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军攻城

被吕布打败的张绣彻底被吕布激怒了,按理来说,以他手中的兵力,即使分兵四路同时用兵力去围攻郑县县城,也绝对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但年轻气盛的张绣无法接受自己被吕布打败的事实,他现在迫切希望抓住吕布,然后让吕布跪在他的身前,让吕布知道什么叫做后悔。

愤怒之下,他将手中的大部队全部聚集在了吕布所在的东城方向,另外的南,北与西面,则只是各自分派了四千多兵力作为佯攻。

除去攻城的步兵外,张绣还将自己手中的骑兵布置在自己身边作为警惕,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出现。

有这三千骑兵在附近打掩护,即使是吕布,也绝对不可能突出重围,然后逃出他的手掌心。

……

另一方面,正面打败了张绣的吕布也骑着赤兔撤回到了城内,将赤兔马暂时留给亲信看守后,便返回了东城墙城楼之上,亲自坐镇防线。

此时守城的士兵们都用崇拜的眼神投向了吕布,对吕布也更加忠心和信服。

士兵们都纷纷夸赞吕布的武力高强,真乃是天下第一大英雄。

这样的言论传入吕布耳中时,吕布虽然明面上没有露出多少神情,但心底里却乐开了花。

看着这些被自己折服的士兵们,吕布也是豪情万丈,势要带着这些士兵们立下不世之功!

……

不久后,陈封也得知了吕布出城击败张绣的消息,对吕布也是另眼相看。

不过陈封也明白,被吕布击败的张绣现在恐怕也是火冒三丈,后续吕布承担的压力怕是要比预计的压力还要多上许多。

某种意义上来说,吕布的行为可以说是帮了陈封一个大忙,不用直面张绣的怒火,陈封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部下的实力了。

至于说吕布那边承受的压力,陈封也只能祝吕布好运了。

若他这边还有余力的话,他也不介意带着自己手中的预备队,前去支援吕布一番,让东城墙守军坚持的时间延长一些。

就这样,所有的士兵们也都在长官们的提醒下进入了战斗状态,随时警惕着城下的敌军前来攻城。

大概半个时辰后,张绣派出去攻城的将领们也都带着自己的部下,抵达了他们格子间的战场。

而城楼上的守军们,现在也是满脸凝重,握紧了手中的武器,眼神中尽是警惕和凝重。

很快,东面的张绣军主力就对东城发起了进攻,第一波进攻的部队,就有着近一万兵马。

话说回来,虽然陈封已经派遣俘虏和士兵对郑县进行过一些改造和休整,但郑县县城毕竟先前是有着六万兵力的牛辅军大本营,其中的城墙规模和驻守人员配置也是以数万兵力来进行配置的。

现在陈封和吕布的军队,也就只有吕布的部队勉强填满了整个城墙,陈封的三支部队,则只能形成一道薄薄的线,暂时分布在城墙上的各个区域。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围攻西面,北面和南面的部队人数都算不上多,也做不到对城墙全线发起进攻,这才让陈封的部队能在短时间守住城墙上的防线。

反观东城墙,张绣派出去的攻城部队第一波就是上万兵马,并且由于城墙过长,足以让这一万士兵完全施展开来。

一时间,吕布防守的东城墙顿时就变得岌岌可危,几乎东城墙的每一个区域,都陷入了战火之中。

而吕布带来的部队大多虽然是老兵,但他们先前也是降兵,战斗意志都比较薄弱。

若非先前吕布击败张绣提升了一定士气,或许东城墙就已经出现了溃败的现象了。

吕布见状也不可能再按兵不动了,他手持方天画戟,带着击败亲卫在城楼上四处奔波,帮助各个城墙区域的士兵缓解压力。

不得不说,吕布的行为也确实有用。

在局部战场上,吕布的武力和几百士兵的加入往往能够直接将一片区域的敌军赶下城墙。

再加上城墙上的宽度也不小,吕布的支援也完全不会因为路径狭窄而耽误时间。

一来二去之下,吕布军还真就在敌军的强攻下勉强守住了防线。

这其中有士兵们的拼死战斗,有吕布亲自带兵前往化解畏惧,更有军备物资充足,城楼上的士兵完全不缺箭矢,方才让东城墙在远高于自己兵力的敌军面前,勉强没有被敌军一举击破。

不过,这样的局面也坚持不了太久,或许军备物资足够这些部队毫无节制地用上两天时间,但守军们却在不断地出现着伤亡。

极大的人数劣势之下,要不了多久,城墙的守军人数就会开始剧烈的下滑。

反观张绣派出去的攻城部队,光是进攻的士兵就有着一万来人,后面还有近一万部队在养精蓄锐,随时准备投入战场。

即使他们作为攻城方损耗更重,但也绝对承受得起这份损失。

就上帝视角来看,在张绣军围攻东城墙的前一个时辰以内,吕布军状态最好的时间段,吕布军和张绣军的交换比达到了堪称恐怖的一比五。

这个数据对于守城方而言,已经是比较差的交换比了。

通常来说,用精兵驻守一个防御不错的城池的话,是完全能够打出一比十的恐怖交换比了。

这也是为何孙子兵法里面称其下攻城了,不少将领也因为攻城可能存在的巨大损失,而对攻城战望而生畏,纷纷选择围而不攻,或者是寻找城内的弱点,用上兵伐谋的方式来让坚城不攻自破。

此时张绣自持兵力碾压,士气非常强盛,并且瞧不起城内人数不多的守军,再加上郑县县城够大,守军不足以守得面面俱到,才选择了下策攻城。

一来张绣本人性格也有些傲气,在暂时成为张济军统领后也有些不把外人放在眼中。

二来嘛,张绣作为张济军的临时领袖,他也需要一份好看的战绩,才能让他在张济军旧部之中拥有更高的声望,后续报完仇后他才好彻底接管这支精锐的部队。

三来,张绣军也存在着一些刺头,不太听张绣的命令。

张绣在谋士的建议下,也可以利用攻城这项损失不小的行动,来让军中的刺头损失实力。

待这些刺头手中兵力下降之后,自然也就没那个胆量去违抗张绣的命令了。

可以说,别看张绣选择强攻郑县县城的行为有些莽撞,但张绣本人却在进军长安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做好了要攻破郑县的打算了。

毕竟他们远道而来,也需要一座城池作为进攻长安的前进基地。

总不能真就跟牛查他们一样,直接在长安城外扎营,然后将补给线直接从弘农郡拉到长安城下吧。

那样粮草的损耗,怕是会成为一个天文数字。

事实上,张绣的决策也绝对称不上有问题。

在他从牛查口中得知长安守军的德性与来历后,也难怪张绣会瞧不起长安城的守军,认为长安城的大官们,定然不敢派遣手中的兵力出城支援。

而此时的攻城战中一开始出现的交换比也不过是一比四,这样的损失在张绣看来不值得一提。

可别忘了,吕布他手中也就五千部队。

就算是少了一千士兵,对于吕布这五千人来说也是元气大伤,后续难以再有更多兵力去填补上暴露出来的缺口。

不仅如此,吕布军的士气还会进一步下滑,后续交换比还会进一步下降,这将更有利于张绣军的进攻。