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毛遂自荐,奔赴前线

秦墨寒站在书房窗前,望着外头天色阴沉,心中却如明镜一般清明。昨夜那场朝堂风波虽未将赵德坤彻底扳倒,但已让他元气大伤。可他知道,这场较量远未结束。

“大人,前线急报。”小厮匆匆跑进来,递上一封火漆封口的密函。

他接过拆开,眉头瞬间拧紧——

**“敌军突破雁门关,边军溃败,百姓流离失所,请求朝廷速派援兵!”**

短短几行字,看得人心惊肉跳。

秦墨寒闭了闭眼,脑海中浮现出边疆那些破败的城池、逃难的百姓、还有无数倒在战火中的将士。他缓缓吐出一口气,转身对身旁的沈逸风道:“该来的终究来了。”

沈逸风点头:“你打算怎么做?”

“去前线。”他说得干脆利落。

沈逸风一愣:“你是认真的?”

“当然。”秦墨寒目光坚定,“赵德坤在朝中根基深厚,若继续与他缠斗,只会陷入无休止的拉锯战。我若主动请缨前往前线,一则避其锋芒,二则建功立业,三则……”他顿了顿,“也正好看看这位老狐狸,在后方还能耍什么花样。”

沈逸风沉默片刻,终是叹了口气:“那你得多加小心。战场不同于朝堂,刀剑无情。”

“放心。”秦墨寒嘴角微扬,“我这条命,可不是那么容易丢的。”

*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气氛凝重。皇帝端坐龙椅,面色阴沉,显然已得知前线噩耗。

群臣议论纷纷,有人主张调兵遣将,有人建议议和退让,更有不少人暗中观察着秦墨寒的一举一动。

赵德坤虽尚未完全恢复,但也勉强撑着身子到场,脸色苍白却眼神阴冷,时不时扫向秦墨寒的方向。

就在这时,一道清朗声音响起:“陛下,臣愿亲赴前线,抵御敌军!”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秦墨寒一身官服笔挺,神色肃然地站了出来。

满堂哗然。

“你?”王尚书冷笑,“秦御史不过是个文官,何谈领军作战?莫非是想临阵磨枪?”

“王大人说得有理。”秦墨寒不怒反笑,“但眼下朝中谁敢担此重任?难道要等敌军打到京城门口,再临时抱佛脚?”

皇帝目光落在他身上,沉吟片刻:“你真愿意去?”

“臣愿为国效力,粉身碎骨在所不辞。”秦墨寒拱手,语气铿锵。

皇帝深深看了他一眼,终于点头:“好,朕准你挂帅出征,即刻启程。”

赵德坤在一旁眯起眼睛,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

散朝后,沈逸风追上秦墨寒,压低声音道:“你真打算一个人去?要不要我陪你走一趟?”

“不必。”秦墨寒摇头,“你留在京中,替我盯着赵德坤的一举一动。他绝不会善罢甘休。”

沈逸风皱眉:“可前线局势复杂,你孤身一人,万一……”

“我自有安排。”秦墨寒拍了拍他的肩膀,“别忘了,我可不是那种莽撞之人。”

沈逸风欲言又止,最终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转角处,柳如烟早已等候多时。她一身素衣,眉眼温柔中带着几分担忧。

“你要走了?”她轻声问。

“嗯。”秦墨寒看着她,“很快就会回来。”

“我信你。”她抬眸直视着他,“但你要答应我,一定要平安归来。”

秦墨寒微微一笑,轻轻握住她的手:“我答应你。”

远处传来马蹄声,随行士兵已在城门外等候。

他转身准备离去,却被柳如烟叫住。

“等等。”她从袖中取出一枚玉佩,塞进他掌心,“这是我爹留下的护身符,带上它,保你一路顺遂。”

秦墨寒低头看着那枚温润的玉佩,心中莫名一暖。

他郑重地将玉佩收入怀中,点头:“我会的。”

*

三日后,大军整装待发,旌旗猎猎,战鼓隆隆。

秦墨寒一身铠甲,骑于马上,目光如炬地望向前方。

身后,是京都的繁华;前方,是未知的战场。

“出发!”他一声令下,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奔赴前线的征程。

队伍中,一名年轻将领策马靠近,低声问道:“大人,我们接下来的目标是?”

秦墨寒淡淡一笑:“先稳住阵脚,再找机会反击。”

话音未落,忽见前方探子飞马而来,满脸焦急。

“大人!前方五里处发现敌军踪迹,数量不明,疑似埋伏!”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

秦墨寒却神色不变,只冷冷道:“传令下去,全军戒备,绕道东侧山林前行。”

命令迅速传达,队伍立刻调整方向。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进入山林之际,一道黑影悄然闪过树梢,紧接着——

一支箭矢破空而至,直奔秦墨寒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