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冬日

搬就搬,最可气的是狗县令,竟然坐在外面喝着小酒,如同那监工般。

喝酒后还不断的指指点点,话语甚是烦人。

要不是打不过他,定然当他好看。

好不容易搬完,这狗县令直接拍拍屁股去睡觉,连一点赏钱都不给。

不给就算了,你好歹给一口酒喝啊。

李青唤听完整个事件的经过,也不由的觉得好笑,确实是自己考虑不周。

可这也不是让自己座驾当头车的理由啊。

若是今日这件事被传出去,那还让自己怎么在那六家的女子中抬起头。

岂不是要被嘲笑一辈子。

不行、绝对不行!

刚转身的时候,就看到王元站在门口,笑着看向自己。

“王县令,你看那两匹骏马能否借给小女子一用?日后一定奉还。”

本就是顺手之举,自己以后也不是不还,料想这样的请求、对方也不会不答应。

谁料这王元不按照套路出牌,果断的摇头拒绝。

“我想李姑娘是心善之人,也不想看到我跟下属走路前往都州吧,还请李姑娘见谅。”

听闻此言,李青唤也知道对方是无论如何都不肯借用,只能愤愤的上了马车。

“小姐,我们还是原路返回?”知晓小姐心情不好,马车夫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马车内传来清冷的声音。

“去都州。”

如今之计,只好去最近的都州去购买马匹拖着这蜂窝煤。

总不可能真的让自己的座驾当头车吧。

他们不要面子,自己还要!

“驾!”

马车夫手握缰绳,一挥马鞭、高喊一声。

马儿迈动四蹄,马车缓缓朝着都州的方向驶去。

唐朝的冬天总是很无趣,没有手机、没有羽绒服、没有娱乐措设施,唯一能等待的便是时间。

百姓们无一不在盼望着这雪花纷飞的冬日早点过去。

若是家中有些许存粮倒还好,没有存粮便是只能忍冻挨饿,运气好的还能在深山树林处挖点树根充饥。

甚至还有不少的百姓拿着从地里面挖回来的泥土兑着冰凉的清水,吞入腹中以求活命。

今年是整个汇源县百姓过的最舒坦的冬天,准备好了来年的粮种,精打细算之下、每日竟然还可以吃两顿饭食。

这样的情况放在以前,那简直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前后差距的对比,众人对于王元这个年轻县令更是感激。

若不是他的到来,别说冬日吃上粮食,就连是树皮都啃不上。

往年的日子,冬天哪顿不是靠着啃树皮过来的,更别提今年还有着蜂窝煤这种神物。

足以让他们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

加上初冬时节,县令给每家每户发放的布匹,足以让家中的每人都有一套崭新的衣衫。

如此一来,冬天便有了过年的喜悦,以及对于来年的美好期盼。

天色还蒙蒙亮的时候,王凡早早的从被窝之中爬起来,穿好了娘子为自己新缝织好的衣衫。

走到门口的时候,就见到老爹坐在门口,看着满天飘雪的场景。

“老爹,我走了啊。”王凡招呼道。

冬天都州的蜂窝煤消耗很大,每天都需要运送至少两大车。

这样的事情,自然都需要人去运动。

县令大人规定,每天至少三家人去护送,回来的时候也可以购买一些东西回来补贴家里。

老王头看着自家儿子,站起身来,为他整理了衣衫,开口的时候,白色的烟雾弥漫。

“你小子一定要好好表现,可别将县令大人的事情给办砸了。”

王凡拍了拍自己的胸膛,道:“老爹,你放心,儿子的本事你还信不过嘛。”

说完,哈了一口气、搓了搓双手,冒着风雪朝着县衙赶去。

两大车蜂窝煤早已经装好,其他两个汉子也从不同的方向赶来。

三人凑在一起,坐上马车朝着都州而去。

对于他们这种从未驾驶过马车的农夫来说,这可是一件新鲜事。

只不过靠着王县令给的口诀,一路上倒也算是安稳。

至于销售,店里面墙壁上贴着一张大大的纸张,上面写着多少蜂窝煤需要多少钱财。

倒也不至于让他们算不来账。

更重要的则是,有了这样的操作,无形之中又省了一大笔的账房先生的开支。

至于每日销售的钱财,则是由他们带回来。

都州内但凡有一点地位的人家,都知道这蜂窝煤跟刺史大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然是没人敢去得罪。

全都乖乖的排队购买。

那些普通人家,更是不敢得罪。

因为每日都有官兵巡视,官兵们内心都是扪清,一般都在店铺门口站着。

里面的蜂窝煤燃烧所带来的热量,是除了消耗自己热量外,能最快获得的补充途径。

每日蜂窝煤一到来,便会排起长龙,每人都会购买相应数量的蜂窝煤。

倒也不是没有人动过投机倒把的心思,却很快被刺史大人请去喝茶。

更是有小道消息将这件事传了出来,如此一来就更没人敢去动这样的心思。

因为这样跟找死没有太大的区别。

长安内。

李世民坐在火盆边,里面的蜂窝煤不断释放热量,窗户开着都不感觉寒冷。

长孙无垢坐在他的身旁,脑袋斜靠在其肩膀之上,望着窗外的白雪。

“二郎,这恐怕是我过的最温暖的冬日。”

以前,每到冬季,长孙无垢都咳嗽,几乎每天都是在咳嗽中度过、汤药也没少吃。

自从王元让张云志将这蜂窝煤送来之后,咳嗽明显减轻不说,穿上衣服甚至还能短暂到外面去行走一番。

李世民手中端着酒杯,手掌搭在观音婢的肩膀之上,道:“是啊,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朝廷之上的局势已经越发的不利,现在的武有一大半都是自己的人,文官集团几乎全都反对自己。

父皇对自己也有些看不顺眼,说来说去还是自己功高震主,手中的兵权让父皇有些坐立难安。

可自己又岂会是那样的人,但这话一旦说出去,除了自己、观音婢以及王元外,又有谁会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