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妖露马脚圣僧悟
- 西游:我不可能是猪无能
- 蜉蝣撼树的猪
- 2045字
- 2024-10-20 22:27:45
待到唐三藏睁开双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篝火前三妖硕大的头颅。
当时又是一惊,也顾不得起身,手脚并用的向后缩去。
一旁负手而立的太白金星,心里暗自叹了口气。
“这叫什么事。”
忍不住出言道。
“圣僧,某要惊慌,此三妖已被老道取了性命,此时已然无碍了。”
说罢,双手一挥,将之前唐三藏逃跑时甩下的锦襕袈裟与九环锡杖送至唐僧面前。
“如此,物归原主。”
唐三藏愣在原地许久方才缓过神来,扶着九环锡杖起身,将锦襕袈裟披在身上,连道了好几声。
“阿弥陀佛。”
方才调整过来,对着太白金星,行了大礼,随即问道。
“多谢道长相救,贫僧无以为报。”
“可否告知贫僧道长姓名。”
“贫僧青灯古佛,日夜为道长祈福。”
太白金星等的就是此时,他此番下凡为的不就是功德伴身,此刻将姓名报出,就算大功告成了。
于是侧身避过了唐三藏的大礼,回答道。
“老道乃是玉帝座下太白金星,今感圣僧有难,特来相救。”
“至于祈福一说,莫要再提,老道受不起圣僧如此大礼。”
太白金星此时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没有注意到唐三藏眼中一闪而过的愕然,与愤恨。
唐三藏此时脑海中不断闪过,先前三妖现身时所说之话。
“老大,想来就是这三人了。”
“可是让我们一顿好找。”
“两个侍卫,一个僧人,想来就是此三人。”
“速速将其拿下,我等好向上仙交差。”
唐三藏熟读佛经,自是心思敏捷之人。
玉帝座下太白金星,不正是三妖口中的...上仙?
先前从未听过三叉岭中有过妖魔踪迹,不然出关之时,定会有人提醒。
他又哪里知道,这三妖虽在三叉岭安家落户百年,却从未在此地附近伤人。
只因此处距离大唐太近,而大唐乃是天庭庇护之地。
若是闹出了动静,保不齐会惊动天庭仙人,下凡除妖。
所以这三妖,便是食人,也多在三叉岭之外,将人擒来,对于本地山间猎户,却是丝毫不动。
只是平日里醉酒后,偶尔会现出原形,次数多了,被凡人看了去,闹出了些许传闻,山间有三个坐山大王。
故而此山得名,三叉岭。
此番动手,是太白金星现身,先是用武力震慑。
而后自报家门,乃是天上的太白金星下凡。
以利相诱,直言若是此事办的漂亮,未必不能在天上为三妖谋个差事。
哪成想,三妖凶厉之气太盛,太白金星只是前去与朱昊打个招呼的功夫,就对两个侍从下了狠手。
唐三藏自是不知事情原委,只觉得十分蹊跷。
但此刻,太白金星在前,他一介凡人,也不敢真的出言质问太白金星到底是何居心。
说来话长,实则唐三藏心中只是一瞬间就有了主意。
于是面露疑惑之色,对着太白金星发问道。
“敢问仙人,贫僧的两个侍从,现在何处?”
太白金星面色一怔,想了想,苦笑着回答道。
“老道,却是来迟了一步,那二人...已经命丧妖口。”
此刻的唐三藏心中确认了下来,这所谓的太白金星定是对自己有所图谋。
那侍卫二人都有武功傍身,自己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僧人活了下来,没理由那二人却会丧命。
于是对太白金星的态度不由的冷了下来,再次谢过救命之恩后,便自顾自的开始打扫起行李。
最后将行李尽数放在了白马身上。
太白金星却是面露疑惑之色,不知为何这唐三藏对于自己的态度突然如此冷淡。
任他如何去想,也想不到,正是他斩去的三妖,漏了破绽。
太白金星还想在唐三藏面前留几分好印象,西行之路还长,日后未必没有再捞功德的机会。
于是走上前去,停在背负行李的白马之前,对着唐三藏说道。
“圣僧,此山凶险,虽三妖已除,但山间依有猛兽。”
“不如老道送你一送,将你送至两界山之处。”
唐三藏哪敢与这等心怀不轨之人同行,特别是自己毫无自保之力,断然拒绝的同时,抬出了自己的后台。
“不必烦劳上仙,贫僧受西方教如来佛祖法旨,西行取经而去。”
“山高水远,需积跬步而至,方显我心之诚。”
“多谢上仙救命之恩,不如我二人就此别过。”
说罢,不再理会太白金星,一手持锡杖,一手牵骏马,身披袈裟,向着三叉岭与两界山交接之处走去。
太白金星何等老江湖,虽然不知道哪里出了纰漏,但观唐三藏前后对于自己的态度,就知道事情怕是败露。
见唐三藏如此不给自己面子,便也不再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反正功德已然到手。
区区一个凡人,不值得自己再去费心结交。
于是不再理会唐三藏,对在天空隐匿身形的朱昊行了一礼,就此离开了三叉岭,回返天庭而去。
此时唐三藏在三叉岭已遭两难,天道有感,两缕功德之气,从天而落,先是聚成一团,而后分为一大一小两道。
大的约战总量九成,没入了一无所知的唐三藏体中。
一成飞向了太白金星,太白金星此刻只觉得阻挡了自己上万年的金仙瓶颈摇摇欲坠,顿时大喜过望。
回返天庭的速度陡然加快,明显是急着回天庭破境。
此时的朱昊看着唐三藏的身影,脑海中却是开始了不断的推演。
此劫不难看出,唐三藏此人心思机敏,且做事果决。
太白金星何等人也,不知何处漏了些许破绽,立刻就被唐三藏发觉,而后立刻抬出自己背后的西方教用以震慑。
若是让唐三藏,知道西行的真相,当会如何?
随后又摇了摇头,若是自己对其和盘托出,怕是道祖饶不了自己。
那不如换个思路?
唐三藏此人一心向佛,认为如来要传与他的大乘佛法,可以普度世人。
若是他取经途中,无意间见了什么西方教的腌臜之事,动摇了向佛之心。
不知道一个心有疑惑的取经人,还能不能取他西方教的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