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FDE12/31726661103187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0045-0020.jpg?sign=1739568244-XSijeVyPUJpi6vca4XmH0EKGwZji4mjA-0-b74df0f2a0d13bf4343044363c5268d0)
字词注解
①寒来暑往:指炎热的夏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语出《周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②秋收冬藏:指秋天收获粮食,冬天把它储藏起来。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③闰: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即一回归年。阳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的时间约每四年积累成一天,加在二月里,叫“闰日”。农历则把一年定为354天或355天,所余的时间约每三年积累成一个月,加在某一年里,叫“闰月”。这个方法在历法上叫作“闰”。
④律吕: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多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高低。从低音管算起,奇数位的六个管叫作“律”,偶数位的六个管叫作“吕”,合称“律吕”。后将“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语句释义
寒冷的冬天到来,酷热的夏天过去,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农历将三年的闰余积累成闰月,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云气上升形成降雨,露水凝结从而成霜。
延伸阅读
伏羲创八卦
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传说他教授了人们很多知识,曾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并在泰山休养生息。
伏羲十分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自然的变化。他观察着日升日落,昼夜交替,突然灵光一闪,开始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做着标记。那时候的人们对大自然几乎一无所知,不明白天气的阴晴变化、四季的交替更迭和人类的生老病死,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伏羲却认为花开花落、斗转星移都是具有一定规律的。他观察、参考鸟兽身上的纹样,决心画出一张总结天地万物、四时规律的图。
一天,伏羲正愁眉不展地坐在黄河边,有龙马从黄河中奔腾而出,龙马的身上有纹样,伏羲依据龙马身上的纹样绘制出了八卦图。他先画出一个八边形,又在旁边画出几条长短不一的线,长线代表“阳”,两条短线代表“阴”,这些线可以组成八种不同的图案符号,象征事物的千变万化,这就是八卦。八卦中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名字,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对应“天、水、山、雷、风、火、地、泽”八种不同的事物。
伏羲创制的八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八卦中的逻辑蕴含着中国古人的智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字、数学、医学等体系均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