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汉学界的苏轼研究
- 万燚
- 7字
- 2025-04-24 19:39:17
第二节 发展分期
一 滥觞期
苏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自然也是美国学界关注的对象,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译介苏轼诗文,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一直发展甚缓。我们就将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作为美国苏轼研究的形成时期。相对于英语世界其他国家对苏轼的研究,美国汉学界的苏轼研究起步较晚,如与英国相比,整整晚了一个世纪。早在1834年,英国汉学家郭实腊(Karl Gutzlaff,1803—1851)就开始了苏轼研究,他在1834年出版的《大英国统志》中评论了苏轼诗歌,且从1839年起,就陆续在《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上撰写《苏轼全集》的阐述性文字,虽然其成果不算很突出,但应该是英语世界苏轼研究第一人。1884年,英国著名汉学家、剑桥大学第二任中文教授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在《古文珍选》(Gems of Chinese Literature,又译为《中国文学瑰宝》)里翻译了苏轼散文11 篇,如《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翟理斯极其推崇苏轼的语言天赋,认为中国语言在苏轼笔下达到了艺术巅峰。接着在1898年出版的《古今诗选》(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Verse)中也翻译了苏轼诗歌,在1901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第五章“宋朝”里也介绍了苏轼诗文,且全文翻译了《前赤壁赋》。1918年,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在《中国诗歌集》(A Hundred and Seuenty Chinese Poems,又译为《一百七十首中国古诗选译》)中也翻译了苏轼的诗歌。而美国最早引介苏轼的是李高洁(Cyril Drummond le Gros Clark),1931年,他翻译了苏轼的16篇散文名作,其中包括前、后《赤壁赋》,收在《苏东坡文集》(Selections from the Works of Su Tung-P’o)[11] 一书中,该文集对苏轼的生平、文学创作和文化背景作了简单介绍。后来李高洁又将苏轼所有的赋译成英文且作了简略注解,并于1945年在上海出版,名为《东坡赋》(The Prose-Poetry of Su TungP’o),钱锺书先生为此书作的序《苏东坡的文学背景及其赋》(Su TungP’o Literary Background and His Prose-Poetry),详细介绍了苏轼所处时代的文学思想、理学思潮、审美理想、赋体演变等,具体论述了苏轼文赋创作与其所处时代背景的关联。[12]《东坡赋》当为美国第一部苏轼文赋的英译选本。英译选本的出现,是苏轼作品在美国经典化历程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真正引起美国学术界重视苏轼研究的应该是林语堂,1947年林语堂在美国出版了《乐天知命的天才:苏东坡传》(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13] 书中包括数量较多的诗、词、文、书简,给西方学者提供了可贵借鉴。这也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轼传记,该书充溢着一种对苏轼强烈的倾慕之情,甚至流露出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无力感。对苏轼的赞誉与推崇之语,在书中俯拾即是。尽管有学者指出林语堂是“以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对苏轼的赞誉是出于自身处于异域文化因而须长国人之志气的意图,但毋庸置疑,正是林语堂的这本传记,才真正引起了美国读者的浓厚兴趣和学界的高度重视。林语堂以极其幽默的语言风格,刻画了一位博学多才、幽默机智、旷达超迈、热爱自由、博爱众生的“乐观天才”,尤其是对苏轼快乐人生哲学的凸显,对苏轼作为精通各类文学艺术天才的赞美,更使得苏轼声名大噪,自此之后,美国学者们才真正展开对苏轼的学术研究。
本时期美国汉学界苏轼研究特点是:以对苏轼富有代表性的诗、词、文的选译为主,出现了传记和文、赋英译选本,较之此前英国汉学界的译介而言,译介的作品数量有所增加,质量也有所提高,苏轼作品在美国学界中的影响力也有所增强,但相对于苏轼的所有作品而言,被翻译的作品数量是极少的,“大概只占东坡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一而已”[14]。而据笔者目前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来看,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研究苏轼的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