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明新式战车

直到有一日,朱师漱看见小孙拎着绿色柴油桶给车加柴油……

对哦,他哪来的柴油啊!

就此,朱师漱连忙找到工业部,这才得知,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件小事,也就压根没人打报告……

甚至就连化学院,卡文迪许他都没拿蒸馏石油这事当盘菜……

那石油厂,更是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

仅仅是在造军舰时,工厂的配套设施!

朱师漱开始怀疑人生了,他来工厂视察那么多次,咋就忽略工厂后头,辣么明显的高炉呢……

是的,石油的提炼,需要蒸馏。

蒸馏就需要十几米的高炉。

然而,这建造高炉对于此时大明第一钢铁厂而言,属于基操……

再然后,石油提炼以后,产生的大量沥青,就成了废料。

那后世让无数司机指娘骂爹的高价汽油,更是在被提炼出来以后,因为没啥什么实际性的用处,而且,还不易保存,于是,被运到炊事班用来做饭……

是的,大明如今的所有机械,都是烧柴油的……

看着那些用不完,就那么被堆在那的汽油桶,朱师漱无语了。

再说这公路,最早朱师漱还想建造秦驰道那种级别的公路。

别小看了秦驰道,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土路,上头全是使用特殊红砂泥制成,千年时光,任凭周边风景变换,此路上,寸草不生!

鬼知道老秦是怎么办到的……

就说在查资料的时候,朱师漱还发现一个新闻。

在豫南省南阳的山区里,发现有古代“轨(铁)路”。

经碳1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原理和现代铁路完全相同,还是复线铁路,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

后来专家依据现有证据推测,始皇帝的驰道,其实或有轨,这或许也就能解释为何要车同轨……

秦始皇的“轨路”,枕木间的距离也同现在大不相同,但和马的步子合拍。

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留下。

此外,再设立专门的车站,马不停蹄到这里以后,由于车站上的枕木之间填充平整,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停下来。然后,换马,继续飞驰前进。

而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也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

所以,秦始皇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庞大帝国。甚至经常动辄几十万人大规模行动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朱师漱发觉自己一直小看了始皇帝的创造力。

一个抛弃儒家,采用法家学说治国的皇帝,又怎会是等闲之辈……

他不禁想起了史记上的那段话:及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

再说这大明公路,得知有石油工业之后,朱师漱立马问道负责人,那朕的沥青呢?

我的,辣么多沥青哪去啦!

再然后,负责人带着怀疑的眼神,带着朱师漱来到远处一处“山头”前,又开口向他解释。

话的大体意思就是,这玩意,没用,废物,所以,就被在这堆成了山……

自此,大明境内公路开始标准化公路建设。

采用沥青铺路,那速度绝非用水泥可比!

只需要打好路基,沥青被汽油一烧化,就能直接铺设!

修筑速度,更可谓是一个效率!

……………………

就在朱师漱开始准备联系现代农业专家的时候,大明军事博物馆内,悠扬的闭关音乐响过以后,博物馆今天的开放就正式结束。

再然后,到了这闭馆时间以后,军方代表们开始入场参观。

带着老婆的王旅长,走到秦朝武器展览旁,不时发出感慨。

“娘子你瞧,这战车,真踏娘的带劲啊!”

“确实威风凛凛!”

就在此时,王虎突然灵光一闪。

“哎,娘子,你说哈,这秦朝整战车,他得是木头加青铜的战车,因为当时铁没施行,但要说现在,你说咱要是整个铁皮,蒙在这战车上头,再给下面加上四个轮子啥的……”

“那你拿什么驱动啊?”

钱丽作为校医,同样是高知分子的她果断提出疑惑。

“拿蒸汽机吗?那玩意可太大了!塞不进去的!”

“不用,拿发动机就成了呀!哎呀,那发动机可有劲了!连那么重的货都能拉!哎,你说,咱能不能捎带手给这车上再按门炮!”

战车,底下改四个轮子,上头再加门火炮……

钱丽点点头,却又改口说道:“理论上可行,但我总觉得,实际上肯定诸多困难!”

“那不要紧,困难的事可以交给明科院,他们那脑瓜子各个聪明的很!咱陆军只管放开手脚想,怎么落实咱不用管!”

“那我觉得可行!”

钱丽点点头,又看向王虎:“相公,你可真厉害啊!这你都能想到!”

“嗨,胡乱想的呗,就先前我还想着,整个二三十米高的巨人铠甲,那么,那一屁股不就能将那些侵略者坐碎嘛……”

回到家中,粗枝大叶的王虎将此事忘的一干二净,还是钱丽在做好饭以后,拿着本子和笔,把他的想法都写了下来。

王虎又在这时,突然开口道:“嘶,哎,娘子,你说,咱能不能搞个威力特别猛的那种炸弹,就酱油瓶子那种大小,然后一个酱油瓶子,炸塌一个国家那种……”

“你这个就不现实了,哪里有那么大威力的炸弹呀……”

钱丽笑了起来,将手中整理好的报告撕下,又妥善的放在牛皮文件袋里。

……………………

在说此时王府,朱师漱确定工部那边会顺利将公路开通之后,便站起身来,走进里屋。

里屋里,同样一副硕大的地图挂在墙上。

墙下,便是床头柜,床头柜上,摆着一本书,高中历史课本,《中国近代史》。

关上门,坐在床边,朱师漱开始联系自己的人脉。

非要说的话,他其实并不认识什么粮食界人才。

只得像以前一样,挨个去问自己那些老朋友。

他先是把电话打到了李望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