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研究

刚与伙伴们齐聚阳光精神病院,我深知当务之急是提升医院的硬实力。我与刘昱岑在医院的旧档案库中仔细翻查,试图寻找那些被遗忘的潜力项目。蒲峻霄在一旁根据数据快速评估每个项目的风险与收益,这时,他发现了一个关于精神力深度开发的研究计划,这计划若能成功,将使我们在精神病治疗领域取得质的突破。

张庆东立刻召集周圣林和傅钰轩,商讨如何为这个项目提供资金与药物研发支持。周圣林提出可以尝试与一些古老的医药世家合作,获取珍稀药材来合成关键药剂。傅钰轩则着手研究如何在金融市场包装这个项目,吸引更多的投资。

周圣林开始梳理那些在医药界流传已久、颇具声望的古老世家。他先是整理出一份详细的名单,上面罗列着各个世家的擅长领域、家族传承特点以及可能与之合作的切入点。随后,他亲自踏上旅途,前往各地拜访这些医药世家。在与一家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中医世家交流时,周圣林详细阐述了项目的意义和前景,展示了已有的研究数据,尤其是关于特殊精神力与药材潜在关联的部分。经过多番深入探讨,这家世家被他的诚意和项目的创新性所打动,不仅愿意提供部分珍稀药材的样本与种植技术,还考虑投入一定的人力参与后续研发。

与此同时,傅钰轩在金融市场大展身手。他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金融团队,其中包括擅长市场分析的专家、精通项目包装的策划师以及深谙投资心理的顾问。他们深入研究了当下的金融热点趋势和投资者偏好,结合精神力开发项目的独特性,精心打造了一份极具吸引力的商业计划书。计划书中突出了项目一旦成功将在医疗、科技甚至娱乐等多领域引发的变革性影响,预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厚的投资回报率。傅钰轩还积极筹备项目推介会,邀请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以及金融媒体。在推介会上,他运用生动的演示文稿、详实的数据案例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将项目的魅力全方位地展现出来。起初,部分投资者心存疑虑,但傅钰轩巧妙地利用答疑环节,化解了他们对于项目风险和可行性的担忧。经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运作,逐渐有不少投资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开始与傅钰轩洽谈具体的投资合作细节,为项目的推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

在确定精神力深度开发的研究计划后,周圣林一头扎进了他的新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傅钰轩专门筹资打造的,配备了最先进的科研设备,从量子脑波分析仪到精神力聚焦增幅器一应俱全。

周圣林首先对一些具有特殊精神感知能力的志愿者展开了基础研究。他从这些志愿者的大脑神经活动入手,利用微观探测技术,发现他们大脑中的某些神经元在精神力波动时呈现出独特的量子纠缠态。这一发现让我们大为振奋,也为后续研究确定了方向。

蒲峻霄则根据这些数据建立了复杂的数学模型,试图预测在不同刺激和训练条件下,精神力的增长曲线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概率。他日夜不停地计算和调整模型参数,常常为了一个微小的误差反复验证。

我和刘昱岑则负责协调各方资源和人员管理。我们从全球顶尖学府和科研机构招募了一批跨学科的精英人才,包括神经学家、量子物理学家、心理学家等。这些人才的汇聚带来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碰撞。

在药物研发方面,周圣林带领团队筛选了无数种天然和合成的化合物。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他们发现一种从深海藻类中提取的特殊物质,能够稳定神经元的量子纠缠态,并且促进精神力相关神经递质的合成

周圣林为了找到这种关键药物,可谓是踏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艰辛探索之路。

起初,他带领团队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化合物筛选体系,涵盖了来自全球各个生态角落的天然提取物以及众多实验室合成的新型化合物。在那间摆满了各种仪器设备、弥漫着化学试剂气味的实验室里,团队成员们日夜奋战,对每一种化合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与测试。

当把目光聚焦到深海藻类时,周圣林亲自参与了多次深海探险采样工作。他身着厚重的潜水装备,在深海高压、寒冷且黑暗的环境中,小心翼翼地收集那些可能蕴含着希望的藻类样本。每一次潜水归来,他都不顾身体的疲惫,马不停蹄地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处。

