五分,准时让您喝到最佳风味。“

窗外的月亮爬上梧桐枝桠,她摸出沈砚之的名片,背面的字迹在月光下若隐若现。银饰在腕间轻轻晃动,与袖扣的纹路隔空呼应。原来有些缘分,早就藏在咖啡豆的年轮里,等着被时光磨碎,冲煮成最浓醇的相遇。

凌晨两点,陆家公寓的书房里,陆沉舟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浮生咖啡“估值报告,指间的钢笔突然折断。墨水滴在沈砚之的名片上,晕开一片深灰,像极了今天在咖啡馆看见的、她接过名片时的笑容。他忽然抓起手机,给助理发消息:“明天把梧桐巷的艺术展包场,理由......就说场地维修。“

屏幕蓝光映着他紧抿的唇线,办公桌上摆着两枚咖啡豆袖扣,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二十年前那个暴雨夜,巷口咖啡店里的温暖,此刻正顺着血管蔓延,在心脏深处酿成一杯带涩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