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水平服务业由大向强的发展战略
- 汪泓
- 1642字
- 2024-11-28 18:28:17
第1章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服务业
高水平服务业是提升国际大都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是促进城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助推器”,是孕育城市新经济、新动能、新赛道发展的“孵化器”,更是人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加速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因此,要坚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因此,发展高水平服务业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是应对全球变革的必然选择。
发展高水平服务业,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遵循服务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理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和使命要求,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并促使其融入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服务业新体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供支撑和保障。
通常认为,服务业是指从事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或者更广义地讲,指国民经济中除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服务业可以通过不同标准维度进一步细分,例如,从服务功能的角度,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性服务业等。
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紧密依赖于制造业企业,它渗透至企业生产的整个链条。在这一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为核心投入,不断将日益精细化、专业化的知识和人才资源引入制造业,是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和关键环节。代表性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研发设计、物流运输、企业金融服务、生产性航运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等。
生活性服务业是指专注于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一系列服务活动,其涵盖了由市场提供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居民消费和保障服务,共同构成了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性的生活性服务业包括餐饮、商品零售、健康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
公共性服务业是指旨在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由政府或公共部门主导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这些服务不仅保障了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致力于提升整体社会福利水平,并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代表性的公共服务业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交通、公共通信基础设施、公共安全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需强调的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边界并不清晰,在服务业统计分类中,生产性服务业涉及16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348个行业小类。生活性服务业涉及13个行业门类,288个行业小类。其中,76个行业小类既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又属于生活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性服务业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整体。公共性服务业是培育人力资本的基础机制,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离不开高水平人力资本的支撑。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品,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基础,并间接推动公共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生产性服务业还是制造业的“黏合剂”,是承接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互联互通,共同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提升能级,从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过,由于公共性服务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本书中不作展开讨论。除非特别说明,本书所指服务业包含了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目前对于高水平服务业缺乏公认的界定和定义。为便于后续讨论,在此拟将高水平服务业定义为:具有广开放、强引领、更集聚、促创新、高融合特点的服务业态,是服务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最高级形态。与一般服务业相比,高水平服务业更强调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能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及对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促进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