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除夕

看到这幅“物物而不物于物”的上联,想了很久。终于,我像是参透了其中深意一般,嘴角微微上扬。

我拿起笔,蘸饱墨汁,在宣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下联:“惜惜却莫惜负惜。”这“物物而不物于物”强调人要主宰外物而非被外物所主宰;我的下联则表达珍惜值得珍惜之物但别错付珍惜之情的意思。

放下笔我端详着上下联,心中满是成就感。这时一旁一直默默观看的老爷子走了过来,老爷子可是书法大家也是楹联高手。

他看了看对联,轻轻地点了点头,眼里带着赞许说:“嗯,有点意思,小小年纪竟能对出这般下联。”

听到老爷子夸奖,我心里乐开了花。老爷子接着说道:“不过这对仗还可以更工整些,意境还有提升空间。”

我忙不迭地点头,知道在老爷子面前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老爷子慈爱地摸摸我的头,开始给我细细讲解起来,我听得津津有味,感觉在楹联的世界里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这几个简单的字眼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应当主宰外物而非成为外物的奴隶。

我决定改变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环视四周堆积如山的名牌商品,那些曾经以为能够代表身份地位象征的东西此刻看起来竟如此空洞。我不再盲目追求新款手机、限量版豪车。

我推开门走到户外,阳光洒在脸上,感觉无比温暖惬意。遇到街边小贩热情叫卖新鲜水果,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些。以往我总是匆匆而过,不屑于这种廉价之物,现在却从中感受到了最质朴的美好。

随后我回到家中,将那些闲置无用只为充门面的物品整理打包,准备捐赠出去。从此刻起,我要以一种全新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一年之中最后的一天,同时也是来年的初始。

当我把东西整理好后,我发现家里变得空旷了不少,心情也跟着开阔起来。我重新布置了房间,只留下真正有用或者饱含情感回忆的物件。

接下来的日子,我参加了社区的义工活动。在那里,我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孤寡老人,有贫困家庭的孩子。我教孩子们写字、画画,陪老人们聊天解闷。每一次互动都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远比物质的堆砌更加珍贵。

我开始学习烹饪,尝试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美味的食物。当我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饭菜时,那种满足感是以前吃山珍海味从未有过的。

逐渐的,我发现周围的人对我态度发生了变化。朋友们不再只是因为我的财富而靠近我,而是真正欣赏我这个人。我明白,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不为物役,珍视身边的人和事,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充实。

突然,有个富家子弟来找我,他看着我嘲笑我如今的朴素穿着和简单生活。我只是淡然一笑,并不在意。他们邀请我去参加一个豪华游艇派对,说是有众多名人富商参加。要是以前,我肯定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但现在我拒绝了。

后来,社区组织了一场文化展览,我拿出自己书写的那幅对联参展。很多人围过来观赏,对我这个年轻人能写出如此富有哲理的对联感到惊讶。那位老爷子也来到现场,他欣慰地看着我说:“你真的变了,而且变得很好。”

再后来,我收到了一份邀请函,是本地一家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发来的。他们希望我能加入,分享关于楹联以及从追求物欲到回归本真的心路历程。我欣然接受,站在讲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台下的听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深知自己选择的这条新生活道路是正确的,并且会坚定地走下去。

然后,我们来到一个社区,我从车里把对联拿出来,还有一个小孩子他跑过来帮助我一起贴对联。小孩好奇地看着对联上的字,眼睛亮晶晶的,问道:“哥哥,你写的字真的很好看,只是我不懂。”

我笑着给他解释了一遍对联的含义,小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哥哥,我也要像你一样,不被那些没用的东西迷住。”

我摸了摸他的头鼓励道:“好呀,那你要好好学习,多了解咱们的传统文化。”

之后,我继续积极参与各种传统文化推广活动。在一次活动中,我偶然遇到了之前嘲笑我的那个富家子弟。此时的他满脸疲惫,眼神中透着迷茫,原来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让他内心空虚,还惹上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他看到我现在精神饱满、充满活力的样子很是诧异。

我跟他分享了我的经历和感悟,他若有所思。不久后,听说他也慢慢开始转变,减少了无意义的社交和奢侈消费。而我在传统文化研究机构里不断成长,不仅深入研究楹联,还涉猎更多传统艺术形式,用自己的力量影响更多人摆脱物欲的束缚,过上真正充实幸福的生活。

到了下午,社区组织大家一起吃年夜饭、看烟花、猜灯谜,所有人都在一起真的是充满了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