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庸城的校场上,望着眼前那支刚刚完成一对一配对混编而成的新军,刘封满怀豪情的同时,眉头也微微皱起。
他知道,这些士卒来自不同的阵营,彼此之间还很陌生,要想将他们打造成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谈何容易。
但时间紧迫,大战在即,刘封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慢慢地磨合消化这群上庸降兵,只能赶鸭子上架,快速进入状态。
他转过头,对着身旁的王平、寇延、樊猛、杜亥以及寇真几人说道:“眼下我的捷报文书才发给主公,主公对尔等的差事还未明确,但时间不等人啊。”
“你们五人,各自领八百人去,分别带领众人进行操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队伍带出来,起码人要互相认识,百人以下的队率、什长、伍长之类的基层军职必须明确到位。百人以上的都尉、曲长待操练后再定。”
王平上前一步,说道:“公子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公子所托!”
刘封微微点头,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欣慰:“好,我相信你们。军中之事,我虽不能事事亲为,但也会时刻关注。你们若有难处,尽管向我汇报。”
刘封又把军正梁息唤到几人跟前,嘱咐道:“这支队伍刚刚混编完毕,人员籍贯不同,成分复杂,鱼龙混杂。因此军中纪律,不容有半点马虎!若有违令者,严惩不贷!”
“另外,梁息你替我记着,五天之后,我要和你一同对几人的训练情况进行核验。你务必提醒我,不可有误。”
梁息恭敬地应道:“公子放心,属下定当牢记。”王平等人也领命退下。
安排好新军训练的事情后,刘封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申耽旧将们。
他知道,这些旧将心中多有不服,对自己的安排也颇有怨言。而要想真正掌控上庸,这些旧将的态度至关重要。
刘封缓缓走到一名刚刚挤到申耽跟前质问整军的旧将面前,他停下脚步,目光直直地盯着他。
对方明显心中一紧,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刘封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之前在申耽麾下担任何职?”
对方低声答道:“回公子,小人任昌,之前是申将军麾下的一名都尉。”
刘封微微点头,又问道:“如今军队混编,我尚未给你安排新职务,你可心中有怨气?”
任昌心中一惊,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答道:“公子明鉴,人若遇到不平事自然会心生怨怼。”
刘封嘴角微微上扬,扫视了一圈这些或站或蹲的申家旧将,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我知道你们有怨气,也知道你们对我等多有抗拒。我还知道,之前有一部分上庸士卒被藏了起来。”
刘封所说的上庸士卒被藏起来,是指此前的申氏兄弟为了保存实力,故意将部分精锐部曲隐藏在民间,让那些老弱病残来鱼目混珠、以次充好。
被刘封点破,不仅是这些申氏旧将,甚至是跟随在他身边的申耽都暗自羞惭。
刘封不管他们的心思,径直问向任昌:“我且问你,你想不想当校尉、都尉?”
任昌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公子此话怎讲?”
刘封神色一正,环顾众人说道:“现在,你们若有谁想当校尉、都尉,就自己去把那些藏起来的部曲召集过来,投入我的麾下。一个人拉来多少人,我就给这个人相应的职务。”
“申将军是举城而降,立有大功。”刘封看了一眼身旁的申耽,“而你们则是无功不受禄。若想挣个一官半职,就凭自己的本事拉人去。”
任昌听了这话,心中泛起了波澜。他心中明白,这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考验。
若自己选择配合,或许能在刘封麾下谋得一个好前程;若选择不配合,恐怕日后在军中再无立足之地。但他又担心,这样做会得罪军中的一些旧友。
就在任昌犹豫不决之际,周围的旧将们也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有的人心动不已,跃跃欲试;有的人则面露犹豫之色,显然还在观望。
刘封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心中清楚,这是一场博弈,自己必须把握好分寸。
“我给你们一天的时间考虑。”刘封大声说道,“一天之后,我要听到你们的答复。愿意配合的,我刘封定不会亏待;若执意不配合,那就直接降为士卒,届时可别怨我不讲情面!”
说罢,刘封转身离去,只留下一众旧将们在原地沉思。
回到府衙后,刘封坐在案前,他认真复盘着今日整军的前后经历,他知道,收服这些旧将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掌控上庸,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新军的训练、城中的治安、粮草的储备……每一件事都关乎着上庸的安危。
而对于那些旧将,刘封心中也有着自己的考量。这些旧将在当地有着一定的根基和人脉,若能将他们收为己用,无疑会大大增强自己的实力。但他也清楚,这些旧将并非那么容易驯服,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兵变。
一夜无眠,第二天清晨,刘封早早地来到了校场。
他看到,王平等人正在认真地操练着新军,士卒们虽然动作还略显生疏,但士气却十分高昂。刘封心中暗自点头,看来训练还是有成效的。
这时,梁息匆匆赶来,向刘封汇报:“将军,那些申家旧将求见。”
刘封微微点头:“让他们过来吧。”
不一会儿,任昌等旧将鱼贯而来。刘封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只见有的人神色坚定,显然已经做出了决定;有的人则依旧面露犹豫之色。
任昌率先站了出来,抱拳说道:“公子,我愿意按照您的要求去做。我相信,跟着公子,定能有一番作为。”
刘封微微一笑:“好,任昌,我也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若你能召集足够的部曲,这校尉之职便是你的。”
在任昌的带动下,又有几名旧将站了出来,表示愿意配合。刘封一一安抚,承诺会论功行赏。
然而,仍有一部分旧将站在原地,不为所动。
刘封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你们为何不愿配合?”
一名旧将硬着头皮说道:“将军,我等跟随申将军多年,如今申将军虽降,可我等心中仍有疑虑。还望将军能给我们一些时间,让我们再考虑考虑。”
刘封冷哼一声:“我已给过你们时间,既然你们不愿配合,那就休怪我有言在先了。梁息,将这几人带下去编入新军中,跟普通士卒一样接受操练去吧。”
随着这几名旧将被押走,这场收服旧将的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但刘封心中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封一边关注着新军的训练情况,一边督促任昌等人去召集散落在上庸的申家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