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二等奖(1)
- 第三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选(2017)
- 广西网络文学大赛组委会编
- 1510字
- 2025-04-28 17:28:43
《我曾这样卑微地活着(组诗)》
·获奖理由
用口语化的方式刻画主人公漂泊与归属的矛盾对立面,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在困境中仍能坚守初心、筑梦远航的珍贵品质。
《那两只鸟儿没有翅膀》
·获奖理由
诗人透过孩子的视角对擦窗工人所面临的真实处境进行象征化处理,由此形成诗歌内部“双重观看”的张力,构思精妙,视角独特,诗人笔下的工人形象立体而生动。
我曾这样卑微地活着(组诗)
艾华林
作者简介
艾华林,80后诗人,居于芷村。作品散见于《诗潮》《文学自由谈》《文学报·新批评》《芳草》《中国诗歌》《西北军事文学》《打工文学》等。诗歌入选《漂泊的一代·中国80后诗歌》《中国诗选·80后档案》《2011年中国打工诗歌精选》等。曾参与编选《湖南青年诗选》《深圳青年诗选》。主编《邵阳诗人》《深圳80后诗歌档案》。有未公开发表诗集《雁歌行》。
每天我都会早于太阳起来
然后,开一个小时的车
去附近乡镇讨生活
如果饿了,就先吃点
摆摊,要花一个小时的光阴
才能将那些针头线脑
一一地码放整齐
再开始操持一家的生计
不必抱怨命运的不公
也不必在乎从指间溜走的岁月
就这样卑微地活着
活成一棵挺拔的青松
不出摊时,就在家里
安静地读几首诗,码几行字
古时,那些被流放的诗人
也这样卑微地活着
活成了一株清雅的荷
每当眼泪要掉下来时
我就把头抬起来
看看那些干净又慈悲的云
我就觉得很幸福
花开的声音
生活在诗意的芷村
我已经忘记了怎样抒情
但我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
称颂万物是诗人的使命
所以当春天来临
我想到田野里走走
听听花开的声音
看能否见到我慈悲的佛陀
重启般若的行船
俯身触摸脚下的泥土
试探春天的体温
我看见风吹动了莲花
脚印
步过山冈
步过田畴
那个一生泥泞的人
正躺在故乡的后山上
每年清明
我都会在他的坟头
放一束鲜花
虽然他不喜欢这些
但我还是会给他读我写的诗
谁叫那瘦弱的身体
背我走过一段艰难的人生
而那深浅不一的印迹
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上
乡村的味道
不是衣锦还乡
也不是荣归故里
但每一次回乡祭拜先祖
我都能闻到熟悉的味道
那些食物的气味
就不消说了,不读诗的人
也能读出乡愁的滋味
现在我只说青草
当牛羊满山满坡的时候
那气味怎么与青草
融合得那么和谐自然啊
我怀疑我的嗅觉出了问题
用不再纯正的乡音
骂了一句湖南土话
就急匆匆地
踏上了远行的列车
读者评论
艾华林的这组小诗,生活轨迹、印记明显,隐含其中的是在社会谋生的青年人的一种情绪流动:它是感伤的,却充溢着直面人生的勇气,哀而不怨,含蓄着很真实的情感。这是诗作之所以打动人心的力量所在。诗歌以叙事切入情感波动,明朗开阔。
艾华林有当兵、在深圳谋生、在云南自谋职业的人生经历。所谓“卑微”,是诗人人生际遇的状况,也是诗人直面现实的勇气所在;不矫情,不掩饰,生活的困窘磨砺了诗人的意志,诗行间流露着让人共鸣的乐观豁达,尽管也有丝丝缕缕的无奈;诗人葆有一颗晶莹而不掺杂质的心——以青春的热诚拥抱生活的困顿。他一贯坚持以其诗歌精神的力量,抵抗生存所遭遇的困窘,他的诗歌呈现的是青春热情所包含的生命的愉悦与不屈不挠的进取姿态。
那两只鸟儿没有翅膀
许雷雷
作者简介
许雷雷,中学语文教师,喜欢创作和研究诗歌、散文,部分作品发表在报刊和网络媒体。
课堂上,一个女生向着窗外指指点点。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看见对面那幢十一层楼高的房子的顶层,有两个工人正在窗口的外侧努力地擦着玻璃。
他们的身体
像是悬在那
令人目眩心惊的地方,
白云
只一竿子远。
他们一只手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地移动,
那玻璃映出的
应该是更蓝的天。
而那另一只手抓住的
是窗框,还是
世界的边缘?
老师,
我们没有看到鸿鹄,
更没有看到凤凰。
我们看到的鸟儿
没有翅膀……
读者评论
寥寥数语,寓意深远。作者希望借此诗引起社会对体力劳动者的关爱。体力劳动者的艰辛,只有内心怀有悲悯的人才会关心。作者的博爱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