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文抄公的路顺畅了
- 知青1977:先讨个村花做老婆
- 猪肝花菜
- 2115字
- 2024-10-04 21:47:31
“如此说来,江知青,你现在就肯把这些初稿拿给我看,那是非常信任我了啊!”唐礼彬说道。
江境桥笑答:“嗐,唐知青,你这是什么话。我们本来就都是雨顺村的知青,这个身份就够亲近了,更别说,我们都还有一样的爱好。信任不信任的,这不本来就是应该的嘛!”
“哈哈哈,”一向严肃的唐礼彬哈哈笑了起来,“江知青,你真是个难得的人。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就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看来,我确实是没目看走眼!”
“另外江知青,你写的这本书,我看了,真的非常有潜力啊。虽然说,我知道你不是专业的历史学科班出身,这本书现有的这些段落,我倒是也没有看出什么专业的历史学分析手段。但是,这不影响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读来引人入胜不说,也能学到不少的东西。”
唐礼彬继续发表他对《万历十五年》的看法。
“别的先不说啊,就这句‘大凡高度的概括,总带有想象的成分‘,这句话就太有哲学性了,用在明朝这样的政治系统里,也是十分值得人品味。
“不仅如此啊,还有这句‘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个人行动全凭儒家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儒家啊,从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到封建专制垮台,这么多年,敢抨击儒家的可没有几个啊。江知青,我看你不仅有学识有见识,你还有胆子,确实是了不得。”
面对唐礼彬这一堆的夸赞之词,江境桥只是谦虚地摇摇头。
“儒家思想对于明朝,或者说对于整个封建专制历史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正面意义的。而且,很多时候,这个正面意义还很大,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唐礼彬点头:“没错。思辨性也是很重要的,从正反两面去看问题,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江知青,你真是一个思想成熟的人,根本不是一般见识浅显又庸俗的人可以比的,哎,我真是佩服啊!”
“唐知青,你的溢美之词,我就心领了。不过,我来找你,更主要是为了听一些改正的意见,这也是为了我个人的积极进步嘛!不知道唐知青有什么高见呢?”
唐礼彬略略思忖,答道:“江知青,你这书我还真改不了。以我的水平,能读读出一部分其中的意味来,就已经算是不错了。你说要是让我写,我都写不出这样深刻的东西来,又怎么改得了呢!”
听到唐礼彬这么说,江境桥对他的印象又改观了不少。
当然不是因为他这一番赞美的话,反正不管怎么赞美,江境桥只是个文抄公而已,真正的作者又不是他本人,也就没必要因为有人夸他而多么高兴。
他之所以会对唐礼彬有所改观,是因为这个哥们虽然似乎确实有些高傲,但是好在实事求是。
这也是个非常难得的品质。
毕竟很多人都是又没脑子还不诚实,唐礼彬起码还是具有基本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有还不错的文学和历史鉴赏水平。
“江知青,这样吧。你今晚来跑这一趟,我也不好让你白跑一趟。虽然我个人似乎是没办法帮到你什么,但是,我还是可以可以找找资源的。
“我之前认识一家出版社的人,虽然不说是能完全说了算的一把手,但是引荐你去见见一把手,总还是可以的。你什么都别管,就好好写这本书,然后再修改修改,早日把完整版的初稿定下来,接着寄到这家出版社去。
“出版社的人,眼睛肯定比我更毒辣。但是,我有信心,江知青,只要你后面的内容不崩坏,保持现有的水准,这绝对是一部佳作!出版社的人就是吃这碗饭的,应该比我更能明白你这书潜在的畅销性质!到时候,后面的出版事宜,就算是水到渠成了。”
唐礼彬一连着说了不少话,大意就是要让江境桥写出来的这本书顺利出版,然后畅销起来,火起来!
这就是江境桥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么些天每日手写大几千字的意义所在。
“唐知青,这......是不是有些麻烦你啊?”
江境桥还是要按照人情世故客套一番。
“哈哈哈,当然不会了,也就是写个信的事儿,能有多麻烦。而且,如果这书顺利出版,卖得也好,那么出版社和你就是双赢的。出版社自然是不会怕麻烦了,前提是,这书的内容确实好。”
江境桥点头,挂上了一幅有些虔诚的表情:“好,既然如此......那么,唐知青,我就麻烦你了,如果真的有可能,我自然会好好谢谢你!”
唐礼彬摆摆手:“这些客气话就不用了。你应该多少也看出来了,我就不喜欢什么人情世故这一套。我就喜欢看点闲书,正好我们有缘,又让我发现你这么个写书的人才,引荐一下你,也是让我高兴的事。”
今天的事情进展顺利。
江境桥躺在知青点的床上,回想刚才唐礼彬的表现。
可以说,几乎每一句话,都在江境桥的预想之内。
江境桥早就猜到,此子之所以如此高傲,自己多少应该是有点本事。
这个本事,一方面是指唐礼彬自身的文学鉴赏造诣,另一方面是指唐礼彬这个人的人脉。
这个年代能读书的人,本身家底就不会特别差,这是其一。
唐礼彬还出生在苏省。苏省是一个经济发展走在前面的地区,虽说不可能人人都大富大贵这么夸张,但是概率会相对高一些,这是其二。
他本身就喜欢文学,爱好写文章读文章,所以能积累的起来的人脉,自然也会有很大概率和这个文化领域相关,其中很可能就包括出版社。这是其三。
如此几种原因叠加下来,江境桥不去找唐礼彬都不合理了。
虽然只是概率,不算是百分之百的事情,但是,冲着这个大概率,江境桥完全可以试一试。
反正,只要试对了,就血赚。就算是猜错了,那也不会赔。
如今看来,江境桥确实是猜对了。而且,几乎是每一步都猜对了。
唐礼彬,还真认识出版社的人。
如此一来,当文抄公的路,又顺畅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