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中阿产能合作进展情况

产能合作是中阿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之一。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上提出中阿“1+2+3”合作格局,其中中阿产能合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2017年1~4月,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项目达1862项,合同金额达318.5亿美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海合会国家是最大的工程承包市场之一。除了数量上的增长,中国工程承包项目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逐步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型相结合的模式,业务范围也从普通的房屋建设、路桥建设扩展到工业、能源、通信、石化等领域。[19]2016年,中国企业在阿拉伯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为404亿美元,同比增长40.8%,完成营业额336亿美元,同比增长10.6%。2017年,中国在阿拉伯国家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金额就已达328.05亿美元。

中阿双方在产能对接、石油炼化、港口基建等领域均推出重大项目;中阿在论坛框架下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签署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落地协议,并就和平利用核能培训中心、清洁能源中心合作协议达成一致;中阿双方启动科技伙伴关系,将在新能源、卫生健康、现代农业、通信等领域建立10个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国已与埃及、阿尔及利亚、阿联酋、沙特、苏丹5国开展了双边航天合作,中国于2017年成功发射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中国—阿拉伯国家北斗中心于2018在突尼斯成立。2017年中国和沙特已确定第一批中沙产能与投资合作30个重点项目,其中8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20]中国与海合会国家产能合作的主要领域为能源、钢铁、建材、建筑机械、五金、化工等,如山东电建沙特阿美MGS二期EPC项目、中石油BGP项目、中国通信服务沙特公司通信工程项目。[21]

截至2018年,中方企业在阿拉伯国家承建的多个“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基建项目取得显著进展,其中包括阿尔及利亚中心港的项目筹备、埃及“斋月十日城”市郊铁路、埃及国家主电网输电线、埃及玻璃纤维生产线、埃及小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项目、阿联酋哈利法港二期集装箱码头、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扩建、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桥”及包括摩洛哥北部新一代项目在内的中摩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就、卡塔尔路赛体育场、约旦阿塔拉特油页岩发电站、阿曼苏哈尔独立电站项目、苏丹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沙特延布炼油厂等。[22]

中国和阿尔及利亚产能合作也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2017年10月底,在中国工程师的努力下,阿尔及利亚北部甘塔斯隧道贯通,大城市奥兰到首都阿尔及尔的行程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到2小时,其为阿尔及利亚北方铁路干线建设奠定了基础[23],也体现出中国和阿尔及利亚产能合作潜力巨大。

中阿货币流通为“一带一路”和中阿产能合作提供融资支持。阿拉伯国家积极参与亚投行建设,沙特代表和埃及代表还分别担任亚投行中东选区和非洲选区的董事。目前,亚投行已批准4项涉及阿拉伯国家的项目——阿曼杜库姆港商业码头和作业区项目、阿曼铁路系统准备项目、阿曼宽带基础设施项目和埃及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贷款承诺额共计6.63亿美元,占亚投行已批准项目总额的15.67%。2017年1月,亚投行向阿曼提供贷款2.65亿美元,是亚投行首次向阿拉伯国家提供贷款。[24]此外,为支持中东工业化,中国还设立150亿美元专项贷款和100亿美元优惠贷款,与阿联酋和卡塔尔等联合设立200亿美元共同投资基金。[25]

随着阿拉伯国家产业升级,尤其是随着沙特、埃及、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经济多元化发展战略,减轻了对单一经济的依赖,为中国投资阿拉伯国家产能提供了有利条件。阿拉伯世界还是中国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中国投资带动了阿拉伯国家的产能升级。2012年,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投资流量为8.9亿美元,当年末存量为72亿美元;2016年底,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存量151亿美元;2017年,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流量12.6亿美元,同比增长9.3%。2014年,中国企业在阿拉伯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359亿美元,同比增长23%,约占中国在全球新签承包工程合同总额的1/5;2017年,中国在阿拉伯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328.05亿美元。[26]

中国还成立研究中心和技术培训中心,为促进中阿产能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如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落户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海外中医中心落地摩洛哥,中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卓越中心落地突尼斯,以及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和平利用核能培训中心、清洁能源培训中心等,成为中阿双方产能合作与技术和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阿双方重视在阿开展经贸合作区发展产能合作,积极推进沙特吉赞经济城中国产业园、阿曼杜库姆中国产业园、中国—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中埃(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国—苏丹农业合作开发区建设等。在设施联通方面,中国企业在阿拉伯国家广泛参与港口建设和投资,实施公路、铁路、输油管线、供水管网等项目。以港口建设为例,截至2018年,中资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了吉布提港、苏丹港、沙特吉达港、埃及塞得港和艾因苏赫纳港、阿尔及利亚哈姆达尼耶港、摩洛哥丹吉尔港和卡萨布兰卡港、毛里塔尼亚友谊港等近10个港口,成为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开展港口外交的重要对象。[27]

中阿产能合作着眼于未来,以高新技术合作和优势产能为合作新方向。自2013年中国科技部启动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以来,已有123名阿拉伯国家科研人员在中国进行了短期科研工作;2014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访华的埃及总统塞西共同见证中国科技部与埃及科学研究部签署《关于共建中埃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的谅解备忘录》;2015年中阿技术转移中心正式揭牌成立;2015年、2017年举办了两届中阿技术转移暨创新合作大会;2016年,习近平访问阿盟总部时宣布启动“中国—阿拉伯国家科技伙伴计划”;2016年3月,中国和埃及共建的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在埃及揭牌,目前该实验室建设正稳步推进,中国科技部也正与相关阿拉伯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就共建实验室事宜进行磋商。当前,埃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沙特、约旦、突尼斯、利比亚7国与中国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埃及、摩洛哥、沙特3国还与中国科技部建立了科技合作机制。[28]科技合作使中阿产能合作更具可持续性。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也加大了对华投资。2015年12月,中国和阿联酋就达成了100亿美元的“中国—阿联酋共同投资基金”,阿联酋对华投资主要包括先进制造业、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卫生医疗和医疗设备、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科技、酒店、港口等。迪拜港口世界集团主席苏尔坦与青岛港集团主席签署协议,在青岛港投资6.36亿美元建设智能集装箱码头,实现远程装卸;迪拜港口世界集团还投资12亿美元,在天津建造新港口,已于2018年完工。[29]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家副主席王岐山相继访问阿联酋,进一步带动阿拉伯国家对华投资。

2019年2月,沙特王储萨勒曼率团访华,就“一带一路”与沙特“2030愿景”实现对接、共建“中巴经济走廊”等,达成了广泛共识,签订280亿美元大单。沙特阿美公司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等在中国东北盘锦将开发投资规模达100亿美元的炼油和石化联合企业,组建华锦阿美石油化工项目合资公司,打造一家每天可生产30万桶石油的炼油厂。[30]

综上所述,中阿经贸合作已经拓展至立体多维领域,一是传统能源以及新能源合作,如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绿色低碳能源等,以“能源+”为重点;二是基础设施领域的产能合作,如道路、建筑、港口、智慧城市、产业园区和科技城等,中国参与投资30亿美元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建设,包括修建一栋385米高的大楼,建成后将成为非洲第一高楼;[31]三是高科技领域合作,如航空航天、生物制药、新材料、“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商务、联合研发等。中国帮助阿尔及利亚和埃及发射卫星,中国与沙特联合探月与探测水星合作计划等,意味着中阿“空中丝绸之路”的延续和拓展。

宁夏在中阿经贸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自2010年起,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3届中阿经贸论坛和3届中阿博览会。[32]截至2017年底,2015年中阿博览会签署的108个投资类项目开工实施率已达70.4%,到位资金272.1亿元。[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