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开会和吵架
- 编剧重生,从演员干起
- 八千公里加急
- 2008字
- 2025-02-06 07:00:07
拍一部戏,筹备期挺长的。
有经验的团队,也得三个月往上。
太多工作需要处理。
首先就是剧组构成方面。
《孝庄秘史》在规模类型上,属于中大规模投资的古装剧。
人数肯定两百以上。
导演组八个十个人,灯光摄影二三十人,还有服化,也得三十人。
另外美术组,道具组,又是四五十。
这家在一起就一百几十人。
其他还有制片组,录音组,演员,群演,等等...
妥妥的两百人往上。
当然,就人数而言。
电视剧剧组的规模,还是没法跟电影剧组比。
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
波涛汹涌的宫女,就有差不多两百多人。
穿金甲和银甲的士兵,更是超过三千多号人。
郭凡拍小破球 2的时候,剧组也有两千两百多号人。
到了这种规模。
不说其他的,吃饭都是问题。
好在尤晓刚的拍摄经验,也非常丰富。
蒋观按照约定日期,到海闰跟他见面开会。
开头字幕的人,已经定下了。
总出品,刘彦铭,联合出品,尤晓刚,王菁花。
总导演,尤晓刚。
总制片人挂的是海闰的常继虹,她被刘彦铭推出来,跟王菁花打擂台。
蒋观的编剧,顺便挂个制片人。
捎带手,里面还可以串个角色,具体到时候看。
看着人挺多。
除了尤晓刚和蒋观,其他基本都不是现场干活的。
包括总制片常继虹。
现场负责具体任务的,还有制片主任,以及整个制片组。
差不多也在二十人左右。
蒋观接受制片人职位,是王菁花的安排。
话语权增加,利大于弊,蒋观也就干脆同意了。
今天的会议,是进入制作流程的第一次会议。
“我先说两句。”
人到齐之后,尤晓刚率先发言:“大家拿出那么钱出来,肯定不是为了看水花的,我先声明个原则,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耽误剧组的正常节奏,这个是基本准则。”
开会,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定调子。
这事儿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关键还得有尤晓刚这样,资历能力财力都突出的大佬。
可以一槌定音。
其他人自然没什么花头可以玩。
尤晓刚目的达到,果断收住,继续谈工作:“下面我们捋一捋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有三项...”
和其他工作一样,剧组的工作也要捋线头,找主线。
首当其冲,就是分镜头表和故事板的制作。
这两项工作的依据,就是剧本。
另外,还有堪景表,也要依据剧本来做。
所以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的确不是戏言。
“蒋老师有没有问题?”尤晓刚简单介绍之后,又把话题引到蒋观身上。
“没问题,我积极配合。”蒋观笑道。
都是老手,不会在程序问题上犯错误。
“接下来,可能还要进行剧本精修,到时候还需要蒋老师费心。”
见面之后谈工作,尤晓刚变得客客气气,连对蒋观都坚持用尊称。
“放心吧,尤导,都是分内的工作。”
工作场合,蒋观也在拿捏分寸。
“接下来,我们谈一下选角...”前面无争议的工作谈完,尤晓刚终于把剧组第一个大问题抛出来。
剧组选角,从来都是难题。
尤其投资方不单一的时候,谁都没有绝对的话语权。
“咱们这儿有两位大经纪人,不如先听听她们的意见。”
刘彦铭把话接过去,顺便框定一下争论范围。
资方的前两名,是海闰和黑海,两家加一起有七成份额。
如果常继虹和王菁花达成一致,尤晓刚在角色上的话语权,就会大打折扣。
“不如让蒋老师,帮我们顺一顺角色。”
王菁花先声夺人,又把蒋观顶在前面。
偏偏,他还不能拒绝,除了常继虹,其他人也都在看戏。
蒋观吸口气,冷静一下,才站起来道:“剧本的角色其实很清晰,首先是女主角,饰演孝庄,前后时间跨度,可能会比较大,这一点选角的时候需要注意。”
他这话说得中规中矩。
不过尤晓刚却把话接过去,敲着桌子道:“我们需要选一个,年龄上,能上能下的女演员。”
原因其实很简单。
年轻的女演员可以扮老,但是上了岁数的女演员,不适合扮年轻。
有人接话,蒋观立刻闭嘴。
反正主角也轮不到他,何必拼命。
然后,就冷场了...
尤晓刚看了蒋观一眼,继续道:“大家有什么推荐人选?”
节奏再一次发生变化。
“我觉得咱们编剧蒋老师的本家比较合适,回头我可以跟文丽谈谈。”
刚才,常继虹没抓住机会,这一次她不再等待。
“港岛的刘嘉苓也合适。”
王菁花也不甘示弱。
“你确定能请她来?”
刘彦铭插话问道。
“如果大家同意的话,我可以试试。”
王菁花并没有打出全部底牌。
“我觉得可以一试。”
不等其他人提意见,刘彦铭先答应下来。
“那就试试。”
尤晓刚先随大流,然后继续道:“咱们再聊聊男主角...”
会议还在继续,但蒋观已经不在意...
从八十年代末起,内地就引进过港台资本以及外资,进入影视行业。
当年合拍片有很多经典。
比如《大话西游》。
就是周星弛的彩星,和西影厂合作的产物。
另外还有《霸王别姬》也一样,汤臣影视的投资,这家公司的母公司,还在魔都拿地盖楼。
卖了几十年的楼王,汤臣一品。
合拍的意义,不仅在于投资,还在于让内地的影视作品走出去。
同样,刘彦铭赞成王菁花的提议,也在于此。
女主角选刘嘉苓,有利于卖片的时候,港台,日韩,还有东南亚的市场运作。
但是,后来无数次的实践证明,意义并不大。
蒋观还没有话语权,他现在什么都做不了。
只能先听着。
坐山观虎斗,已经费了他最大的力气。
除了自身的能力,还特么得是资本和人脉!
此时,蒋观除了心中的理想,只有深深的无力感。
以前的种种回忆,又勾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