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扒通天鱼翅

程天乐的太爷程世和,在创建醉春居之前,曾经是津城著名的私厨,在辩帅府掌过灶,跟随当时的主灶大师傅学艺,后来辩帅张勋去世,辩帅府里的各房人家四分五裂,程世和便在那时候离开,用自己的积蓄开办醉春居。

辩帅张勋是当时有名的吃主,他家的私厨在津门的上流寓公当中,享有盛名。李德伦出身自旧军阀的家庭,父亲也喜欢美食,家里同样有自己的私厨,他与张勋以及其他一些下野军阀,经常在一起聚会。

李德伦小时候经常跟随父亲前往辩帅府赴宴,由于从小也喜爱研究吃,他跟当时在辩帅府掌灶的程世和关系非常好,后来家道中落,他便把爱好变成了工作,拜程世和为师,改行当了厨子。

当时像李家、张家这样喜欢研究美食的下野政客、工商业巨子还有很多,今儿点菜这位,也是其中一家,九鸡孟家的后人孟炳章。

九鸡孟家,也叫金鸡孟家,是山东章丘县旧军镇的大户人家,传闻孟家人夜里做梦有金鸡报晓,出门去按照梦里的位置挖掘,还真挖出九只真金制成的大公鸡,随后以此为本钱,投身商界,之后便大发财源。孟家商人当中,最有名气的当属一代巨商孟洛川。

旧军镇的姓孟的人家很多,同姓各家的更是不在少数,但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商的人家,其中大老板不计其数,这位孟炳章就是其中之一。

他父亲在抗战时期兴办实业,是个小有名气的民族资本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老饕,也是辩帅府常来常往的贵客。孟炳章子承父业,也是商界名人,在饮食方面更是极为讲究,尤其喜欢家乡的鲁菜以及融合了鲁菜和官府菜的津菜。

除了幼时在辩帅府尝过程世和的手艺,后来醉春居开业,他和父亲也没少捧场。刚才李德伦进去敬菜,老爷子一眼就认出了他,俩人聊了半天,李德伦找了个借口出来,赶紧给程天乐送信,让他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桌客人,可不能让这位爷吃出一点毛病来。

他说一句好吃,以后食堂的买卖可就有着落了,如果他说食堂的菜没法吃,就算程天乐脑袋磕出血,求着他来,他也绝不会再度登门。

说到最后,李德伦特意叮嘱程天乐,这个孟炳章可说了,他觉得程功的手艺相较于程世和、程立业,要稍逊一筹。如果程天乐想要摆脱父亲的影响,那今天就是个最好的机会,得到孟炳章的认可,基本就可以说,他的实力超过程功了!

这番话果然管用,程天乐本就已经非常仔细了,这下更加认真,做饭时,一句话也不说,所有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锅铲上。李德伦也不敢打扰他,带着徒弟张胜利在旁边帮忙。

四道菜依次完成,每道菜都是李德伦亲自去传菜,最后一道菜是罗汉扒全素,程天乐亲自上菜。

来到雅间,他发现这几道菜几乎都没动过,差不多原样摆在那。

程天乐讲最后一道菜摆在桌子上,唱菜:“罗汉扒全素来啦,鸡丝银针、高丽银鱼、酸沙鱼扇、罗汉扒全素,您的四个菜齐了。”

“程老板,等会儿走!”孟炳章叫住了程天乐,程天乐本来也没打算走,规规矩矩的抱着托盘,站在那。

孟炳章拿起筷子,先夹了一口鸡丝银针。

这道菜口味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盐和味精组成的咸鲜口,连点酱油都没放,吃的就是一个脆爽劲。

所谓银针,实际上就是剪去两头的豆芽菜,这道菜是津菜里有名的“麻烦菜”,虽然就是简单调味的豆芽炒鸡丝,但鸡胸肉却要提前水煮,然后用手撕成比豆芽还细的鸡丝,这一步极其费工夫。

好在程天乐旁边有个面点师出身的张胜利,虽然张胜利的手胖,却十分灵巧,鸡胸肉到了他的手里,被撕成了几乎可以穿针的地步!

程天乐对这道菜十分有信心,因为调味简单,鸡肉撕的好,这道菜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然后孟炳章只吃了一口就微微摇头:“程老板,您这帮厨不行啊!”

