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大人,学生也看不懂西洋文。”
“不过,当时学生询问过那位西洋人,他也只是讲述了十个简易数字和简易数字计算法。”
“学生跟着学了一天,到了第二天,他便离开了江浦县。”
顾青站着,对坐在那里喝茶的汪宗伊说道。
汪宗伊点了点头,也算是接受了这个说辞。
毕竟,顾青并未跟从西洋人学过西洋文,肯定不认识西洋文,也更不可能生而知之。
故此,也只能是跟着西洋人学过简易数字和简易数字计算法,至于后面的内容,自然出自于中原古代的算经。
“宏甫这些时日,去见了好几位西洋人,得到了这五本记载了一些西洋算学的书。”
“你且拿回去看看,若有不懂,也能去城中教会,寻找西洋人教一教。”
“可好?”
顾青是真的激动,连忙上前,接过了书籍。
他原本就有这个打算,去找几个西洋人,学一学这时候的西洋文,然后,再买来、或者是借来他们的经书,抄录之后,尝试着翻译一下。
因为他记得在这之后不久,就有一个叫做利玛窦的传1教1士,和这个时期的大明数学家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
他前世所学的英文和如今的西洋文,肯定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不可能一上来,就说一句英文,直接震惊了所有人。
真当西洋文从始至终就一点儿变化也没有呢?
汪宗伊并不关心,也不好奇顾青是如何学得简易数字计算法的详细过程,这事儿已经有了定论。
此后只需要认定顾青编撰《算学新解》,由他和李贽、焦竑等人斧正就可以了。
“嗯。”
“除此之外,我这里还有一消息。”
“皇上对于你编撰的《算学新解》大为赞赏,命令国子监开始教导学生们简易数字计算法,并且也将会在户部推行。”
“首辅大人还亲自赏赐了你一枚玉佩,以示嘉奖。”
“圣使已经到了淮安府,相信再过几日,就能到达应天府。”
顾青施礼道:“学生若无汪大人引荐,便不会进入崇正书院,更不会有如此机会,编撰《算学新解》。”
“如今《算学新解》上达天听,得皇上赏识、首辅大人肯定,心生惶恐。”
“学生年不过十五,早年跟随父母耕种,读书也不过一年有余,突然获此殊荣,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应对。”
说白了。
就是想要请教一下汪宗伊。
圣使来了。
他该怎么办?
皇上嘉奖了,他该怎么做?
首辅大人给了一块玉佩,他又要怎么做?
这些是不是有一个讲究。
毕竟,他是真的不懂啊!
汪宗伊捋了捋胡须,微微颔首,这就是他当初器重顾青的一点,心思沉稳、荣辱不惊。
“你且放心便是,圣使来了,由我来迎接。”
“到时候,一切听从我的安排。”
他怎么说,也算是这应天府的父母官,又是顾青于崇正书院读书的引荐人。
也是此番上奏《算学新解》的人。
圣使来了,肯定还是要找到他这位应天府知府,再由他带领,一同前来这崇正书院宣读圣谕。
汪宗伊也因为引荐顾青这位少年英才,一同编撰《算学新解》,并亲自作序,而有功。
朝廷肯定也会有赏赐,以示嘉奖。
汪宗伊让汪植把顾青请来,于应天府樊楼吃了一顿大餐,又把朝廷对于《算学新解》的商讨结果,也就是圣使即将到来的消息,透露了一点儿,好让顾青有一个准备。
不至于,到时候圣使来了,他才知晓,匆忙应对,从而怠慢了圣使。
等到圣使回去,言语几句,传开了。
说不得,还会让皇上、首辅大人怀疑这《算学新解》是不是年仅十五岁、读书一年有余的顾青所编撰。
他又讲述了顾青到时候,只需要保持着现在的谦逊、稳重,好生地回答圣使的一些问题,便可以了。
顾青抱拳道:“学生定当铭记大人叮嘱。”
他也明白汪宗伊的话外音,那就是,圣使前来,也有面试他,探查真伪的意思。
过了两天。
于江浦县地界,出现了一队人马。
每一位都是身穿锦衣,上面绣着飞鱼服,为首一人则是身穿蟒服,他就是被冯保安排,此番前来应天府宣读圣谕的司礼监太监陈矩。
原本,宣读圣谕这件差事儿,自然不会劳烦他亲自前来。
但是因为此事最后由首辅大人张居正一语定音,奏请皇上推行简易数字计算法。
那么,这事儿就和首辅大人张居正扯上了关系。
冯保有点儿担心此事的虚实,以免最后闹出来,编撰《算学新解》的那位十五岁学生顾青,就是一个世家子,徒有虚名,那张居正识人之明的声誉也就受到了影响。
作为和首辅大人张居正站在了一条船上的太监冯保,自然是要让人来一探虚实。
陈矩便接了这个任务,带着人从顺天府出发,赶了九天的路,总算是赶到了这江浦县铺子口。
他并没有直接去铺子口坐船到应天府,而是直接进城,前往县衙。
在汪宗伊的奏章上写的很清楚,编撰《算学新解》的顾青,乃是江浦县顾家村人,万历二年就读于江浦县丁家春风学堂,万历三年参加县试、得县案首,后参加府试、得府案首。
陈矩直接表明了身份,要到了顾青参加县试之时的考卷,抄录了一份。
“这‘才学兼优’之匾额,咱家打算直接送去顾家村,给顾家挂上,以示圣恩。”
萧元冈微微施礼道:“下官这就带路。”
于是,一行人直接前往顾家村。
还没到顾家村的村口,路上的人何曾见到过这般阵仗?
有的则是连忙让开,生怕自己一个不好,冲撞了这些个贵人,也有人则是远远跟在了后面,想要看个热闹。
这么多年以来,还没见到过如此大的阵仗呢。
到了村口。
进了顾家村,路人才知晓,这些个贵人,竟然是去顾家村的。
“我晓得了。”
“这必定是去顾家村那位顾案首家的!”
“你们看那匾额,上面写着‘才学兼优’,是了,是了,定然是那位十五岁的顾案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