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担忧
- 三国:我刘协真的想死啊
- 三九的蚊子
- 2126字
- 2024-11-27 11:21:53
蔡瑁又是说道:“张绣、马腾此二贼,来势汹汹,新野一旦被破,樊城恐将不保,连襄阳也会落入贼手。
陛下难道忘记当年被李郭二贼所劫持之事了?!”
蔡瑁的话,将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要知道张绣和马腾,同李郭二贼一样,都是西凉兵出身。
倘若二人不甘为人臣子,对汉室来说,又是一场灾难。
下方所有的臣子都害怕起来,他们可是清楚,当年李郭不仅挟持了天子,连朝臣都一起挟持了。
若是张绣和马腾杀入城中来,会不会将他们也给挟持了?
孔融脸色也不太怎么好看。
虽然张绣和马腾都被天子信任,但马腾前些日子迟迟没有带兵入襄阳。
今又与张绣合兵一处,实在叫人心中不安,二人若是真心效忠于天子便是最好,天子将拿回原本属于汉室的权力。
但二人若另起歹心,天子的处境恐怕不会比在曹操、刘表等人的手中好多少。
刘协闻言对于蔡瑁所言全然不在意,甚至打起了哈欠来,显得极为松弛惬意,没有受到丝毫的惊吓。
李傕、郭祀,虽然挟持过前身,但与他确实没有什么关系。
他屡屡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倒是挺希望能见见李郭二人。
若是李郭二人是粗鄙武夫,且生性残暴,或许能够帮他完成回家大计。
刘协道:“若没有其他事情,便散朝吧!”
对于张绣和马腾,他并不会做什么干预。
至于如何帮助二人,他心里也没有普,毕竟他只是个傀儡皇帝,手中并无兵权。
“陛下当真对此事不管不问?!”
蔡瑁闻言心中急了,忍不住上前想要和刘协对峙。
但他刚上前,便被赵云和徐晃阻拦了下来。
刘协见状立即令赵云和徐晃退下。
他倒要看看这蔡瑁要做什么。
“蔡瑁,你要做什么?”刘协笑嘻嘻的问道。
若是能将蔡瑁惹怒,逼的对方一刀砍了他,那便最好,什么事都省了。
“臣无事!”
蔡瑁意识到自己的冲动,冷哼一声,主动向后退去。
对于刘协所为,蔡瑁极为愤怒。
若刘协不是天子,蔡瑁恐怕早就忍不住一刀砍了他。
现在刘表还未醒来,为了大局,蔡瑁并不想这么做。
他心想,若天子当真与张绣和马腾暗中勾结,那便定要将皇宫给严密封锁起来,禁止天子和此二贼联络!
想到这里,蔡瑁扭头拂袖而走。
??
“不是,你有病吧?
这么就走了?”
看着蔡瑁离开,刘协本以为蔡瑁想要对他动手呢,却没想到蔡瑁连个屁都没放,就这么走了。
“散朝!”刘协哼了一声,带着赵云和徐晃便回了自己的寝宫之中。
众朝臣???
孔融站在朝堂上,心中在思索着些什么,一直未曾离开。
伊籍、韩嵩、刘先三人也都没有走,见其他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三人一起走向了孔融。
探讨起了荆州的局势。
伊籍问道:“文举,你可知张绣和马腾,真的反了吗?
前几日,马腾不是得到天子重任,令其驻兵于襄阳吗?”
若马腾能够驻兵襄阳,并且为天子所用的话,天子手中便有了兵权,对掌控荆州的帮助将会是巨大的。
但若马腾与张绣都要造反,无论是对荆州,还是对天子可都不是什么好事。
韩嵩、刘先,心中的担忧与伊籍一样,不知道此事是好是坏。
孔融见三人问向他,叹了口气道:“我们相信陛下吧,既然陛下相信张绣和马腾,我们又能如何呢?”
他决定再去一趟庞德公的府上,向庞德公和水镜先生请教一二。
这些隐士高人虽然从不参与朝政,但却对天下大事,心如明镜。
先前二人断定荆州之事,恐早就猜测到了如今的局面。
自己如今前往拜访,或能从二人口中得到破局之法。
“希望马腾和张绣并无异心吧。”几人哀叹一声。
权力是人人所渴望,所向往的东西。
就算先前马腾和张绣均无野心,恐怕一旦攻入襄阳之后,便会激起二人心中的野心来。
孔融与三人告别自会后,便骑着马,前往了庞府。
此时,庞德公,正在与司马徽下棋。
旁边正有诸葛亮与徐元直观棋。
一张棋盘仿佛容纳天地。
黑白棋子不断交锋,处处惊险,但都能够被二人化险为夷,互相打平。
诸葛亮端坐在司马徽的身旁,仔细观看着棋局,学习着司马徽的棋路。
徐元直则坐在庞德公的身旁,与诸葛亮一样,均是认真观摩着棋局。
忽有人报,孔融前来拜访。
司马徽落子,白子处处相连,围杀黑子,黑子想要冲出重围,但还是被白子所杀成为死棋。
司马徽与庞德公相视一眼,呵呵笑道:“文举既然前来,那么荆州便要大乱了。
但这救星煞星都未至,一切都还说不好。”
“如你所料不错。”庞德公看着被吃掉的黑子,但还不想就这么认输,继续与白子相对。
诸葛亮和徐元直,看着两位老师的棋局,听到二人之间的交谈。
徐元直知道孔融又来了,而荆州将要大乱,但这救星和灾星,又是什么意思呢。
上次孔融来拜访,前来学堂,他们便已经见到了孔融这个孔子后人。
徐元直、崔州平等人,都对孔融的身份,心中生出炽热来。
毕竟孔融可是孔圣人的子孙,当世名声赫赫的大儒!
若能得到这样的大儒青睐,他们将来定然能够前途无量!
唯独诸葛亮,对于孔融的到来颇为平淡,脸上并没有生出什么波澜。
众人见到诸葛亮竟然一点都不激动,便询问起来缘由。
诸葛亮当时便说道:“我自幼学习的是儒家,自是受了孔夫子的教导,但并未受到孔融的教导。”
众人闻言,皆是对诸葛亮更加佩服。
想到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他们便早知诸葛亮心气之高。
徐元直见诸葛亮此时面色仍旧没有什么波澜,心说莫非孔明已经听懂了两位老师的交谈?!
等之后,还要去请教孔明!
虽然诸葛亮的年龄在他们之中最小,但他们都秉行着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何况诸葛亮的才学确实远胜于他们几人。
“元直,孔明,你二人去将孔融引来相见吧。”
庞德公对着二人说道。
“是老师!”
徐元直和诸葛亮均是起身,向着屋外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