“帮厨?”

“这鸡丝肯定不是您自己下手撕的吧?”

程天乐见人家一口就吃出了问题,只得承认:“对,这不是我撕的。”

“菜是你炒的,鸡肉是他撕的,所以这菜就差点意思!”

程天乐不解:“这是为什么呢?”

“你要是自己撕的,就能掌握好火候,这道菜应该是先炒豆芽,临出锅的时候下鸡丝,烹点锅边醋,一颠勺就出锅了。但是很可惜啊,这鸡肉撕的太细了,就这么一颠勺的功夫,就已然过火了!”

说着,他又夹了一筷子菜,这次他夹的是鸡丝的一边,鸡丝被夹起来的时候,带起来另外好几根鸡丝,显然是火大黏在一起了。

“对不起,我去给您换一盘。”程天乐大方的认错,今天碰上吃主了,很明显,人家的水平远在自己以上,他说什么都得听着,并且承认错误,否则别指望他下次还来。

孟炳章倒是不太在意:“不必啦,味道还是很不错的,无论是调味,还是最后临出锅的那点锅边醋,都让我回忆起三十年前,在醉春居吃饭时,你爷爷的那份手艺!唉,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啊,不错,你够得上程家菜的传人!”

这话虽然是捧程天乐,但程天乐并不太高兴,程家菜的传人可不是他一个,程功也是程家菜的传人,还是他必须要超越的人!

“您在尝尝那几道菜吧。”

“好!”

孟炳章又夹起一块酸沙鱼扇,放进嘴里。

所谓酸沙,是用青红辣椒碎和姜末、蒜末炝锅,做出来的糖醋汁,在酸甜口的基础上,多了一重沙口的微辣味道,鱼扇是炸过的薄鱼片码成扇形,裹上一层红色的酱汁,还真有点像一副扇面。

孟炳章尝了尝,酥、嫩、香、酸、甜、咸,夹杂着一丝丝的微辣口感,八种香气混合在一起,猛烈的冲击着他的口腔,但在这其中,似乎又有一种有别于糖醋汁的甜味混迹其中。

他又夹了一块,仍然是这种入口时的脆嫩口感,混合着酸沙汁的酸甜微辣,但这其中仍然有那股吃起来很熟悉,却又不同于酸沙汁本身甜味的味道。

这股甜味不仅不腻口,竟然还能和酸沙汁里的甜味有所区别,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却又互不干扰的甜香味,这里到底加了什么东西?

孟炳章连尝了三块,都没吃出来那种甜味源自何处,只得认输:“这道菜你自己改良了?”

程天乐暗笑自己终于扳回一局,但脸上却不能带出笑容,他挑起大拇指,赞道:“这您都能吃出来?真厉害!这个糖醋汁里我加了点玫瑰露!”

孟炳章恍然大悟:“我说这股味儿又熟悉又想不起来呢!”

玫瑰露是津城特产的一种白酒,用玫瑰花加糖泡酒,口感有一种特殊的香甜味,这种酒很少有人用来直接喝,而是用来当料酒腌肉!

港式叉烧就在腌肉的时候加入玫瑰露酒,让肉去腥增香,而津菜里的玫瑰香肠,也是用玫瑰露酒去腌肉,没想到程天乐竟然把玫瑰露用到了料汁里面,味道还挺好,既不夺味,又增加了甜香,这一手确实高明!

孟炳章赞道:“程老板这道菜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津菜馆里大多都有这道菜,您这里的味道,可是独一份哟!”

“您过奖了。”

孟炳章随后又尝了一口高丽银鱼,这道菜是四道菜里做法最简单的,就是普通的银鱼,裹上高丽糊下锅炸。孟炳章点这道菜,考较的就是程天乐的“打糊”功夫,高丽银鱼里的“高丽”二字,和过去说的“高丽国”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一种蛋糊,又叫发蛋糊、雪衣糊、蛋泡糊。做高丽糊,不能像普通面糊一样,用面粉加水或者加蛋液搅拌,而是纯用鸡蛋清,要把蛋清完全打发成白色糊状,直到能立住筷子才算成功。

