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无我的灵感状态构建
一 生命状态的更高境界
更高层级的生命状态类似人外有更高的生命状态,而生命状态的更高层级意味着人本身的提升。
(一)理念对灵感写作普及的影响
灵感写作状态是一种整体性的生命状态。写作就其一般意义上来说,是写作者的一种行为,这是就普通写作而言的。而涉及准灵感写作状态或者无限逼近灵感写作状态,就会变成以写作为重要因素,而非核心要素的状态。写作的位置是指写作在灵感写作中具有重要位置,其位置的相对地位却并非最高,远远低于生命状态诸要素的位置,但是就其绝对位置来看,远远高于普通写作中的地位。图1-2中在普通写作中,写作就是状态的全部要素,基本上与除写作之外的生命状态的所有其他要素无关,而在灵感写作状态中,写作的绝对地位远高于普通写作中写作的地位。但是在灵感写作中,写作的相对位置比较低,生命状态诸要素所占比例最大。可见,灵感写作是一种生命状态升级之后的写作。

图1-2 写作在两种状态中的位置
对于一个相信人是万物灵长的写作者来说,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首先是不相信自己生命状态的有限性,主要依靠自己的意识写作,想不到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并将生命状态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提升。严守自己生命状态的结果是不愿意在更宏观的视野全面提升自己的全部综合素养,仅限于对自己某一方面的提升和修补。
表1-3 两种理念下的写作者素养提升

续表

(二)生命状态提升的局限性
写作者知晓提升个人的能量和生命状态的必要性,但是很多尚未进入灵感写作状态的写作者往往对生命状态的理解比较狭窄。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观念造成对于写作状态的全然不同的境界。
1.修补的生命境界
第一种是恪守万物灵长的观念,坚信人只能进行量变式提升,表现在写作上就是尽可能提升写作素质,最大限度将自己的写作技能加以磨砺,实现量的积累和修补式的进展。
2.不同生命状态与不同写作方式的对应关系
难以明了哪种生命状态才会导致灵感状态出现,假定在写作状态与生命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是不知道具体的细节。难以明了产生灵感状态的生命状态如何命名,姑且称为更高层级的生命状态。
3.现有生命状态对应普通写作状态
写作者的原有生命状态,主要是普通写作的状态。凡是属于这一类型的写作,利用人的意识和思想、思维和分析、逻辑和情感等,这一对应关系是所有写作类型和生命状态的对应关系中,最普通、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关系。将普通写作状态跟未加提升前的生命状态相对应,称之为原有生命状态。

图1-3 不同生命状态与不同写作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
4.灵感生命状态对应灵感写作状态
原有的生命状态产生普通写作,普通写作是原有生命状态下的产物。原有生命状态又产生灵感写作,灵感写作也是原有生命状态下的产物。这样的分法不利于更精细地分析灵感写作状态与普通写作之间的分别。
二 写作的不同生命状态
(一)灵感写作状态与普通写作效率和质量
原有生命状态提供给普通写作状态所需要的功能,而只给灵感写作状态提供了几项基本的虽然必不可少但绝非最重要的功能。文字出产的速度与高质量文字的百分比,普通写作都无法与灵感写作相比。灵感写作的速度是其区别于普通写作的主要标志。虽然普通写作的精品数量不少,但是灵感写作也很少有质量不高的文字出现。
1.身体、精力投入
经历过灵感写作的作者,都有这样的感觉:灵感写作之时,因为高度投入而难以体味到身体的透支,但状态一结束,会发现很容易处于透支状态,灵感写作消耗了太多能量。只有在精力充沛的情境下,才会出现有创造力的智慧生命状态和灵感写作状态,灵感写作对身体、精力的需求是巨大的。
2.专注力的投入
高度的专注力,是写作所必需,需要关停原有生命软件的绝大多数窗口,仅留下基本的看、写、转述三大功能,没有关掉原有生命状态的功能,就不会运行新的智慧生命状态下的灵感写作软件。这时生命状态的应激性很低,基本上原有生命状态的所有软件都停止运行,留存下来的难以应对外界的反应,因此,要专注于写作,就在原有生命软件上关闭主要功能,运行新的生命软件。

