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试卷飘落在课桌上的那一刻,林小满觉得整个世界都静止了。鲜红的“38“像一把锋利的刀,毫不留情地刺进她的视线。教室里此起彼伏的翻卷声、窃窃私语声,还有那些压抑不住的轻笑,全都变成模糊的背景音。
“这次月考,我们班平均分是102分。“数学老师李老师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教室,“有些同学,我都不好意思说你们是文科重点班的学生。“
林小满感觉自己的后背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她知道李老师接下来要说什么——每次考试后都是同样的流程,同样的羞辱。
“林小满,38分。“李老师的声音陡然提高,“你能不能解释一下,选择题蒙也能蒙个四十分吧?“
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林小满低着头,感觉脸颊烧得发烫。她能感觉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有同情,有嘲笑,更多的是事不关己的冷漠。坐在前排的周婷婷转过头来,对她做了个鬼脸,那表情分明在说“又拖我们班后腿了“。
“下周家长会,我希望你父母能来一趟。“李老师最后丢下这句话,转身走向讲台。
下课铃响起,林小满迅速把试卷塞进书包最底层,仿佛这样就能抹去那个耻辱的数字。她拖着脚步走出教室,走廊上三三两两的学生聚在一起讨论成绩。
“我这次数学才110,完蛋了,我妈肯定要念叨。“
“婷婷你又是年级前十吧?太厉害了!“
“小满,你考了多少?“一个声音突然问道。
林小满假装没听见,加快脚步走向洗手间。镜子里映出一张圆润的脸庞,刘海因为出汗而贴在额头上。她拧开水龙头,冰冷的水冲在发烫的手腕上,却冲不走心里那种沉甸甸的感觉。
“你就是不够努力。“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小声说,“笨就算了,还懒。“
午餐时间,林小满独自坐在食堂角落。她机械地咀嚼着饭菜,耳边是周围同学讨论数学题的声音。那些术语和公式像外星语言一样在她脑中飘过,不留一丝痕迹。她低头看了看自己微微凸起的小腹,又看了看盘中的饭菜,突然没了胃口。
“又在节食啊?“周婷婷端着餐盘在她对面坐下,“要我说,你与其折腾自己减肥,不如把时间用在学数学上。“
林小满勉强笑了笑:“你说得对。“
“我这次数学140,错了一道选择题。“周婷婷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拿出错题本,“你要不要看看我的笔记?“
“谢谢,不过...“林小满的声音越来越小,“我可能看不懂。“
周婷婷撇撇嘴,没再说什么。林小满知道她是好意,但那种居高临下的怜悯比嘲笑更让人难受。
下午的语文课是小满唯一能找回自信的时候。当老师念到她的作文作为范文时,她感觉胸口那股郁结的气终于散开了一些。
“林小满同学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情感真挚动人。“语文老师微笑着说,“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向她学习。“
这一刻的温暖很快被放学铃声打断。林小满慢吞吞地收拾书包,不想那么早回家面对父母的询问。她摸了摸书包侧袋里的日记本,那是她唯一能够完全坦诚相对的地方。
秋日的夕阳将校园染成金色,林小满坐在操场边的长椅上,翻开日记本。纸张上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记录着她每一次的挫败和自我怀疑。
“10月15日,又是数学考试。我明明复习了,可看到试卷脑子就一片空白。李老师说我是他教过最差的学生,也许他是对的。我总觉得自己像个冒牌货,不配待在重点班。周婷婷说我不够努力,可我真的尽力了...“
笔尖在纸上停顿,墨水晕开一小片蓝色。林小满深吸一口气,继续写道:
“有时候我想,为什么要学这些永远用不上的数学公式?为什么要为了一个数字否定自己的全部价值?如果人生是一场考试,我大概连及格线都够不到。妈妈总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可我真的能长大吗?或者说,长大真的会变好吗?“
合上日记本,林小满仰头望着天空。几只飞鸟掠过,消失在远处的楼群间。她想起上周在哲学书上读到的词——虚无主义。当时她不太明白那是什么意思,现在却觉得这个词完美描述了自己的状态:一切都没有意义,努力也好,放弃也罢,最终都会归于虚无。
“你的日记本很漂亮。“
一个陌生的声音突然响起,吓得林小满差点把本子掉在地上。她转头看见一个高个子男生站在长椅旁,夕阳给他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
“抱、抱歉,我不是故意偷看。“男生后退半步,“只是...那个封面很特别。“
林小满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日记本——深蓝色的封面上印着银色的圆周率符号,是她特意在网上定制的。
“π?“男生指了指封面,“你喜欢数学?“
这个荒谬的问题让林小满差点笑出声:“恰恰相反。“
“哦。“男生似乎有些尴尬,挠了挠头,“我是陈默,转学生,上周刚来。“
“林小满。“她小声回答,同时悄悄打量对方。陈默有着棱角分明的脸庞和略显凌乱的短发,校服穿得松松垮垮,看起来和那些一丝不苟的优等生完全不同。
“我知道,语文课上老师念了你的作文。“陈默说,“写得很好。“
这句简单的称赞让林小满心头一暖,但她立刻警惕起来——在过去的经验里,这种突如其来的善意往往隐藏着某种目的。
“谢谢。“她生硬地回答,迅速把日记本塞进书包,“我该回家了。“
“等等。“陈默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这是...呃,我整理的数学笔记。可能对你有帮助。“
林小满愣住了。她接过那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和解题步骤,但和教科书上那种刻板的排版不同,这些笔记旁边还画着各种奇怪的涂鸦和比喻,比如把二次函数图像比作过山车,把概率问题比作抽卡游戏。
“这是...“
“我自己的理解方式。“陈默耸耸肩,“数学课本太无聊了,所以我喜欢把它们变成别的样子。不一定有用,但...也许比李老师那套容易懂一点。“
林小满小心地折好纸条,放进日记本里:“谢谢,我会看的。“
回家的路上,林小满的脑海中不断回放今天的种种画面:鲜红的38分,李老师失望的眼神,周婷婷怜悯的表情,还有那个叫陈默的转学生奇怪的热情。她摸了摸书包里的日记本和那张皱巴巴的笔记,第一次感觉胸口那种沉重的虚无感似乎轻了一点点。
也许,只是也许,在这个以分数衡量一切的世界里,还有别的东西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