裹好面糊下锅炸的时候,还得注意不能脱糊,不能挂糊。所谓脱糊,就是炸出来的银鱼,有没被高丽糊覆盖的地方,挂糊则是银鱼外面有多余的面糊,导致大小不一。

程天乐这道菜看外观就很整齐,既没有脱糊,也没有挂糊,吃进嘴里,软软糯糯,高丽糊里加入了一点点盐,微微的咸味儿更能激发银鱼的鲜嫩,即使没蘸旁边的椒盐和白汁,也已经足够好吃。

“程老板,麻烦您再把菜单拿来让我看看。”

程天乐终于松了口气,很明显,他已经通过了孟炳章的测评!

至于最后一道罗汉扒全素,这种功夫菜不用尝,从刀功和摆盘就已经可以判断出来厨师的水平。

程天乐去拿菜单,孟炳章这才开始招呼其他人吃菜。

菜单取来,孟炳章又点了十道菜,连同最后收尾的荷叶粥、李德伦敬的拔丝黄菜,一共十六道菜。

程天乐拿着菜单出来,程天朗也着一起出来:“哥!等会儿!”

“怎么了?”

程天朗嘿嘿一笑:“哥,我给你介绍这客户怎么样?”

“怎么样?可吓死我了!当初我在部队给我们首长做饭都没这么仔细过!”

程天朗可不知道这四个菜费了程天乐多少工夫,他现在只关心孟炳章愿意掏多少钱!

“哥,孟总让我出来拿酒,你猜猜,喝什么?”

“茅台?五粮液?”

程天朗伸出三根手指:“三瓶茅台!”

程天乐也激动了:“真的?一瓶酒挣三十,这三瓶就毛一百块钱啦!”

“我的傻哥哥诶!什么就毛一百啊,一百五!”

“一百五?这酒都卖一百块钱一瓶,我卖他一百二?不合适吧?”

程天朗连连摇头:“你理解错啦!你卖别人100块钱一瓶,卖他,你就卖一百五!记住喽,一百五一瓶!甭给他省钱,人家孟总有的是钱,不在乎这三十五十的,你就瞧我的吧!”

“你别给人家吓跑了就行。”

“跑不了,他还等着你明天给他扒那个什么通天教主呢!”

“扒通天鱼翅!教主能让你扒嘛!”

“反正这是咱财神爷就对了!”

程天朗乐的眉飞色舞,说的语无伦次,程天乐叮嘱他好好招待这位孟总,自己回后厨好好炒菜。

后厨这里,李德伦和张胜利也在等待程天乐的好消息,见程天乐回来的时候,面带笑容,就知道这顿饭是成功了,这位孟老板被拿下!

程天乐分派任务,连李德伦都行动起来,爷仨一起动手,一道道菜被陆续送进雅间,换了的都是孟炳章的交口称赞,后来喝到兴致来处,孟炳章让程天朗把天乐和德爷都请来,每人敬了他们一杯酒。

最后临走的时候算账,这顿饭连菜带酒,一共五百七十块钱!

孟炳章很大方的拿出六百块钱,拍在柜台上:“多出来的三十块钱是小费,给程老板和老李的!”

走到门口,孟炳章忽然又折返回来,又掏出三百块钱放在柜台上:“程老板,明天我还来,你一定得让我尝尝你做的通天翅!这道菜我已经二十多年没在津城尝过啦!”

程天乐收下这三百元定金,朝孟炳章拱手道:“一定!”

看着孟炳章晃晃悠悠远去的背影,程天乐赶紧喊李德伦:“德爷,您得帮我个忙!”

“什么忙?”

“帮我找一片能做扒通天翅的鱼翅!”

只有一斤以上的整片鱼翅,才能叫“通天”,这种顶级货,可不是什么地方都能买到的,以程天乐的人脉,想不出能从哪搞来这么高档的食材。

李德伦想了想,说道:“我知道哪有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德伦特意换了一身许久没穿过的西服,带着同样打扮的程天乐直奔国际商场,这里有专门涉外营业的华侨商店,到这里跟服务员一打听,果然能买到这种大片的鱼翅,程天乐买了两片一斤多重的鱼翅,花了足足九十块钱!

