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江夏功曹的请求

故江夏太守刘祥死的很憋屈。

当初孙坚起兵时刘祥也起兵响应了,之后孙坚杀了不愿为讨董大军提供粮草的南阳太守张咨,刘祥便留在南阳,作为孙坚的后备。

只是刘祥没料到张咨是颍川名士,虽是董卓任命,却得南阳士民拥戴。

孙坚有本事,南阳士民奈何他不得,但你刘祥竟然敢搜刮俺们南阳人的粮食送给孙坚?

杀不了孙坚还杀不了你了?

最终,南阳士民举兵攻打,刘祥战败而死。原本被留在江夏的刘巴身份特殊,连家乡零陵都不敢贸然回去,只能隐姓埋名躲藏在刘祥故吏刘泌的家。

刘巴也是时局变化的受害者。

刘和问道:“你既然在此处藏得很好,又何必教我知晓呢?”

刘巴脸上露出不太符合他这个年纪的愁苦,这一年多的经历给他的人生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藏身刘君家中,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且我亦不能以刘君之子的身份活一辈子吧……”

刘和已经不把刘巴当孩童对待了,径直问道:“你有何打算?”

刘巴答道:“当初家父死在了南阳,曾有家父故吏请求荆州刘使君派人相助,迎回家父灵柩,然刘使君对家父亦有不满,不仅不许之,还以道路不通为由劝阻家父故吏前去南阳乞丧。”

刘和听后,略一沉吟便明白了刘表所想,后者不喜欢刘祥大约是真的,而不让刘祥的故吏去迎接刘祥的灵柩,估计是不愿江夏与那时已经占据了南阳的袁术接触过多。

刘和转而问道:“我自南郡而来,颇得刘使君相助,你就这般笃定我会助你?”

刘表不喜欢刘祥,自然也不可能喜欢刘祥的儿子。

“公,君子也。”刘巴如实说道,“自家父罹难以来,巴时常忧虑,不知前路如何。今见公不畏艰难,一心为国事奔劳,巴岂能坐视不理……昔日家父在江夏时,曾征辟举荐过多位故吏,巴虽不才,借家父之薄名,能助公在江夏讨贼一臂之力。”

“巴虽年幼,然以巴观之,江夏讨贼难处非在兵甲之利,而在人心。人心离散,乃有今日江夏贼寇之患。”

刘和听后,不得不承认这年头人都早熟,刘巴所言的确很有见地。

他许诺道:“如此,我且为你书信一封,向刘使君举荐你。有我作保,就算不得刘使君重用,至少安全无虞。”

刘和不是没有考虑过刘巴有想要和他一起去幽州的可能性,可这可能性太小,荆州与幽州相隔太远,气候大有不同。正逢乱世,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像刘备那样为了胸中大志满天下到处跑。

最关键的是,与和他一起去幽州相比,留在江夏貌似还更安全些。

刘和也没觉得自己就是香饽饽。

这年头,故吏之于举主,门生之于老师,那是近似于子与父的关系。更有甚者会在举主和老师去世的时候为之守孝,虽然不守孝也不会有人指摘,但前者无疑能得到诸多称赞。

这边刘和根据刘巴的建议,同时打出了他和刘巴的旗号。

效果立竿见影。

原本如刘泌所说,乃是让刘和率军一路剿匪,并会合各县乡的豪族部曲乡勇,现在随着刘和成功招降瞿恭和刘巴的存在,直接让附近各县的兵力主动向刘和靠拢了。

就连无主的江夏太守府都派来了郡兵相助。

有名头,有民心,还有士卒。刘和接下来的剿匪十分顺利。

待到一个月之后,刘和麾下的士卒已经超过了五千人,所用钱粮为江夏郡府、豪族豪强所供应,并无缺漏。

期间,刘和将大军分为两处,一处暂借江夏郡府之名以黄忠为军司马统率,另一处则由刘和带着魏延作战,凡有攻伐,无有不胜。或剿或降,成功清除了盘踞在汉水两侧以及长江北岸的大部分贼寇。

此时,刘和已经和黄忠合兵一处,率军抵达了位于江夏郡东部的郡治西陵,郡府的功曹等人出城迎接。

刘和则在刘泌的引领下同这些郡吏相见。

江夏功曹名叫黄奎,出身本郡冠盖之族,是故司徒、太尉,现司隶校尉黄琬的从子。

在连带着缺乏太守和郡丞的情况下,作为掌握郡府人事任免权的功曹,黄奎勉强算是江夏的一号人物。

只是在他的治理下,江夏的情况显然不是太好。

黄奎对刘和非常热情,甚至称得上讨好了。

在奉刘和抵达太守府,并与一众属吏合力请刘和坐上主位之后,几经铺垫,黄奎终于说出了他的所求——

“今天下大乱,江夏士民受贼寇之苦久矣。恰逢君来,方能清剿贼寇。只是如今江夏东北尚有巨寇李通等人占据县城,又有黄巾贼吴霸肆虐乡里,江南之地,亦为贼寇袭扰。”

“江夏有户三十万,欲屈公抚江夏郡事,使百姓知有依归。待时局变化,以图来日!”

这话属实有些出乎刘和的预料,他没想到自己整日馋旁人,有朝一日竟然也被别人给馋上了。

在某一瞬间,刘和甚至有些心动,这段时间领兵讨伐贼寇,让他很有成就感。

但他随即明白,自己留不得。

不说他之所以能得到刘表礼遇,靠的就是他身上的天子密令,一旦他留在了江夏,那么他身上的“金身”便直接被自己打破了。

单就是江夏本身,并不足以作为根基。

而且,军事能力接近负数的刘虞绝不是公孙瓒的对手,刘和得尽快回到幽州,那里才是适宜的起家之地。

想明白之后,刘和说道:“我身负皇命,岂能半道中断?今讨贼之军已经日渐精锐,各处小贼望风多或逃或降,江夏局势已经不比我来时艰难。”

黄奎听到刘和不愿意留下来,退而求其次请求道:“李通、吴霸等部众甚多,郡中无人敢讨,还请公相助。”

在刘和讨匪的这段时间,李通所在的朗陵县除了接收逃亡过去的贼寇外,并未有什么动静,更不要说出兵了。

刘和由此做出了判断:“以我观之,李通之辈并非寻常贼寇,或可招而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