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星桥火树水云天(一更)

“如此说来,竟是家师教错了我?”

姚弘旭皱了皱眉,有些疑惑道:

“可我虽不是个读书种子,至今却也记得家师教学时,提及过《论语集注》中的一句话,‘肺为气主而声出焉,寝食则气窒而不通,语言恐伤之也’。

可见朱子认为圣人之所以教导要‘食不语’,根由在于吃东西的时候气管为食物所阻碍,若再同时说话则有可能会损伤人体。

如此,咽尽食物再说话,也就不会违背了圣人的教导了。

难道......朱子他老人家也曲解了圣人之意?”

“这......这......”

林修远脸上涨得通红,脑中一片茫然:《论语集注》中真有这句吗?!

“便是不读那《四书章句集注》也能考上秀才,可梅花书院里的师傅们却不该都是如此啊...

这孩子真有在好好读书吗?”

贾敏眼中掠过一丝狐疑,又轻轻瞪了一眼捂嘴偷笑的黛玉:“菜都要凉了,玉儿快些吃饭。”

哼,又是我来背过~

黛玉悄悄鼓了鼓腮,便嗷呜一口吃下一大勺豆腐,开心地眯起了眸子。

朱子虽真的说过这话,但若不是我皇孙的身份,又哪能真的在这桌上从容说笑呢?

毕竟我这姨妈瞧着再是温柔可亲,却也会因人而异啊。

姚弘旭同情地瞥了眼耳根通红、埋头干饭的林修远,复又动起箸来。

他胃口不减,言笑如故,桌上气氛似又恢复了先前模样。

一时饭毕,众人漱口净手,离席起身,仍归了先前座位闲聊。

姚弘旭仅在贾敏下手,这时左右望望,好奇笑问道:

“我家里饭后便有茶上来,姨妈家中的习惯似乎有些不同?”

贾敏抿唇笑道:“你姨爹说,饭后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才不伤脾胃,也好惜福养生。”

姚弘旭拊掌赞叹:

“姨爹所言甚是有理,与圣人教诲真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对圣人的道理能如此身体力行,难怪姨爹能高中探花呢。”

众人听了都笑,林修远却更觉如坐针毡,过得一会便要起身告辞。

那里黛玉正拆开了礼盒,小脸上满是惊喜:

“这不倒翁和修远哥哥送我的一模一样!而且还有个小木龛呢!”

贾敏也拿过来瞧了,见那形制果然相同,底部也有永丰号的印记,只是上面光滑无痕,更显金光灿烂。

又打量过那木龛,大小正与不倒翁相配,其上还有永丰字样,分明就是一套,心中顿时了然。

她先似笑非笑地瞧了瞧眼神闪躲的林修远,才向姚弘旭道:

“这倒真真是巧了,子明这不倒翁可也是八十八两买的?”

八十八两?这东西分量在那摆着,金价加工费也总有个谱,哪能瞒过我这自小就穿金戴银的姨妈?

姚弘旭也不去看那林修远,只是含笑摇头道:

“不过一小小顽物罢了,妹妹喜欢才最重要,又何必管它价值几何?”

“你啊...可就惯着玉儿罢。”

贾敏靥笑春桃,目横秋波,语气虽是嗔怪,却也不再与他客气,远不像方才对林修远那般外道。

众人说些闲话,饮了饭后茶汤,大约已是酉初。

夕阳西下,天色渐暗。

贾敏一面打发人去问问几位姨娘是否同行,一面带着黛玉回了卧房更衣整妆。

姚弘旭和林修远早告辞出来,各自回房。

一路上林修远几次张口欲言,却终究说不出一个谢字。

等见姚弘旭竟转进了西耳房,满心的愤懑嫉妒就更是难以排解,一径摔门回了自己的靠南那间西厢房。

不过盏茶工夫,这事就被人报到了对镜梳妆的贾敏跟前。

她只微微点了点头,却烦忧起了另一事来:

“子明从小金尊玉贵的,如今却死活不要人服侍,这可怎么行呢?”

屋内服侍的四婢都有些委屈羞恼:

“表少爷许是瞧不上我们呢,太太不如另给他买两个合心的罢。”

“你们这起嚼舌的小蹄子,那原也是你们没福。”

贾敏没好气地瞪了这几个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大丫鬟,便托着腮沉吟起来:

“不过给他现买两个...这倒是个好主意,只是不知他喜欢什么样的呢?”

她不禁盈盈抬眉望向了眼前宫镜,里面美人红颜绿鬓如故,两腮暗染蔷薇。

------

酉正时分,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十余骑护着几架骡车从盐院驶出,沿着署院街一路东去,汇入了热闹的人潮。

门前林修远阴沉脸驻足半晌,方才要转身回去,一并送行的王景安却笑道:

“贾西宾今儿在醉白楼设宴,不知堂少爷可愿同去?”

林修远一怔:“醉白楼?可婶婶让我在家好生休养的...”

王景安随口笑道:

“林之忠下午出远门了,咱们赶在老爷太太之前回来,谁又能知道呢?”

林修远立马改口应了,早有人赶来马车,一径去了不提。

------

扬州好,画舫是飞仙。十扇纱窗和月谈,一枝柔橹拨波圆。人在水云天。

广达号汪家画舫,穹篷六柱,旁翼阑楹,锦缆朱栏,红帘彩鹢,直如水中亭榭。

故名“不系园”。

此刻画舫上宫灯连缀,徐徐驶出了北水关码头,沿着河道折向了西郊。

沿途所见者,小秦淮畔临水张灯,交辉焕彩,恍若锦绣白昼;

瘦西湖上银船泛波,星桥火树,好似骊龙逐仗。

不系园缓缓汇入其中,倒也并不十分显眼。

因“不系园”原为汪家堂客(女客)船,故而四面垂帘。

内里榻绣幕,珠箔银屏,屏后还有间更衣净室,香枣厕筹一应俱全。

刻下舱内灯火辉煌,浮翠流丹,燕语莺啼。

十来个俏丽丫鬟,七八个体面媳妇,两三个盛妆姬妾,正如众星拱月般围着榻上两位雍容美妇,凑趣地说话取笑。

却又不住地偷眼去瞧窗前那一对玉树临风的翩翩青年,时不时还掩帕娇笑出声,隐约是些“英武”、“俊美”之类的话。

姚弘旭耳朵动了动,也不放在心上。

只是旁边那香软的身子不知何时又贴上了自己的肩头,弄得他一阵心烦意乱,只得又轻轻推了推小黛玉。

正在赏景的黛玉嘟了嘟嘴,还是乖乖跳下了小凳子,往右边挪了挪步子。

旁边髻挽双鬟,一团孩气的雪雁正也努力踮起脚尖,扒拉着帘缝往外张望。

余光瞥见这幕便忙矮身下去给黛玉搬过了凳子,一面就悄悄瞪了眼烦人的汪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