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股权认购书

别看此时的于谦已经贵为少保加兵部尚书衔,可在这些非富即贵的王侯公卿的面前,也只有尴尬赔笑的分。

“诸位稍安勿躁,人马上就要到齐了,等人到齐之后,我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

“哼,这话你已经说过好多遍了。

再给你一刻钟的时间,要是还不开始,就不要怪我们不给你面子了。”

没办法,于谦只好继续派人去找周寿。

可这回人还不等出门呢,周寿就推门走了进来。

众人一看到周寿,脸上顿时露出了厌恶之色,甚至有几个曾经跟周寿有过过节的家伙更是直接不客气的嘲讽道。

“姓周的,你还当你是国舅爷吗,不知道今天这里没有你这种人的位置吗。”

“别这么说,人家虽然落魄了,可人家不管怎么说,也是皇亲不是?”

然而周寿面对各种嘲讽,不仅没有生气,反倒一副和颜悦色的冲着众人微微一笑。

“打搅道诸位的雅兴,是我的不对,只不过我今天有飞来不可的理由。

谁让陛下非要将修筑瓮城的事情交给我来全权处理呢,哎真是麻烦啊!”

一听这话,刚刚出言讥讽的众人脸色瞬间就变了。

他们的目光齐齐看向一旁的于谦。

“于少保,修筑瓮城不是你们兵部和工部的事情吗,怎么会轮到姓周的头上。”

此时的于谦正愁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呢,所幸直接将周寿给推了出来道。

“诸位,事到如今,我也就不瞒着大家了。

修筑瓮城的事情的确是被陛下全权交给了周寿,我们兵部和工部只有配合的权力。”

这下不光是先前那几个人傻眼了,就连其他人也跟着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于谦二人。

“完了,这下完了,刚刚我可是把人给得罪死了,这下在想从他手里拿到工程可就难了。”

但就在众人思索着要怎么缓和一下和周寿的关系时,周寿却是笑眯眯的冲众人说道。

“诸位今天过来的目的于少保已经跟我说过了。

修筑瓮城这么大的事情,自然也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全权处理的,所以还要仰仗诸位的鼎力帮助才行。”

众人一听这话脸上顿时又浮现出了笑容,纷纷客套的说道。

“想不到周大人如此宽宏大量,刚刚倒是显得我们小气了。

周大人若是有什么我们能帮忙的,尽管说就好了,只要是我们能做到的,绝对推辞。”

周寿见状双眼微眯的看了众人一眼,随即微笑着说道。

“既然诸位都想参与进来,那我也就不瞒着诸位了!”

说着,他直接一挥手,身后立马就有人端着厚厚一沓文件走了过来,然后分发给了在场的所以人。

众人拿起文件仔细一看,见封皮上写着,“瓮城资产认购书”几个大字。

看到这个奇怪的几个字后,众人脸上都是露出了不解的神色。

但他们并没有直接提出疑问,而是翻开认购书仔细的观看了起来。

可随着他们一一看完,众人的脸色又变得十分奇怪起来。

半响之后,总算是有人忍不住了,直接开口询问周寿道。

“周寿,你刚刚给我们的这本认购书,若是我没理解错的话,是不是只要我们往里面投了钱,那到时候瓮城修筑好了之后,里面的商铺,住宅就会有我们的一份。”

周寿轻轻点了点头道。

“没错,只要你们投了钱,你们就等于是这瓮城的股东之一,不仅里面的商铺住宅有你们的一份,就连以后整个瓮城税收,也是在场所有投了钱人平分。”

众人一听这话,紧忙又翻看了一遍,发现在最后的几页上,的确是写着瓮城以后的赋税也是投资者收入的一部分。

前面商铺和房屋他们倒是还能理解,可税收这东西可是朝廷的,私人根本就没有收取的资格,这很难让人相信,周寿真的能做到这一点。

于是有人当场提出了这个问题。

可周寿却是不紧不慢的说道。

“税收的确是只有朝廷才能收取,但我先前和陛下商议过,只要我能用最少的钱将瓮城修筑起来,那这两座瓮城未来十年的税收,将会作为我的奖励。

我现在只不过是将这些奖励当成分红,分发给所有投资者而已。”

这话一出,原本还有些犹豫的人,双眼顿时就红了。

“那可是十年的税收啊,全都加在一起别说修筑两座瓮城了,就算是再修个三五座也是绰绰有余。”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因为周寿早在今天前就有意无意的透露出了,这两座瓮城的具体规划。

这两座城虽然说是瓮城,实际上却是按照一般的县衙规格来修筑的。

若是修筑完成,一座瓮城中,除了日常驻兵所需要的空间外,少说还能居住至少十万户百姓。

两座城加起来,那可就是二十万户百姓,虽然看似并不是很多,可这却是实打实两个县城的人口总量了。

换句话说,两座瓮城的税收就等于是两个县的税收总和了。

而按照大明比较富裕地区的税收水平计算,一个成年男子一年大概需要缴税三百文计算,十万人大约就是三四万两银子。

两座瓮城加起来那可就是七八万两银子,十年下来那就是七八十万两。

这还只是以普通百姓的十五税一的方式来计算,若是以商稅来计算,这税收只会更高,不会更低。

虽然这几十万两银子,对于在场的众人来说,可能连他们全家一年的花销都比不上。

可对其中一些不是那么有钱的人就十分具有诱惑力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座城能容纳十万户百姓,那只是理理论数据,实际情况下,很可能要比这个数据高出很多。

毕竟当年京城以及周边县城的理论常驻人口数,也只是百万户而已,可现如今呢,整个京城和周边的确的人口早就超过了这个数据好几倍了。

所以说这个数据只是表面数据,实际情况下很可能要比这个高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