在对深海藻类提取物进行初步分析时,发现了一些微弱但值得深入探究的信号,表明其中可能存在能够作用于神经元量子纠缠态的物质。于是,周圣林设计了一系列复杂的动物实验方案,选用了对精神力波动较为敏感的实验动物,如灵长类动物和特殊品系的小鼠。在动物实验过程中,需要精确地控制变量,监测动物的大脑神经活动变化以及行为模式的改变。这要求团队成员时刻保持高度的专注,对每一个实验数据都进行严谨的记录与分析。

随着动物实验取得一定的积极成果,他们进入到细胞实验阶段。在微观的细胞世界里,运用高分辨率显微镜和先进的细胞分析技术,观察化合物对神经细胞的具体作用机制。周圣林常常在显微镜前一坐就是数小时,眼睛紧紧盯着细胞的细微变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与精神力相关的信号。

然而,当发现这种特殊物质后,提纯和保持活性的难题接踵而至。周圣林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古老的化学典籍到最新的科研论文,试图从中找到灵感。他尝试了各种传统与创新的提纯方法,从常规的蒸馏、萃取到利用前沿的纳米技术和磁场分离手段。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不是纯度达不到要求,就是活性在提纯过程中大幅下降。

周圣林在研究特殊晶体材料时困难重重。首先是材料筛选范围广且无明确方向,面对浩如烟海的晶体种类,要从中找出对药剂活性有积极影响的材料,如同大海捞针。团队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获取各种晶体样本,从常见的石英、云母到稀有的铌酸锂、钛酸钡等晶体,来源渠道复杂多样,有些珍贵晶体获取成本极高且数量有限,限制了实验的充分开展。

在研究晶体对药剂活性的影响机制时,由于缺乏前期经验和理论依据,只能从零开始摸索。实验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多种变量,如晶体的尺寸、纯度、表面处理方式以及与药剂的接触时间和环境条件等,任何一个变量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使得实验数据难以稳定和重复,增加了分析和总结有效结论的难度。而且,一些晶体在特定实验条件下会出现不可预测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干扰了对其与药剂相互作用的准确判断,导致许多实验无功而返,让研究一度陷入僵局,需要不断调整思路和方法,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来推进研究进程。

但周圣林没有丝毫气馁,他召集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鼓励大家提出各种奇思妙想。在那个充满紧张与期待的会议室里,年轻的研究员小李率先发言:“我们之前一直专注于单一的提纯技术,或许可以尝试将多种方法结合,比如先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初步分离,再用离子交换色谱进行深度提纯。”周圣林微微点头,在黑板上记录下这个思路.

经验丰富的老张紧接着说道:“在活性保持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生物制药中的冻干技术,将药剂制成冻干粉末,在使用前再进行复溶,这样也许能减少活性损失。”众人开始热烈地讨论起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这时,刚加入团队不久的小王怯生生地提出:“我在研究一些古老的炼金术手稿时,发现他们会使用特殊的水晶容器来储存和处理一些珍贵的物质,说是能稳定能量。我们是否可以研究一下某些特殊晶体材料对这种药剂活性的影响呢?”这个看似荒诞的想法却让周圣林眼前一亮。

他决定带领团队同时对这几个方向展开深入研究。在超临界流体萃取与离子交换色谱结合的实验中,他们不断调整参数,经过数十次的试验,发现当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压力控制在特定数值,温度维持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且离子交换色谱柱的填料选用特殊配比时,能够得到纯度有显著提升的中间产物。

对于冻干技术的应用,团队经过反复摸索,找到了一种最适合该药剂的冻干保护剂配方,成功将药剂制成了冻干粉末,并且在复溶后的活性检测中,发现活性损失率大大降低。

而在研究特殊晶体材料时,他们筛选了上百种晶体,最终发现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石英晶体,当药剂在其容器内进行最后的提纯和储存时,能够有效地稳定其量子态活性。

周圣林将这三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提纯和储存工艺。在经过多轮严格的验证实验后,终于得到了高纯度且活性稳定的药剂样本。这一突破让整个团队欢呼雀跃,也为阳光精神病院的精神力深度开发项目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让他们在神秘的精神医学领域探索之路上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