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景朝,荣国府

没多久,安朔帝的随侍太监兼宫中大总管戴权,便从太和殿走了出来。

戴权满脸笑意,看向侯孝安和赵驹,说道:“陛下有口谕,龙首宫之事他已然知晓,你二人只管安心,莫要多想。

太上皇赏赐的东西,收着便是。”

侯孝安和赵驹对视一眼,皆是一愣,没想到安朔帝竟然这么快就知晓了此事。

侯孝安拱手问道:“戴公公,不知陛下还有没有其他吩咐?”

戴权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说:“陛下说了,二位将军不必忧心,一切自有他定夺。”

说罢,便转身回了殿内。

二人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但看着紧闭的太和殿大门,还是无奈地朝着皇宫外边走了出去。

一路上,赵驹总算是对现今的朝堂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当初,先太子造反失败后,被太上皇贬为庶人,不久后病逝。

其两个儿子虽被封为亲王,但也被剥夺了继承皇位的资格,从而断绝了太子一脉的继位可能。

按照侯孝安的猜测,太上皇当初将皇位禅让给安朔帝,本是出于真心实意。

然而,问题却出在了安朔帝身上。

尽管安朔帝一开始并未接受过作为储君的正规教育,但他在位期间呕心沥血,操劳国事,太上皇对他倒也还算满意。

但安朔帝却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无后。

无论是安朔帝自身的问题,还是后宫众多妃子的原因,亦或者是天意如此,安朔帝在位十数年,后宫佳丽众多,却无一人怀上龙嗣。

这一直是朝堂上的一块心病,也是太上皇对安朔帝日渐不满的根源之一。

久而久之,那两个分别被太上皇封为孝义亲王和孝和亲王的太子嫡子便是心思活络了起来。

在他们看来,他们毕竟是安朔帝的亲侄子,安朔帝既然膝下无子,这皇位总不能旁落他人吧?

太上皇或许是年事渐高,对儿孙辈的亲情愈发眷恋。

对于两位亲王暗地里的小动作,他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一些事情上还多有袒护。

更有甚者,从龙首宫内不止一次传出消息,称太上皇有意在几年后让安朔帝将皇位禅让给两位亲王中的一人。

这些传言虽未得到证实,但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这些话传到安朔帝耳中,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他多年来为了这江山社稷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却面临被要求禅位的局面。

长此以往,安朔帝与太上皇之间的关系愈发疏远,表面上虽维持着皇室的尊荣与和谐,可暗地里,父子之间的嫌隙却在不断加深。

在大景朝堂之上,武官贵勋之间的势力错综复杂,大致可分为三大阵营。

其一,是以太上皇为尊的四王八公开国一脉。

这些开国元勋及其后裔,在王朝建立之初便立下赫赫战功,根基深厚,在朝堂和军队中都有着广泛的人脉与影响力。

他们对太上皇忠心耿耿,或许是念及当年祖先追随太上皇打天下的情谊;

又或许是认为太上皇虽已退位,但余威仍在,故而紧紧簇拥在太上皇身边,一举一动皆以其马首是瞻。

其二,是太上皇提拔起来的景宁一脉。

这一脉在朝堂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开国一脉既有利益上的交集,又存在着一些微妙的竞争关系。

其三,则是近些年来安朔帝大力提拔起来的年轻将领。

这些将领大多出身平凡,凭借自身的才能和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安朔帝的赏识与重用。

赵驹听完,便是对着侯孝安道:“听闻四王八公一脉中的修国公,也是姓侯……”

话还没说完,侯孝安就打断道:“我虽然出身修国公府,但其实和修国公关系不大,是庶出。”

他的语气平淡,却隐隐透着一丝无奈。

赵驹微微一怔,脸上惊讶与好奇交织:“竟是如此?愿闻其详,将军莫怪我唐突。”

侯孝安望着宫墙外的夜色,缓缓说道:“自我记事起,便在府中备受冷落。

母亲是父亲的妾室,身份低微,在府中没什么地位。

我自幼便知道,若想出人头地,唯有靠自己。”

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坚毅,“所以我苦练武艺,一心想着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当时陛下还是个普通的皇子,且跟我一样是庶出,故此我们交情颇深。

后来陛下上位,我这才有了今天的出头之日。

所以,你不必将我与修国府联系在一起,我们之间,并无太多瓜葛。”

赵驹肃然起敬,敢情侯孝安还是安朔帝的潜邸之臣!

赵驹犹豫片刻,还是对着侯孝安道:“将军,其实在下跟四王八公一脉里的荣国府有些关系…”

侯孝安闻言颇为惊讶,他转头看向赵驹,眉头微皱,问道:“赵驹,你虽然出生在京城。

但据我所知,你父赵国根是从小兵一步步升到百户的。

我亦曾调查过,并无什么显赫背景,怎么就跟荣国府扯上了关系?”

赵驹苦笑一声,将自家事跟侯孝安娓娓道来。

侯孝安听完,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说道:“这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不必担心。

你能走到这一步,并未依仗荣国府丝毫。”

说着,侯孝安眉头紧紧皱起,神色凝重道:“倒是你得提防着荣国府,千万别被他们缠上了。”

赵驹满脸讶然,心中不禁疑惑,荣国府的名声竟如此不堪?

侯孝安似乎是看出赵驹的疑惑,冷哼一声,语气中满是不屑:“常言说得好,富不过三代。

这宁荣二府,这些年是愈发糊涂,行事毫无章法。

就说荣国府那位老封君贾史氏,糊涂得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一味偏爱小儿子,硬生生把承袭了爵位的大儿子赶到偏院去住,全然不顾宗法规矩与长幼秩序。

还有那个贾恩侯,也是个废物点心!

被这般欺负,居然一声不吭,任由弟弟在荣国府肆意妄为、鸠占鹊巢。

你想想,这般毫无骨气与担当之人,能撑起什么局面?

这荣国府从上到下,如今都是一团乱麻,内里早就腐朽不堪了。

你要是和他们扯上关系,指不定会惹出多少麻烦。”

侯孝安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摇头,脸上尽是嫌弃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