爷俩从国际商场出来,又转悠了几个大型的菜市场和海鲜市场,买了不少“高端食材”。有了这些东西,程天乐也有了底气,今天不管对方点什么菜,自己也能轻松应对!

回到食堂,程天乐收起一片鱼翅备用,用水发开一片,晚上做这道扒通天翅。

但食堂终归不是为孟炳章一个人服务的,在准备扒通天翅之前,他得先准备今天午餐的盒饭,这才是食堂营业的重点:让有困难的街坊吃饱吃好。

食堂盒饭的标准是四菜一汤,赶上逢年过节的时候,汤就换成饺子、面条之类的应景饭食。

程天乐虽然昨天一顿饭就净赚二百多块,但中午的盒饭仍不马虎,依旧是一板一眼,做的规规矩矩。

用程天乐自己的话说就是:在部队的时候,虽然也给首长做饭,但首长不是天天下连队,战士们可是顿顿都在这吃!

今天的午饭是红烧肉炖土豆、西红柿炒鸡蛋、炖豆腐,独面筋,盒饭面向的顾客大多数是老年人,程天乐每天设计的四道菜基本都不怎么费牙。

大柴锅里刚炖上肉,程天朗就火急火燎的跑了进来,他着急忙慌的通知天乐,一会儿十二点半左右,又有来雅间吃饭的!

程天乐大喜,让他赶紧去陪同,待会儿好领人过来。

张胜利却对此有点看法:“天乐哥,这雅间以后是不是越来客人越多啊?”

程天乐笑道:“咱要是越干人越少,还干什么饭馆啊,那不瞎耽误工夫吗?”

“我不是这意思,”张胜利连忙解释:“我是想跟你商量商量,照这个情况看,咱是不是考虑加人啊?”

“加人?”

张胜利给程天乐分析食堂的情况,眼下食堂一共就四个人,田珍惜是唯一的女性,而且还是个脾气不太好的刺头,平时就管收钱和端菜,程天乐都不敢让她去雅间服务。更要命的是,她老公常年不在家,她自己还带一个孩子,业余时间根本不够用,她是从来不加班的,甚至经常晚上让孩子在食堂写作业。食堂的工作时间又特殊,不像工厂是八小时三班倒,食堂每天是上十二个小时,按照规定是上四天休息一天,田珍惜上满四天肯定准时休假,剩下这爷仨就得替班。

照目前这个情况看,如果雅间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们爷仨恐怕是没有歇班的日子了......

程天乐觉得张胜利说的也有道理,但自己只是承包了食堂,食堂的编制在街道办,想要加人得跟街道办商量,不然你自己招了人来,也没有编制,人家谁会跑这来上没有编制的班呢?

张胜利提议,今天中午雅间有客人,程天乐肯定是要留下伺候雅间的,中午送饭的事就由他去,他可以顺路找街道办问问能不能加俩员工,如果不能,再想别的办法。

程天乐表示同意,还从柜台给他拿了盒洋烟,让他“仔细”问问,最好是能直接要来俩用工指标。

俩人商量完,又把这事告诉了李德伦和田珍惜,田珍惜自然是表示同意,她也希望能来个替班的,李德伦则叮嘱张胜利,直接跟街道办的陈主任聊,烟就一盒,得送对了人才行!

张胜利拎着保温箱,口袋里揣好烟出发。

十几分钟之后,程天朗带着客人来了,这次带来的几位“贵宾”没有孟炳章那么懂吃,而且听口音,都是南方人,估计是他们这帮倒爷在南方的合作伙伴。这几位点的都是家乡风味,同时也是时下最流行的“生猛海鲜”、“粤式料理”,这对于程天乐来说就简单多了,粤菜注重食材的本味,食堂的材料都是当天买的,绝对够新鲜,八个客人点了十六个菜,和昨天一样,但今天这桌菜做的就轻松的多,程天乐哼着小曲就做完了。

听着雅间里吆五喝六的划拳声,程天乐很舒服,大概估算一下,连酒水带菜,这顿饭虽然没昨天那么贵,也得四百多!

要是这几位也给小费,凑个五百就好了!

正想美事呢,张胜利骑着大二八回到了食堂。

程天乐迎出门外:“胜利,怎么样?”

张胜利摇摇头:“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