图1-4 不同写作状态背后的支撑生命状态
(二)灵感写作状态与智慧生命状态有紧密关系
高投入、高输出的灵感写作状态需要与之对应的智慧生命状态。将灵感写作赖以支撑的生命状态命名为灵感生命状态,这里给其一个新的称谓,即智慧生命状态。所谓智慧生命状态就是灵感生命状态。与普通写作赖以出现的原有生命状态相比,这一状态的纯度最高,只要进入这一状态,灵感写作就较容易实现。灵感写作状态被一个更有能量的灵感生命状态即智慧生命状态所包围,正如普通写作是在原有生命状态中产生一样,在智慧生命状态或者灵感生命状态下,灵感写作得以产生。
(三)智慧生命状态与原有生命状态的关系
智慧生命状态比原有生命状态更大,位置更高,表示更高级的生命状态的存在。灵感写作状态处于普通写作状态的上方,代表更高的生命状态和能量级别。
三 灵感生命状态与人的自身提升
在人类提高自己的框架中,有两大类:
(一)将自己局限在人生框架内部
很多人将自己局限在人生框架内部,相当于在一生中进行量变的积累,自己作为有限的进步者,不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不将自己局限在人生框架内部
将人放在更加宏大的框架内,使人的提升不局限于人类内部的逐级提升,着眼于量变的同时,向更高层级演进。

图1-5 人发展的量变与质变框架
(三)灵感写作过程中的完全状态
写作者的自我净化和扩容使其进入清净灵感状态。就灵感写作所需状态来看,假定图1-6中心的大圆是完人状态,囊括所有必需的要素。这些要素有几个特征:首先是清净的。大圆之外的空间,假定是受污染因素所在区域。只有大圆内的要素清净,是灵感状态所必需的,大圆之内不能有不清净的因素。其次是完备的。只有部分清净因素实现不了灵感之流的必要起点标准;只有一定量的清净种子不能持续进入灵感状态,可能有短暂的一闪念,但不会有持久的灵感写作状态。
四 自我净化和扩充逐渐进入无我的灵感状态
(一)灵感写作就是不完全状态的净化和扩容过程

图1-6 灵感所需清净状态
图1-6的小圈表示的是没有处于灵感写作状态的写作者。不完全状态的写作者,内涵的心理因素和种子既有清净的,处于与大圈交叉部分,也有不清净的,处于大圈之外。小圈中的清净要素占比可高可低,但是都不占全部,有污染的种子或者质素。这是不完全状态不能与灵感状态契合的根由之一。其次,小圈的容量不足。即使小圈内部的质素和种子全部转变为无污染的清净种子,量还是达不到灵感之流所需的要求。灵感之流所需经过的渠道和能容纳她的容器必须是足够大的。这时,写作者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一是清楚污染的种子。二是历练自己,扩充心理容量,让灵感之流自如流过足够容量的渠道和容器。这时,小圈基本上进入大圈。小圈逐步扩充自己的容量,直到与大圈一般大小,完全融为一体,等量齐观、完全无我。
(二)灵感状态下的写作者
1.净化的目的
为了表述无我状态,就图1-6的不完全状态1来仔细分析。第一步骤,不完全状态1在剔除不清净的种子,进入了大圈所表示的完全状态。这是作者为了灵感写作的需要而自我净化的过程。第一步骤实现自净功能。任何污染都在小圈内找不到存身之处。写作者虽然尚未进入灵感状态,但是不清净的种子确实已经找不到痕迹了。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一个写作者,哪怕要暂时自净其意,也不是一两年可以做到的。污染严重的,得花十几年,少的也至少几年。

图1-7 从不完全状态到完全状态
2.扩容是为了实现彻底的圆满
第二个步骤是扩容阶段。光有清净的状态还不足以引发强大的灵感之流,扩充写作者的器量,使自己成为大器很有必要。大器才能承担灵感状态的艰巨写作任务。没有成就大器的基础铺垫,灵感状态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