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挑担卖货郎
- 重返80:开局娶高挑女知青
- 谨慎的多宝
- 2318字
- 2025-04-28 14:20:08
“你好,秦卫东。”秦卫东客气握手。
秦卫东对姜杰有很深刻的印象。
前世90年秦卫东被评为庐东县优秀企业家代表的时候,姜杰则是庐东县农业致富带头人。
如果说秦卫东当时是庐东县乡镇企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姜杰无疑便是旗帜的另一面。
他带领姜陶公社的社员们搞蔬菜大棚,搞种猪养殖,帮助很多农民实现万元户的梦想。
这时候大专生含金量很高,相当于后世985/211的大学生。要知道,就算是中专师范生,这时候都是包分配的。
当时姜杰关于农业的理念,即便是用21世纪的眼光回头去看,也十分新颖,可惜也正是因为眼光太过前卫,栽了跟头。
毕竟无土蔬菜种植在八九十年代的国内,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哪里能大规模商业推广呢?
等到秦卫东作为庐州市级优秀企业家模范上台领奖的时候,旁边的农业模范已经换了人。
现在的姜杰还没到后世的地步,只是才刚刚大专毕业的养猪场饲养员。
“卫东同志,我先带你去看我自己种的蔬菜大棚吧。”
提起蔬菜大棚,姜杰眼睛亮晶晶道:“那里面都是我自己亲手种的蔬菜,您看哪些合适。”
“好。”
来到自留地,秦卫东被眼前的一幕震惊到了。
现在是冬天,但是他竟然在大棚里看到黄瓜和番茄幼苗!
要知道,第一代冬暖大棚技术要89年才成熟,而现在才80年。
“姜杰同志,据我所知,黄瓜和番茄是夏季的蔬菜,目前还没有冬天大规模种植的先例,即便是鲁省寿光县都做不到。”
秦卫东道:“你现在就能够成功培育?”
鲁省寿光是我国的蔬菜之乡。
我们现在所吃到的反季节大棚蔬菜,就是建立在寿光三元村89年成功研发出的第一代冬暖式大棚蔬菜技术上。
在此之前,大家冬天吃的最多的还是萝卜白菜。
“卫东同志,你居然也懂大棚蔬菜种植?”
姜杰十分惊喜,就像是找到了知音:“钱经理果然没找错人,秦大哥,你真是一个博学多识的人!”
秦卫东笑着摇头:“我只是看报纸提到过,对这些一窍不通。”
“不不,秦大哥,你能知道山东寿光,就说明对蔬菜研究很深,我也是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亲口听老教授讲课,才晓得这么个地方。”
姜杰道:“其实冬暖大棚我现在还在摸索,别看这些幼苗长得好,其实过两天就会因为温度不够枯萎。”
“除非我增设地暖,但是这么做,成本就太高了,远远超出了蔬菜自身的价值。”
“我今天请你来备菜,其实就是听闻您手艺好,想邀请您在我的婚礼上,用我亲手种出来的菜,说服我爹还有我岳父。”
“推广大棚蔬菜,大有可为,是能够让广大农民致富的!”
姜杰激情澎湃,圆乎乎的脸颊因为兴奋而涨红。
看见姜杰激动地样子,秦卫东不忍心打击他。
记忆里姜杰80年似乎也推广了蔬菜大棚,但是技术不够,失败了,后来靠养猪才成功。
毕竟作为华国蔬菜之乡的寿光,也是80年才开始全县范围内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种的也是应季蔬菜居多。
“不过,第一代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的原理并不难,连我这小白都晓得,或许这还真是个机会。”
秦卫东心下暗自思忖。
马上公社就要分田到户,自己有机会啊!
就在秦卫东想要和姜杰好好聊聊时,突然有人从养猪场那边一路小跑过来,面带焦急。
“姜技术员,不好了,二黑生产出了问题,有一只小猪仔好像快要断气了。”那人哭丧着脸道。
姜杰道:“快,带我去看看。”
秦卫东也跟了上去。
到猪圈后发现,他们口中的二黑,是一只正在生产的大黑母猪。
这时候养猪场的猪,还是以莱芜黑猪和本地黑猪为主。
大白猪还没完全引进普及。
“怎么回事,二黑怎么冻成这样!”
姜杰气得发抖。
“你们明知道二黑今天生产,还让她待在这水泥猪圈,多冷啊!”
秦卫东看见猪圈里躺着一只大黑猪,还有四只小猪仔。
其中一只小猪仔奄奄一息,几乎就要断气了。
姜杰二话不说,直接把自己穿的两件厚厚棉衣脱了下来,一件包在二黑身上,一件包在刚刚出世的四只小猪仔身上。
紧接着,他抱起那一只快要断气的小猪仔。
也不管脏不脏,直接口对口地替小猪仔吸气,而后按压胸口,如此反复。
天气太冷,怕小猪仔失温,姜杰甚至把它贴偎在自己胸口,用体温给小猪仔保持温度。
“哼,哼……”小猪仔开始有了反应。
姜杰高兴道:“活了,活了。”
秦卫东心中升起浓浓的敬意。
“难怪姜杰同志以后会是致富带头人,他做的比我那时候好。”
……
就在秦卫东还没回来的时候,一个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消瘦的汉子,轻轻敲响了他家的门。
零度的大冷天,旁人都穿棉衣,这汉子却只穿着一件薄薄满是补丁的蓝褂,脚上的布鞋也破了个洞。
这汉子虽然穿着破旧,但是脊背却笔挺,身上的衣服也干净整洁,浆洗的掉色发白。
仔细看会发现,这汉子和秦卫东眉宇间有三分相似,尤其是那高挺的鼻梁,和秦卫东一模一样。
“来了来了。”大伯母打开门,惊讶道:“这不是大东他老舅嘛?”
周素贵礼貌道:“嫂子好,大东和姐夫在家吗?”
秦卫东有两个舅舅,一个姨娘。
那个有六个手指头,欠下一屁股赌债的就是大舅妈李霞。
为了躲债,大舅周素友和大舅妈李霞早就不知道跑哪去了。
他们名声差,牵连着小舅周素贵在公社里都待不下去,年纪轻轻只能做挑担卖货郎,走街串巷卖些针头线脑。
但是因为有口吃,周素贵的生意其实并不好,赚的那点钱甚至连果腹都做不到。
“大东出去了,永春在呢,天这么冷,你怎么站在外面,走走走,进去说。”
“不了,嫂子,姐夫在就好,我是来送钱的。”
周素贵嘴角扯出一抹艰难笑容,婉拒了杨丹的好意,从自己怀里掏出来一个精心裹好的小布袋。
“我这凑了一百二十三元六角四分钱……之前听说因为大嫂欠的赌债,债主带枪讨债找到了姐夫。”
“实在对不住,姐姐生前在的时候就对我很好,最后却因为大哥大嫂的事牵连到姐夫您们一大家……希望您能帮我转交给姐夫,您也不要和姐夫说,就说是您捡的……”
也不知是因为结巴,还是穿的太少冻得,周素贵说话的时候断断续续。
拿钱的手也冻得通红。
“不行,这事你和你姐夫说,我做不了主。”
杨丹心疼坏了,冲屋里喊:“卫芳他二叔,卫东老舅来了。”
听见杨丹喊,周素贵把钱塞到杨丹怀里,扭头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