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逐光笔梦,青春华章(7)

大四开学,校园仿佛被一层微妙的情绪所笼罩。阳光依旧温暖,却添了几分柔和,像是在温柔地抚摸着即将离去的学子。道路两旁的树木被秋风染上了金黄,每一片飘落的叶子,都带着往昔岁月的记忆,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最后轻轻地落在地上,为校园的小径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空气中弥漫着的,既有离别的淡淡愁绪,又有对未来未知的踌躇与期待。

雷文轩和雷浩轩并肩站在那棵见证了无数成长与梦想的参天大树下,微风拂过,吹起他们的发丝,金黄的落叶在他们脚边打着转,恰似时光留下的独特书签,默默标记着他们在这校园中度过的最后一段珍贵旅程。他们的目光缓缓扫过校园的每一处角落,从充满回忆的教学楼,到挥洒汗水的操场,再到那条熟悉的林荫小道,每一处都承载着他们青春的足迹。

随着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作品的成功出圈,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火箭般蹿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时间,合作邀约像雪花般纷纷扬扬地飘来。众多文化机构纷纷递出橄榄枝,渴望在民俗文化的研究、推广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一些知名企业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平台独特的文化属性,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展商业合作,期望将民俗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产品推广之中,借助文化的力量提升品牌的内涵与价值。

在一次至关重要的团队会议上,负责商务合作的成员小李满脸兴奋,连声音都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家人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家超有名的美妆品牌想和我们合作,推出带有少数民族刺绣元素包装的限量版化妆品,他们给出的合作条件十分优厚,不仅提供了高额的合作资金,还承诺在全国各大城市的门店进行推广!”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小小的惊叹声,大家都为这个难得的机会感到欣喜。

然而,这份欣喜并没有持续太久,团队中负责内容创作的小张皱起了眉头,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商业气息太浓会不会让我们的平台变味啊?我们从一开始的初衷就是传承文化,要是变成单纯的商业营销,那我们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毕竟这也是他们共同的顾虑。

雷文轩静静地听着,他的目光在每一位成员脸上扫过,心中也在反复权衡。这确实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一个把握不好就可能让平台偏离轨道的重要时刻。过了好一会儿,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坚定:“我们不能拒绝商业合作,这无疑是平台发展壮大的一次绝佳机遇。但我们必须把控好合作的度,绝不能让商业淹没了文化。就拿这次美妆合作来说,我们一定要让品牌方参与到文化推广活动中来,通过他们的渠道和影响力,让更多消费者深入了解刺绣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不只是关注产品本身。”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眼神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和斗志。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雷文轩和雷浩轩亲自带领团队,与合作企业展开了一场漫长而艰苦的谈判。每一个条款,每一个细节,他们都反复斟酌、据理力争。他们不仅成功争取到了更有利于文化传播的合作条款,如品牌方需在产品宣传中突出文化元素、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文化推广等,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配套的文化活动。在线上,他们邀请刺绣艺人进行直播教学,开设民俗文化讲座,让消费者在购买美妆产品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刺绣技艺,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线下,他们举办美妆与民俗文化融合的主题展览,将精美的刺绣作品与时尚的美妆产品摆放在一起,通过巧妙的创意展示,让观众直观地领略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完美结合。

在内容创作的道路上,他们始终保持着探索创新的热情,从未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一天,雷文轩在浏览科技资讯时,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团队会议上,他兴奋地分享道:“咱们可以打造一个民俗文化互动体验平台,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用户能够沉浸式地感受民俗文化。想象一下,用户戴上VR设备,就能仿佛穿越时空,走进少数民族村落,亲身参与传统节日庆典,亲手体验民俗技艺,这将会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播方式!”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团队成员的热烈响应,大家都被这个充满创意和前景的设想所吸引。

但很快,现实的难题接踵而至。技术层面,VR和AR技术的应用需要专业的知识和大量的研发工作,而团队在这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资金方面,打造这样一个平台需要巨大的投入,仅靠现有的资金远远不够。面对这些挑战,雷文轩和雷浩轩没有丝毫退缩。他们积极与学校的计算机学院取得联系,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成功组建了一支由计算机专业师生组成的专门研发小组。小组成员们满怀热情,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进行无数次实验和调试,只为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资金方面,除了继续积极申请文化产业扶持基金,他们还决定尝试通过众筹的方式,向平台的忠实用户和文化爱好者募集资金。为了写好众筹文案,雷文轩和雷浩轩反复琢磨,字斟句酌。他们饱含深情地写道:“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民俗文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情感。我们希望搭建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让更多人能够触摸到民俗文化的温度,感受到它的魅力。加入我们,一起点亮这份文化传承的梦想,让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众筹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了热烈响应。平台的忠实用户们纷纷慷慨解囊,他们被雷文轩和雷浩轩的坚持和热情所打动,也希望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文化爱好者们也积极参与,他们对这个创新的项目充满了期待,相信它能为民俗文化的传播带来新的契机。短短几天时间,就筹集到了一笔可观的资金,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研发小组夜以继日的努力下,民俗文化互动体验平台的雏形逐渐显现。当用户戴上VR设备,便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少数民族盛大而庄重的传统婚礼,耳边是欢快的音乐和人们的祝福声,眼前是色彩斑斓的婚礼服饰和热闹的婚礼场景,仿佛自己就是婚礼中的一员;或是参与到热闹非凡的篝火晚会中,与少数民族同胞们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舞,感受着火焰的温暖和节日的欢乐氛围。通过AR技术,用户可以在家中“摆放”精美的木雕作品,只需用手机一扫,木雕便会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在眼前,用户还能通过点击查看详细的制作工艺介绍和背后的文化寓意,仿佛将博物馆的展品带回家中。

然而,就在平台即将上线的关键时刻,市场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竞争对手出于嫉妒或其他目的,开始恶意抹黑平台,在网络上发布不实言论,质疑平台的文化专业性和商业合作的正当性;一些用户也受到这些负面言论的影响,对平台的商业化发展表示担忧,害怕平台会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失去最初传承文化的初心。面对这些压力,雷文轩和雷浩轩没有丝毫退缩。他们迅速组织团队成员,制定应对策略。一方面,他们在平台上发布详细的文化解读文章,邀请民俗学专家撰写专业评论,用事实和数据证明平台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另一方面,他们举办线上答疑会,亲自与用户进行沟通交流,耐心解答用户的疑问,向用户展示平台坚守文化传承的决心和努力。

大四下学期,民俗文化互动体验平台正式上线,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文化和科技领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各大媒体纷纷聚焦报道,称赞平台为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开辟了新的道路;用户们也纷纷涌入平台,留下了如潮的好评,他们被平台丰富的内容和沉浸式的体验所折服。平台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让更多的年轻人对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得到了文化界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成为了民俗文化创新传播的典范之作。

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离情别绪。雷文轩和雷浩轩站在校园的操场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拉长了他们的影子。他们看着周围熟悉的一切,那些曾经一起奋斗过的地方,那些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心中满是不舍。但他们也清楚地知道,新的征程即将开始,过去四年的经历只是人生篇章的一个序章。回顾大学四年,他们在逐光笔梦的道路上历经风雨,有过挫折,有过迷茫,但始终坚定地朝着梦想前行。他们相信,无论未来走到哪里,只要怀揣着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握紧那支象征着梦想与坚持的“逐光的笔”,就一定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续写更加辉煌灿烂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