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蒯氏灭门

徐晃与赵云都接到刘协的命令,清扫蒯氏。

徐晃和赵云一起合计,如今天子大开斧刃,定然是想要改变荆州的局势。

将权力夺回到自己手中。

这件事他们必须要做的干净利落,用蒯氏杀鸡儆猴,让荆州世家都能清楚的知道皇权的威慑力。

但又恐再有人对天子不利,赵云决定回宫去保护天子,抄家灭族之事便落到了徐晃的肩上。

徐晃按照刘协的吩咐清扫战场。

又号令五百兵士迅速出动,将死者安葬之后,便又带人前去围了蒯氏。

蒯氏是荆州的名门望族,因为与刘表关系莫逆,而在荆州家大业大,已经是屈居于蔡氏之下的第二大世家。

在外人看来,蒯氏无比的风光,蒯氏族人个个也都极为张扬,走到哪里都说他们是蒯氏族人。

这日,蒯氏一族的老族长正在族中,观看着一排妙龄少女的舞姿。

突然被人打断,心情极为不好。

“你这蠢货!敢打搅老夫选美,你是不想活了吗?!”

蒯氏族长指着打扰他的那位外姓家丁的脑袋大骂着。

那家丁在蒯氏做工的时间已久,并不在意被骂,大声说道:

“老族长,不好了!府上被人带兵围了,还请老族长您出面退兵啊!~”

“什么?!你在说什么!”

他耳朵一向不好,听到族中被围,认为是自己听错了,毕竟他蒯氏如今如日中天,谁敢带兵围他蒯氏?

他用拐杖敲打着那向他汇报消息的外姓家丁:“没有什么大事,不要来打扰我!”

“老族长!出大事了!真的出大事了呀!~

府上被围了啊!”

家丁被其用拐杖砸着脑袋,但还是大声向蒯氏老族长说道。

经过这家丁几次重复之后,蒯氏老族长这才心中一惊,询问起来:“你是说,有人带兵围了我们蒯氏?!”

家丁连连点头,他也只知道府上被围了,具体的他也并不清楚,于是补充道:“没错!老族长,大家都在等您前去去处理。”

“哼!我倒是要看看,谁敢围我蒯氏!”蒯氏老族长撑着拐杖站了起来,在家丁的帮助下,来到了前院。

当他来到前院之时,整个人都僵直住了。

只见整个府上都被人砸的乱七八糟,他的晚辈后生们,一个个都被扣押在地上。

口中呼喊着,求救着,甚至痛哭者也不计其数。

“这是怎么了?!”蒯氏族长看着自家门匾被一名士卒给砸落在地上,整个人浑身一颤,站都站不稳了。

“究竟是什么人,居然敢对我蒯家动手!你们是都不想活了吗?!”

蒯氏族长平日里见谁骂谁,到了今日,他更是满肚子里都是气,忍不住发泄了出来。

但那些士兵们却并没有理会他,纷纷忙着抓人和抄家。

这让蒯氏族长气的快要跳起来。

徐晃见到那蒯氏的老祖长,向其走了过去。

“你就是蒯氏族长吧!”

徐晃上次前来收取过蒯氏的田契,曾经见过这位蒯氏族长。

徐晃的嗓门很大,让耳背的蒯氏族长,也听清楚了徐晃的话。

蒯氏族长将目光转向徐晃,他也一眼认出了眼前的徐晃,就是上次抢夺他们蒯氏田契的家伙!

现在徐晃又来他们蒯氏抄家抓人,简直气煞他也,他竟是气的用拐杖抽打起了徐晃来。

徐晃冷哼一声,一把抢过了蒯氏族长的拐杖,双手用力一掰,直接将其掰成了两半!

“你若再敢吵闹,便如这竹杖一般下场!”

徐晃丝毫不客气的道。

“你!你吃了熊心豹子胆!你就不怕我蒯氏的报复?!”

蒯氏族长不敢再像之前胡闹,但还是怒斥着徐晃,想要将徐晃喝退。

在他看来,徐晃不过是仗着天子的威仪,才敢来他们蒯氏作威作福。

但荆州并不是天子能够说了算,只要刘表还一如既往的支持他们蒯家,那他们蒯家就绝对不会灭亡!

徐晃冷漠的道:“本将奉天子诏令前来,蒯良、蒯越当众弑君,按律,当诛九族!

奉劝尔等不要顽固抵抗,否则下场定然更加凄惨!”

“什么?!

你说什么?!”

蒯氏族长听闻徐晃说,蒯良、蒯越弑君,这让他大为吃惊。

二人素有谋略,且知进退,也是因为有他们二人为刘表做事,蒯氏才能稳固好在荆州的地位。

可现徐晃告诉他,蒯良、蒯越居然敢弑君,这是让他无论如何都想不通的,也不敢相信的事情。

“蒯良、蒯越在哪里?!

我不相信你说的!我要听他们亲口告诉我!”

蒯氏族长指着徐晃喝道。

“他们弑君不成,已经被就地正法,若想再见,便到黄泉路上相见吧。”

徐晃冷不丁的说道。

“啊?!~你!

刘荆州若是得知我们蒯氏遭此大难,定然不会放过你!”

“带走!~”

徐晃不再与蒯氏族长多说,令人将其带走,随后押解菜市场,处斩满门!

抄家持续了几个时辰这才结束。

蒯氏家中金银钱帛,田产地契无数,佃户,签了卖身契的家仆也有数百人。

徐晃令人将这些查获出的金银,产业,全都书写成册。

之后他便亲自将蒯氏族人押解至了菜市口,监督斩首,一个不留。

蒯氏上百族人,一路从府上被押解至菜市口斩首,这番举动,震惊了整个襄阳。

所有世家,乃至地主、商人,均是闻之色变。

蒯氏落到今天的下场,定然是因为与天子为敌的缘故。

如今蔡瑁不在襄阳,刘表又遇刺生死不明,如今襄阳之中,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拦天子。

甚至已经让天子一家独大!天子想杀谁便能杀谁!想灭谁便能灭谁。

庞氏,一间学堂之中。

诸葛亮、崔州平、孟公戚、徐元直、石广元等五人,围坐在一起,探讨起了荆州局势。

他们五人都是当世才子,共同拜师于庞德公和司马徽。

“刘荆州昏迷,蒯氏被灭族,偏偏这时蔡瑁又不在襄阳,荆州恐要易主了。”

崔州平开口说道。

徐元直闻言不悦的道:“荆州就是大汉的,何来易主之说!

依我看来,刘荆州早该把权力还给天子。”

石广元:“话是如此,可天子斩杀蒯氏满门,未免过于残暴。”

孟公戚也是点了点头,就算如此天子也不该屠人满门。

徐元直听到二人这般言论,顿时气炸了。

“天子费尽千辛万苦来到荆州,若不立威,如何能够服众?何时能够匡扶汉室?!”

...

诸葛亮听着四位好友的争论,一言不发,只是细细品味着手中的热茶。

“孔明,你如何看待天子此番作为?”崔州平见到诸葛亮仿若置身事外,向他询问了起来。

其他人也都将目光放在了诸葛亮的身上。

虽然诸葛亮年龄最小,智慧却比他们三个人加起来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