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主动出击

  • 绍唐
  • 诚书惊
  • 1721字
  • 2025-03-28 19:07:01

“陛下请看。”

李亨的目光顺着郭子仪的手指看向摆放在大营中央的简陋舆图,

“高宗调露年间,朝廷为了安置三十多万突厥、回鹘、党项等外族降户,在河曲之地设了六个羁縻州府。”

“时至今日,这些胡人大多尚未编户齐民,还是以部落抱团的方式聚结。”

李亨若有所思:

“也就是说,他们心里未必是向着大唐的。值此国家困难之际,面对阿史那从礼的招揽,说不得有很多部落会心动。”

“正是如此。”

郭子仪肯定了李亨的想法,

“如果再晚一点出兵,微臣肯定建议陛下利用贺兰山险要的地形以逸待劳,毕竟阿史那从礼聚集胡人不是为了这一隅之地,肯定会率军来攻。”

“可是现在,消息传送得及时,陛下出兵也及时,阿史那从礼现在或许还在和各部落领头人接触。”

“这些部落头人即使心动想要加入,也不得不考虑大唐天威,这时候,一旦得到我军进击的消息,或可起到一锤定音之效。”

“届时,我军需要面对的敌人或许将会大大减少。”、

“俺也是这么想的!”

在一旁始终插不上话的仆固怀恩此时终于找到发言的机会,

“要俺说,那些胡人个个都色厉内荏。陛下只许给我五千精骑,俺定能一战而下之。”

闻言,李亨笑着点了点仆固怀恩,道:“怀恩之勇猛,朕在军中多日,当然早已知晓。”

“只是朕虽然不甚通晓军事,像‘万不可轻敌大意’‘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样道理亦有所耳闻。”

“汝之勇力,还要配上子仪之智计布局,方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仆固怀恩闭着嘴不说话,却也没反驳,他虽然桀骜,但对郭子仪是决然服气的,不只是因为这位朔方节度素来治兵宽厚,更多的是因为一场场胜仗的累积。

当然,他对皇帝也是认可的,同样不只是因为皇帝敢在群臣面前、大庭广众之下手刃军将,更多的是因为皇帝一月来日日风雨无阻的对军营的巡视。

“还是那句话。”

李亨又看向了郭子仪,

“于行军作战一事,子仪才是大家,朕不过外道尔。”

“此番出征,起到的作用无非是个稳定军心的吉祥物,却也不需要仗着自己的身份指手画脚,为后人徒添笑柄。”

“朕是信得过子仪的,有什么想法,便也只管放心去做就是。”

说完,也不等郭子仪继续表忠心,这皇帝就又点了点了此时尚在营中的另外两人,朗声道:

“此战,有怀恩在前冲锋,子仪居中调度,懿范从旁辅助,何愁不能胜也!”

……

……

“什么?!”

阿史那从礼整个身子从地上猛地弹跳起来,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来禀告的亲随:

“朔方军已经到了贺兰山下?除了郭子仪,灵武登基的那位新皇也在其中?”

“是。”

面对阿史那从礼的逼问,亲随明显有些忐忑,不过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说道:

“是先前留下的兄弟传回来的,都是信得过的人,消息应该可信。”

怎么会这样?怎么可能会这样?

阿史那从礼在帐中来来回回地走着,愈发有一种事情脱离掌控的感觉。

自从他知道安禄山在洛阳定都后不思进取,整日饮酒作乐的消息后,就认定了这所谓的大燕绝不可能长久。

眼下的局面,大唐和大燕互相牵制,正好给了他夹缝求生的机会。

只要逃回老家,聚集起数万胡骑,东取南进,新仇旧恨一起算。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好不容易千辛万苦赶到了河西,却发现这里的境况与前些年已然大不相同。

大部分胡人部落的头人都已经更换,不再是过去他熟识的那些,少数还认识的,也早已失了当年的锐气,脑子里想的,心里在乎的,只有保全部落一事。

对于自己干的这种要拿人命去填、去换取的功业毫无兴趣。

这也就导致了旬日以来,阿史那从礼招募到的胡人也不过堪堪上万——这还是包括了从长安带过来的五千旧部的情况下。

如果再有多点时间,无论是武力威胁,还是利益引诱,阿史那从礼都有把握在拉拢一批人,凑出一只数万人的队伍。

不说战斗力,至少看着唬人啊!

突然,阿史那从礼停住踱步,眼神中闪过一丝明显的阴郁。

唐人的进攻,或许是一次危机,但也未免不是一次机会。

只要一次获胜,只需要一次胜利,自己在胡人当中的威望绝对会大大提升,届时一切阻碍都将土崩瓦解。

想到这里,阿史那从礼稍稍安定下来,转身对着亲随说道:

“传我军令,全军整备,今夜宰牛杀羊,大宴一场。”

“明日天光将亮时,准时出军!”

“是!”

亲随大声应后,便忙不迭地出了帐。

帐内,阿史那从礼将目光投向东方,好像看到了远处营内谈论着战略战术的君臣。

他干涩的嘴唇紧紧抿了抿,乱世纷杂,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李亨,我要让你知道,身为皇帝,亲征一事,就是你最大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